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当今社会生态治理的重要性解析

2024-05-18范素村

中国军转民 2024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评估

范素村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以人民群众作为执政根基,强调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任何活动都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坚持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创设美好社会主义新中国。如今,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治理挑战,比如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环境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环境维权面临重重阻碍等,要想破解这些难题,就需要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共同打破我国生态治理的瓶颈,取得生态治理更为辉煌的成绩。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结合当前生态环境治理现状,提出生态治理中国化发展道路,通过建立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顶层框架、拓宽人民群众的参与渠道、完善人民群众评估机制等措施,彻底解决当前生态治理的难题,创设更为宜居的生活环境。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生态治理中的应用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开展各项工作都要依靠群众,只有坚持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顺应潮流、创造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环保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生态治理的利器,认为生态治理要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生态治理的出发点要建立于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之上,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为生态治理作出更多的贡献。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论断将生态治理社会整体性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进行融合,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清醒的政治自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群众置于生态治理的主体地位,意识到人民群众与生态治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有助于降低生态治理的难度,夯实生态治理的力量。据《2022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得到明显改善,33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浓度为29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全国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质量均有提升,全国土地环境风险得到基本控制,一类生态质量占比27.8%、二类生态质量占比31.5%、三类生态质量占比30.9%。纵观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治理领域取得的诸多成绩,其根源就在于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理论开展生态治理,中国共产党广集民智、群策群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诉求,不断纠正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检验治理效果,最终提升了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完成了生态治理的阶段性胜利[2]。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当今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一)肯定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同兴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曾出现过牺牲生态利益而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缩短我国与其他世界强国的差距,大力发展生产制造业,给部分地区环境造成了污染。进入新时期后,全世界都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抵制环境污染的意识崛起,正是在人民群众不仅要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需求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了我国生态治理工作的开展[3]。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科学论断,将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文明置于同等高度,要想实现“生态兴”,就必须实现“文明兴”,进而积极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扭转人民群众错误的生态价值观念,比如退耕还林、垃圾分类等,都是在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让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同兴衰,足以见证人民群众在生态治理中的重要性,更是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对当今生态治理的核心作用[4]。

(二)为全球生命共同体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尝试将生态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并尝试与社会各国广泛开展合作,积极建立全球生命共同体。面对当前世界各国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依然存在大量的耕地、森林遭到破坏,水资源日益枯竭,空气污染也得以严重,已经对全球生命共同体造成威胁,甚至会影响全人类的安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既然是对全球生命共同体造成威胁,那么就应该号召全球人类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而中国作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已经与人民群众保持好密切的联系,随时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好准备[5]。

(三)生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各国面临的最主要障碍就是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诸多国家为了谋求经济利益的发展,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看似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实则不利于社会公众的长远利益。相比之下,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导下,早已意识到谋求经济利益不得破坏生态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经济发展不得破坏生态环境,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现如今,人民群众已经充分肯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杜绝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破坏环境的现象,并且已经达成社会共识,人民群众更愿意积极投入到生态环境监管之中,利用广泛的人民群众力量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斗争到底。

三、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升社会生态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生态治理顶层框架结构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强调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参与,为了协调和帮助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就需要中国共产党构建生态治理顶层框架结构,明确人民群众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为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分配责任。为此,党中央应拟定《人民群众生态治理权利与义务规范》,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人民群众生态治理的权利与义务、责任与使命,鼓励人民群众在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引导下,有序参与生态治理工作,并承担起生态治理的监督责任,对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予以督促[7]。同时,在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生态治理项目中,要提前召开生态环境治理听证会,要求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生态治理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确保在生态治理领域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此外,要不断加强生态环保的理念宣传,引导更多社会公众重视生态环保,不仅要做到自身不存在污染环境的行为,还要对其他公民、企业履行监督职责,以此形成全民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当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逐步减少,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效也将变得更为显著。

(二)拓宽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渠道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生态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就需要为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提供多元路径,确保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更为便利,充分发挥出人民群众的生态治理效能。一是要建立人民群众诉求平台。人民群众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监督,人民群众具有显著的人数优势,能够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存在的生态污染、环境破坏问题履行监督职责。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开通举报热线,允许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通过电话举报,比如12369 环保举报热线,实现“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的诉求平台[8]。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还需要开通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短视频等举报平台,支持人民群众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举报,并可以上传图片及视频证据,便于更好地查清生态环保问题。二是建立人民群众与生态环保部门的交流平台。生态环保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地方政府及环保部门在拟定生态环境治理方案时,应充分做到与人民群众沟通,制定政策文件、治理决策时也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需要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群、听证会等方式,积极邀请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保治理决策会议,将人民群众阐述和解释政策文件的内涵及目的,以此博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既能够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也能确保政策文件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9]。三是积极开展全面参与生态治理活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不能停留于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生态治理活动,在实践治理活动中让人民群众献计献策,比如将每月最后1 天作为环境卫生治理日,号召人民群众清扫垃圾,以亲身参与活动体验生态治理。此外,还要在活动中树立生态环保模范,利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更多人民群众,比如评选环保卫士、绿色家庭等,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三)建立健全生态治理评估机制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生态治理评估不能由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单独负责,还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人民群众对于生态治理的满意度,才能真正体现地方生态治理的成效。生态治理本就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优质的生活空间,由人民群众作为评估主体,更符合生态治理的初衷。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生态评估指标。生态治理成效不能凭借主观印象,而是要利用客观的指标予以验证,为了确保人民群众参与评估的标准一致,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选拔专业人士制定指标,并参照国家相关指标规范体系,再由人民群众逐项打分,从而形成对地方生态治理的综合性评价。鉴于人民群众在生态环保治理上专业性不强,指标设置的过程中要做到通俗易懂,比如雾霾天数、污水处理总量等,这些指标不仅要做到量化处理,还需要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另一方面,要确保生态治理评估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生态治理评估要严格依照相关指标,并且确保评估过程公平公正,能够真正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内心真实意愿,禁止评估过程中相关部门介入干扰、徇私舞弊,评估结果要真正经得起检验[10]。同样,在完成绩效评估之后,生态治理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既要对参与评估的人民群众给予相应的奖励,也要对接受评估的职能部门建立奖惩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职能部门负责人挂钩,以此督促职能部门重视人民群众对于生态治理的考核评估。

四、结语

生态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高瞻远瞩,早已意识到人民群众在生态治理中的重要性,秉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治理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治理顶层框架结构、拓宽群众参与生态治理渠道、建立健全生态治理评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生态治理,为生态治理作出应有贡献,并惠享生态治理取得的优异成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群众评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