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视角下老旧社区康养建筑空间环境设计
2024-05-19何理
何 理
(天津商业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141)
0 引言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退。在原有的住所和社区环境中,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加强对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的改造,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宜居的环境下,对老旧社区进行有效改造,针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生理特征,对适老化环境进行设计,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1]。
1 老旧社区居住环境改善的难点
1.1 功能有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老旧社区的中心场所忽略了老年人的活动需要,如路面铺装质量差、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由于景观道路的设计比较复杂,老年人的方向识别能力下降,容易迷失。
1.2 改建标准未达到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诸多问题,不能保证社区的适老化水平。另外,每个小区的基本情况都不一样,改造的范围、程度和深度有很大区别,这就增加了改造和设计的难度[2]。
1.3 重整工作尚未完成
老旧社区的适老化环境改建设计并未真正触及老人的日常生活,不能保证改造后的硬条件满足规划需求,丧失了基本的意义。一些适老化环境的改造仅对景观进行了调节,尽管绿地面积增加了,但是地面的硬化率却很低,在树种的选择、形态和美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探索[3]。
2 老旧社区康养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案研究
2.1 节约能源的设计
在适老化住宅室内灯光设计时,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在室内安装大量大功率家电。在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光源强度和亮度要求,尽量选用合适的LED 光源。房间里的灯可以按照与窗平行的方向设定成整体打开;离窗较近的灯具,可单独控制灯光开关;对于公共场所及房间等的照明,视具体情况可采用分组、分区、集中控制等方法控制灯光开关;逃生灯的光源可以用LED 来设定。通过对不同的设备室进行灯光控制,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对公共区域、地下车库和公共走道进行控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4]。
2.2 厨房面积
生活自理的老人会经常使用厨房,在进行厨房适老化改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 合理的布局与尺度。要充分理解老人在厨房中的操作路线,比如在厨房门口设置一个冰箱或存储柜。2) 符合无障碍环境的需要。厨房台面边缘至对侧墙壁的净距应在900 mm 以上,若家中使用轮椅的老人想要在厨房中进行活动,那么除了操作台以外,厨房中的空间应该为轮椅提供足够的旋转空间(半径为750 mm),并在合适的地方安装扶手。3) 柜子的安装同样要遵循老年人使用方便的原则。因为他们活动不便,抓握的时候要方便顺手且稳定不易滑落为好。所以柜子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尺寸,才能让他们更安全和方便使用。4) 增强安全性。厨房地板应采用防滑措施,并在墙体适当的地方安装火警及气体侦测设备。
2.3 内部细节构造
内部细节主要体现在光照和边角等方面。扶手可以安装LED 发光装置,让老年人在夜间行走时快速握到楼梯扶手,防止摔倒。为避免家具与室内墙壁拐角的碰撞损坏,在墙角和墙壁的角落都做了圆弧。房间内的开关不能与我们常规高度一致,需要遵循安全、顺手的原则,位置要根据轮椅老人的实际使用高度而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多组开关,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为了防止在房间里出现意外,在卧室、厨房均设有防滑动反红外线监控设备;在卧室的床边设置容易操作的紧急呼叫按钮;内部的紧急呼叫装置配备有牵引绳,可供老人在发生紧急状况时使用。
2.4 厕所面积
厕所适老化改造要确保基本的安全性,在改建条件许可时可采取干湿分离的方式;厕所门前的地板要放低,并配备防滑措施;在厕所里设置一个老人的安全扶手,在淋浴区的一边安装一个L 形的扶手,在厕所的一边安装一个上翻的折叠扶手,这样可以提高厕所的空间利用率。根据老人的具体生理条件,设置对应的警报及应急通信设备,最好设置在靠近马桶的一侧,或靠近淋浴区的地方。要充分考虑到卫生间在室内空间中的位置安排,大多数老人都有晚上起来上厕所的习惯,因此卫生间最好是和卧室相邻,方便进出。
3 老旧社区康养建筑环境更新的设计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保障当事人的基本利益
加强法治建设。尊重各方的利益,保护各方的合法权利。如在老城区的电梯设置中,要充分考虑所有业主的意见,适当地减少比例,以确保改造的进程和效益。同时,街道和社区的组织也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建立交流机制、搭建议事平台、进行民主磋商,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在听取意见的过程中,还能为制定设计方案、进行后续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如通过签订改造方案和维修基金管理协议,以制度化的形式推进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3.2 编制专项规划,提高施工层次
在建筑设计中,要体现出适宜的养老观念,真正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要。同时,室内空间的营造也要符合老人的居住与生活特征,并能满足他们的日常活动需求,本着安全、舒适的原则,在老旧社区的改建中,对室内进行软装修,以减少老人的活动不便[5]。根据老旧社区的环境品质,制定一套完整的专项规划,这不仅是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怀,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它可以让改造内容和任务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以个性化、精细化的原则为主,增加智能技术元素的使用,提高老旧小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改善室外环境,注重无障碍体系的完善,增加电梯和公用设施,创建“年龄友好型”的公共环境,提高建筑的建设水平。
3.3 居住区的老年景观整体化设计
从总体上讲,居住区的老年景观设计要从群体活动空间、个体活动空间、私密休息空间3 个层面进行详细研究。
群体活动空间是老年人进行集体活动、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为他们提供宽敞、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例如可以设置公共广场、健身区和娱乐区等,让老年人可以聚集在一起进行各种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个体活动空间是老年人进行个人活动、锻炼和休闲的场所。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例如,可以设置散步道、健身器材区和阅读区等,让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
在选择私密休息空间的地点时,应注重选址的安静、隐蔽和易达性。理想的地点可以是居住区内较为安静的角落或靠近绿化带的地方,这样既能提供宁静的环境,又能让老年人感受到自然的舒适氛围。同时,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应确保所选地点易于到达,并设置相应的无障碍设施。为了营造舒适的氛围,私密休息空间应设置绿化植物、座椅、桌子和遮阳伞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自然的气息,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可以避免外界的干扰,确保老年人能够在私密空间中得到真正的放松。
3.4 庭院道路与铺装设计
小区内的道路、铺装与绿化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景观,这里是老年人最喜欢的地方,在清晨或者傍晚,很多老年人都会在这里跑步、散步。公园内设有无障碍过道,让长者可以藉轮椅或拐杖在此观赏风景,享受日光浴。园路有直有弯,老年人可依其需要就近择路,亦可择小径而行,欣赏风景,别具一格。此外,生活区内还有一条道路,这种设定对老年人来说也是有“挑战性”的,使老人能够实现自身的运动需求,提高身体素质。在进行路面施工时,相应道路在材料、形状和颜色上都要有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也选用了鹅卵石铺地,由于其有一定的按摩作用,因此对老年人也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丰富变化的铺装,使整个小区充满活力,从而为老年人的生活增加趣味。
4 结语
实施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工程,需要居民、产权单位和物业等多个方面的参与,还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协调机制,让群众在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充分的参与权,在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更好地发挥社会共治共享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划编制、合理的分摊方案和合理的补偿方案,保证更新过程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