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档助力4月票房突破20亿
2024-05-18
截止到4月26日11时,2024年4月总票房突破20亿。虽然有清明小长假票房破纪录助力,总的说来,4月影坛表现并不算突出。其中,《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突破7亿;《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突破5亿(总票房破9亿);《草木人间》成功破亿,它们位列4月票房前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文艺气息较浓郁的《草木人间》因“嫁接”传销等社会话题,口碑上两极分化,但如今的票房实属难得。国产片《年少日记》没能凭借良好的口碑突出重围,票房仅收获1千多万,颇为可惜。《草木人间》和《年少日记》至少从一个侧面提醒后来者,青年导演如何在个人风格和市场回报之间谋求平衡,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注:满分为六颗★。票房单位:人民幣)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7.72亿
(截止4月29日)
宫崎骏的终极发问
文 刘知铨
83岁高龄的世界级动画导演宫崎骏最新力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一举在国内斩获清明档票房冠军,自其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起,相关讨论的声量就从未减弱。近期,戛纳荣誉金棕榈也授予其工作室吉卜力。随着2013年《起风了》上映,宫崎骏正式宣布隐退,而阔别十年之久,他却以半自传的形式,带来了这部特殊的告别作品。“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既是对作者自我一生的回顾与总结,亦是面向当下观众的真诚启发。
早在前期阶段,宫崎骏就为这部电影回望了他的一生,正如找到制片人铃木敏夫时问道的那样:“这将是一个关于我的故事,可以吗?”《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日本上映后,观众口碑两极分化。普遍认为视效呈现依旧奇幻、惊艳,但内容则深谙私人表达、相对晦涩难懂,尤其体现在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被庞大哲学命题“绑架”后的被动与标签化。归根结底,主旨的抬升意味着欣赏门槛提高了。符号与身份的多义性让情节表述变得扑朔迷离,有关潜意识的零乱、暧昧展现也颠覆了过往风格中的精准表达,那些被“告别之作”宣传语吸引进影院的观众自然难以平衡。不过,这依旧是他作品谱系中出色的“变体”实践,是从虚构动画世界中提炼出来有关生命的人生箴言,以及属于宫崎骏的“终极发问”。
虽然宫崎骏早期电影充满着治愈性,让观众得以逃避到奇幻世界里做一场温暖的美梦,但这并非吉卜力作品的本意。就像学者大冢英志说的那样,宫崎骏的作品具有“返照”现实的批判性。母亲、挚友、战争、生死、历史,《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关注的话题尤其沉重,隐喻包裹着潜意识的幻境,拼凑成长篇的叙事诗。可以说,这是宫崎骏在无数次“送糖果”之后,终于把童话外荒诞而丑陋的现实展现出来的诡谲悲剧。死亡无可避免,但作为真正勇敢的人,还是要带着对历史的铭记,对梦想的期待回到那个或许充满恶意的世界中去,直面挑战。
跳脱出“少年在异世界冒险”的创作寓言母题,关注现实重担下对于人生的思考,以童话和梦想的形式完成不堪现实的突围,宫崎骏终于在自己的“告别”之作中“任性”了一回,少年在秃鹫的指引下走下塔楼,观众也随之跌入创作者的潜意识,回溯片中对应着宫崎骏生涯经典作品的十三块拼图,带有着向死而生的浓烈情感。而当房门被关上、影片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或许亦是他对于童年的告别、对于长期耕耘搭建的奇幻世界的告别。
《草木人间》
推荐指数:★★★★
反调指数:★★
最新票房:1.2亿
(截止4月29日)
个人风格与市场两难全
文 牧溪
《草木人间》集合的电影配方:佛教母题、茶乡民俗、明星阵容、传销故事……历史和当下的林林总总在山水标签下以意境、意象、意识流的方式排列组合,其间有一个青年创作者渴望在创作和市场左右逢源的野心,也不乏内容和形式的脱节、剥尽洋葱只有皮的尴尬。
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导演可能遇到两大职业困境:找不到投资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相比之下,顾晓刚无疑是幸运的。《春江水暖》让他出道就在业内打出了“山水系列”、“浙派电影”的差异化标签,《草木人间》更是吸引到梅林茂、光线影业、吴磊、蒋勤勤、陈建斌等业内一线电影资源。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顾晓刚被授予2023年度“黑泽明奖”,是继侯孝贤、陈凯歌之后,第三位摘得此荣誉的华语导演。刚刚过完35岁生日的顾晓刚是最年轻的黑泽明奖得主。今年,《草木人间》上映后票房迅速过亿,进一步补齐了顾晓刚的商业价值履历,一切都如影片开篇的画卷一样,少年老成、沉稳大气、静水深流,尽管豆瓣上该片的评分已跌至6.4。
《草木人间》讲述一个钱塘茶女小心翼翼追求爱情而不得,无奈出走误入传销集团,后在儿子目莲的帮助下回归山林、找回自我的故事。
电影的头尾宛若两卷徐徐打开的画轴,顾晓刚沉稳的运镜和长镜头叠加梅林茂的配乐,让人丝毫不怀疑黑泽明奖的眼光。随着叙事的深入,内容和形式的割裂逐层显露。《草木人间》慢慢变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洋葱,每一层洋葱皮传递出一种审美在线的、有丰富阐释空间的影像造型,只是剥到最后,也只有一层层无法拼出完整意义的洋葱皮。比如,树林里吴磊的眼神特写很干净,观众当然可以从中解读出“目莲”的纯粹、佛教的典故,但是目莲如何步步为营成功救母、角色的人物弧光如何形成、救母为何一定要弃父的底层逻辑观众不知道;蒋勤勤饰演的采茶女前后的反差、360度全景摄影下底层小人物终于有机会站上舞台中心恐惧、兴奋、虚张声势观众一目了然,但突如其来的猛虎、出浴的意象堆叠多少有些过犹不及,真正“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的高光瞬间观众看不到;身处这个父亲角色缺失的故事,陈建斌在景深处纸片样单薄的身影完美演绎了一个替代性父亲、丈夫的无能为力,但生父为何出走、直播间里万众瞩目的代父钱大师生活中为何如此懦弱无为观众看不到……
或者说,大银幕上的草木人间,有草木的精微、人间的广大,却没有二者化反之后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当断裂、癫狂和意象堆砌成为大银幕上的最高任务,《草木人间》似乎迟迟找不到一根串联表层因果的草蛇灰线,有句无篇、步步脱节自然也无法在所谓山水电影的作者风格和类型叙事间左右逢源。此处的顾晓刚和曾经的毕赣一样,赢了电影节、赢了市场、赢了下一次入局的筹码,却没讲赢一个足以说服观众的故事。
尽管如此,《草木人间》仍不失为一部全程审美在线的作品,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当下最有才华的青年创作者普遍面临的困境,当个人标签确立、个人风格尚未成熟,是安于手头资源沉潜打磨个人风格,还是在艺术、市场和资本的博弈间寻求更大公约数,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处境和答案。
《年少日记》
推荐指数:★★★★
反調指数:★★
最新票房:1373万
(截止4月29日)
替父赎罪的苍白之旅
文 赛人
香港电影在其最为人们所追忆的黄金时代,家庭剧并不多。新浪潮兴起后,方育平、许鞍华和严浩尚能在旧有的伦常体系里,道尽无根一代的四处飘零。但这显然不构成香港黄金期的主流,即使当时极为卖座的系列影片即《家有喜事》和《富贵逼人》系列,受庶民热捧,但那好像只是餐后小点,而无法成为正餐或大餐。
1997,也可延宕至2000年之后,香港的家庭剧重又另起炉灶。但已不是朱石麟、李铁所倡导的家和万事兴之类的港湾风貌,而是带有一定或逃避或具自毁倾向的批判意味。这其中,黄进的《一念无明》最为出挑。家庭剧,也往往成为香港新导演初试牛刀,磨刀霍霍之切入口。现在轮到了卓亦谦的《年少日记》。
这部剧作上颇花心思的影片,能让我们联想到那句“原生家庭是祸害”之类的流行语,但也因噱头过于充足,而让本片的悲怆感,只是一个孤例,而普遍性欠奉。家人对孩子的恨铁不成钢、恨水不成冰,这确实是中国式家庭的全面症候。愿望与现实所造成的距离,是不是家庭内部分崩离析的根本,值得商榷。至少更多的父母选择的是现实和解、与子女共同认命后,也就有了更为深刻而持久的相依为命。若不如此,那些不勤奋也不聪明,或者二者兼备但又难达成所愿的孩子,岂不全成了孤魂。一句话,人人都想成为人上人,那谁来成为人下人或“其他”人呢。幸好,我们所遭遇的现实,没有那么残酷,大家都只能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不是说特例不能成为一部电影所需要的文本,而在于真正的特例,一定是偶然性与必然性在经过痛苦的角力后,所生发出的一种令我们不忍直视的可能性。
野村芳太郎根据松本清张的同名小说而执导的《鬼畜》,讲的是生父接连杀死亲生子的细致过程。人间已宛若地狱,即便如此,人性之光仍然扑闪着奇特而让人心悸的光芒。这部奇异之作就很好地解决了父权无限扩大后的卑劣所带来的卑微,是对不可见现实的一次将无情还给无情的洞穿,又是对可见现实的一次迫不得已后又勉强度日的,丝毫不带暖意的回望。
反观《年少日记》,处于高压之下的长者,他的撒手人寰,并没有将少年所有的退路封闭。或者说,全片反复渲染的,这个少年对生活的热爱,为何不足以让他有一个更为积极的逃脱,比如离家,或者采取更为通行的忍耐,而奔上绝路。有望成龙的幼子,为何将不奔远大前程作为对父权制度的报复,而其心怀愧疚,但又仿佛是在替父赎罪。幼子对长子的罪责承担,且不论有没有肩负的合理性,最少是削弱了父亲这一关键一环的担当。
除此,全片在真相大白后,也就沦入了最为公式化的悯怀,以及更为大而不当的说教。看的人,可说是相当的味同嚼蜡。
《年少日记》最缺的是如何能将不正常拍成正常,或者反过来,将正常转化为不正常。它也就只能泄愤,只能对父权旁落的旧理念虚晃一枪,而舍不得来一场不留情面的刺刀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