浅谈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难点及改进措施
2024-05-19黄云
黄云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得到了更新换代。医疗器械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医疗活动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如今,医疗器械朝着智能化和精细化发展,更需要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提升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
1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难点
1.1 缺乏重视以及技术壁垒
首先,还是有一些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不够重视,基本上都是交给上游厂家进行维修管理。其次,很多医院都缺乏对医疗器械实施维修管理的相关设备,无法对产生问题的设备进行维修管理,并且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也不够重视。通过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医院都没有提供完善的维修平台,使得医院相关人员无法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管理。最后,很多提供设备的厂家都设置技术壁垒,医院的设备维修人员无法获得核心的设备信息以及配件,导致维修工作无法及时进行,无法自主地对设备进行维修管理。
1.2 设备类型众多维修缺乏主导性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医疗都引进了高科技的医疗机械设备。简单来说,就是医院的机械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多,在对其进行维修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内容更加广泛,所以更加考验维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当维修技术水平不够的时候,就会导致在多个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手忙脚乱,缺乏主导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设备展开维修管理,使得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1.3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提升医疗水平,从而保证医院获得可持续性的市场竞争力。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除了未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之外,还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却疏于管理致使相关标准规范形同虚设。由于医院缺乏对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考核管理,所以很多维修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升,在器械出现问题后,大部分医院都是依赖上游厂家维修管理。即使部分医院有专门的维修管理人员处理故障,由于技术不到位,也导致这些医疗器械维修后还会出现故障。所以,医院维修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跟不上医疗器械发展的水平,导致医疗器械的精准度达不到相应标准,与此同时,给医院形象带来了严重影响。
1.4 医疗器械缺少日常维修保养
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有利于提升其使用寿命,降低医疗器械设备发生问题的概率,极大地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但是,现如今很多医院缺乏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很多工作都是表面流程,根本无法做到严谨细致。再加上医院中的医疗器械设备类型多样、数量繁多,要想对所有医疗器械设备做到面面俱到也相对较为困难,很有可能会造成某些设备被遗漏的情况。因此,就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以后的诊疗工作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1.5 维修人员积极性不高
医疗机构普遍认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并非一线工作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需要太高,所以通常并不重视医疗器械维修岗位,所以这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普遍都不高。这样的现象导致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无法真正落实好工作责任,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做到严谨认真,对待维修管理工作敷衍了事。所以,一旦医疗器械再次出现了问题,这些维修管理人员也会推卸责任。
2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医疗器械的精细化管理
医院行业应该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里使用配套的医疗器械设备管理系统,根据耗材以及设备属性进行分类管理。此外,对于医疗器械的维修、转移、报废以及赠送等都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维护。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更加有序,节省医疗器械的管理时间,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另外,对于医院的医疗器械要将其维修状况记录到维修档案中,这样才能够更加系统完整地掌握医疗器械的实际状况,及时排除设备风险,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技术水平进行严格要求,要求其掌握设备维修的相关技术,能够及时解决设备故障。
2.2 加大对医疗器械的资金投入
医疗器械维修是一项比较复杂并且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医疗器械发生故障后能够第一时间得到维修,不耽误医院的工作,就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虽然在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方面的投入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但是却能够在后期为医院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并且这项收益是长久稳定的。现如今,很多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基本上都是交给厂家,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院的负担,并且厂家维保比医院自行维修更加专业,由厂家进行维修保养还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医院不能够仅仅依赖厂家对设备的维修管理,要自己组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部门。医院管理人员要积极地转变观念,重视在医疗器械维修方面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疗设备的维修效率与质量。
2.3 加强对大型、急救设备的检测工作
首先,对于大型急救设备,需要相关维修管理人员制定统一的维护管理方案,定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测,避免设备在紧急医疗事故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其次,是周期性对急救设备进行稳定维护。由于医院中的急救设备使用频率并不高,所以,要周期性地对急救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避免由于长时间的搁置导致设备出现损坏或者是灰尘积压。不过,由于大型医用设备的厂家技术壁垒,大多数医院的维修人员无法进行维修保养,所以只能定期对其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联系厂家进行维修保养。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大型设备的维修管理只能依靠厂家,为了保证医院的医疗工作顺利进行,要重视对大型设备的定期检测,让其在关键时刻能够保证稳定运行,尽量避免其出现较大的安全运行问题。所以,一定要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加强对大型急救设备的维护工作。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换新。
2.4 有效完成医疗器械管理框架的设计
现如今,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都是采用周期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以设备的使用周期作为基础,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贯穿设备使用的全过程。在对设备的使用周期进行分析时,不仅包括设备的购置费用,还包括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费用、维修费用、保养费用以及材料费用等,还包括对设备所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根据这些内容确定医疗器械在生命周期内所需要的费用大概是多少,从而实现对医疗器械的优化管理。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应该包含采购、维修以及保养等多个环节,从而能够有效控制在医疗器械方面的资金支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
2.5 更新管理观念提升管理质量
由于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起来相对较为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医疗器械的管理维修无法直接为医院创造经济价值,反倒会增加医院的资金支出,加大医院的经济压力。所以很多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维修基本上都是由上游厂家负责,这样就能够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但是,这样的方式会造成相关设备管理部门作用丧失,一旦出现紧急事故,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对于医院而言,要转变管理观念,重视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提升管理质量。通过对维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有效节省医院的维修成本。此外,这样的举措还能够有效降低医院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的概率,为医院节省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2.6 完善管理制度科室之间相互配合
要想保证医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必须保证医疗器械在使用时不出现问题。要想有效降低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的概率,维修与保养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所以,对于医院中的每个科室而言,都应该做好器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在开机之前做好维护工作,在工作结束后做好收尾工作。对于医疗设备维护保养部门来说,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制度,做好医疗器械维修保养工作的档案记录。对于维修保养工作人员而言,必须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测,对于一些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医疗器械,要做到及时保养维护,一旦发现零件出现问题后,就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清洁更换。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器械,在进行维修保养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保养方式,反复练习维修保养方法,确保无误后才能够对机械进行保养。此外,要注重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从而有效降低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的概率,使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7 合理运用医疗设备PM
PM简单来说就是指周期性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医疗设备状态良好。首先,需要对医疗设备的性能情况做优化调整;其次,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安全测试,做好清洁润滑工作;最后,是需要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检查维护,如果发现其中的零件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换。对医疗器械进行PM需要建立相关的程序系统,在系统的辅助下才能够有效运用医疗设备PM。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疗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资料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方案计划。在制订方案计划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科学合理地制订方案计划,而不是流于形式。通过合理运用医疗设备PM,能够有效增加器械的使用寿命,极大地降低设备发生问题的概率,减少维修量。与此同时,能够加强医护人员与器械维修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并且能够收集更多与器械设备相关的信息资料,对设备运行情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方便以后对器械设备的管理维护。
2.8 医院领导积极转变观念
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属于较为复杂的工作,与医院工作紧密相连,尤其是一些大型医疗器械设备,不能够只依靠上游厂家,而是应该更多依赖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部门。对此,一方面,应该积极地转变医院领导的思想观念,让其认识到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促使医院领导加强对医疗器械设备的资金投入,使得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得到升级,进而有效地保证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效果。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相关维修人员的培训教育,让其素质以及维修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升设备维修的质量水平,减少维修时间,保障医院医疗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现如今,医院医疗器械设备不断升级,其现代化水平也不断提升,由此给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对此,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要想办法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医院相关部门也需要强化对这方面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水平,使得医院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获得更加长久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器械不断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给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所以,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要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以保证医院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医院需要加大对医疗器械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投入,建立健全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提升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实现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水平与时代发展同步,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