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与技术推广
2024-05-18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王作玉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终兴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王作玉
前言
小麦作为我国当前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不仅是数十亿人口的日常饮食基本组成部分, 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如何采用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期,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在不断更新,在选育优良品种、 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为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全球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 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如何走到千家万户,为农户带来实际的帮助,也是新时期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1 新时期小麦种植的基本原则
新时期,在原本追求高产、高品质的目标下,还需要融入种植过程中生态友好以及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理念, 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 所以在新时期需要遵循更细化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实现高产优质、生态友好和精细管理,这些原则将成为指导现代小麦种植的灯塔。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第一,高产优质原则。 此原则旨意强调小麦种子培育和选择过程中关注产量高、 品质好的小麦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关注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品质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如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 实现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生态友好原则。 此原则旨在通过减少小麦种植过程中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鼓励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依赖。 同时积极推广有机种植、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等技术, 以保护土壤健康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第三,精细管理原则。 此原则强调现代小麦种植使用精确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策略, 对土壤、水分、养分和病虫害进行精确控制来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率和产量。 同时,积极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化农业设备(如无人机和智能灌溉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作物生长监测、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管理。
2 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2.1 土壤管理
2.1.1 土壤测试与肥力评估技术
研究显示, 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有助于指导小麦种植中的种子选择和施肥管理, 能够提高20%以上的肥料使用效率。 小麦种植前进行土壤测定是关键,这包括pH 值和营养元素的测量。 理想的小麦生长环境是中性到微酸性土壤(pH 6.0~7.5),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都不适宜, 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或碳酸钙来中和酸性土壤, 或使用有机质和硫磺来提高酸性[1]。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测定这些营养元素的含量不仅反⒊了土壤的现有肥力,也为施肥提供了依据。面对土壤营养的不足,可以通过轮作和间作来恢复土壤的肥力, 确保土壤营养不被过度消耗。市面上的便携式土壤分析仪,如土壤养分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现场测定土壤肥力。 此外,除了化学属性的测定,还应进行物理属性的测量,比如测定土壤的板结程度,严重板结的土地可进行25cm 深翻来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2.1.2 有机物回收与土壤结构改良
实施有机物回收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是生态友好原则的高度体现, 通过引入覆盖作物和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生态功能并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研究数据显示,持续进行秸秆还田的做法能在5 年时间内使得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提升约1.5%,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其保水和保肥的能力, 从而直接促进了小麦等农作物产量的增加。此外,优化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可以采用生物炭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的技术。 生物炭独特的孔隙结构,不仅能提高土壤的保水力和透气性,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 显著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和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炭结合有机肥料的使用, 可以更全面的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供给,增强土壤肥力。
2.1.3 精准施肥
精准施肥策略是基于追求资源效率和环境友善的目标,并根据当前土壤状况、小麦的生长需求阶段而制定。小麦从播种到收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 精准施肥可以根据小麦的具体生长阶段,施以适合的肥料种类和量,比如在分蘖期增加氮肥以促进生长,在灌浆期适当施用钾肥以提高粒重。具体的施肥技术可采用诸如叶面喷施和土壤深施肥料的技术, 即通过叶片直接喷洒营养和将肥料施加至根系集中的土层, 能够显著提升肥料利用效率并减少肥料损失。
2.2 种子选择与播种
2.2.1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种子选择
我国采用遗传改良、 分子生物学和现代育种技术等方法在小麦品种改良和培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无论是通过遗传改良还是基因编辑技术,目标都是培育出具备优良性状如强抗逆性、 广泛适应性和高产量的小麦品种,提升小麦作物的生产力和稳定性。这些努力还包括选育具有优质面筋特性、 耐旱和耐盐等性状的品种,大大扩展了小麦品种的优质范畴。通过挑选适应力强的种子并针对不同的土壤环境提供多样化的种植选项, 确保在变化多端的气候和多样化的土壤条件下也能保持产量的稳定。比如,选择矮秆品种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种植, 可以提高品种存活率以达到更高的产量。 同时,品种的抗病虫性也是关键因素,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在不依赖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减少病毒、真菌和害虫对作物的损害,有助于节约资源并减少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2 精准播种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 播种密度和植株间距的精准控制是现代农业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这两个参数的优化, 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和阳光资源,从自然条件的角度优化小麦的整体生长条件。在设定播种密度时, 种植者需要综合考虑当地自然条件以及选用的小麦品种特性, 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生长, 可能引发植株竞争加剧或达不到目标产量等问题。因此,选择一个合理的播种密度是平衡产量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其次,植株间距的控制直接影响植株的分布模式和土壤资源的有效分配, 过窄或过宽的间距,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无法到达目标产量。为了找到最佳的播种密度和植株间距, 种植人员可以在具体的种植区域进行现场试验,以调整和确定最适宜的参数。例如,在山东等冬小麦种植区,推荐的株行距为25 厘米×15 厘米,播种深度为3 至5 厘米,每亩使用种子约15 公斤。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如无人机播种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恰恰弥补了上述问题, 达到提高播种的效率和降低了成本的效果, 还有助于提高发芽率和植株生长的均一性。
2.3 科学灌溉
2.3.1 利用微灌溉和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小麦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强, 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不仅关乎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 更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泛灌,其最大的缺点是在蒸发和渗漏过程中会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因此,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微灌溉和滴灌等,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精准地将水分输送到作物的根部,直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研究数据表明,滴灌技术能够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到90%以上, 相较于传统的泛灌方式,至少能够提高30%~60%的水资源利用效率[2]。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水资源条件下, 采用滴灌技术可以种植更多的小麦,运用在不增加水资源消耗的情况下,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2.3.2 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步提高水肥利用率
实施合理的水肥管理策略, 可以确保小麦的整个生长周期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在越冬前,进行足够的灌溉是确保小麦能够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 从返青期到灌浆期,小麦也需要适时的灌溉,以山东部分地区为例,通常每亩需要灌水约45 升,根据土壤的湿度状况进行调整, 以保持田间水分含量在60%至80%之间,这有利于维持小麦的正常生长。在灌溉的同时进行追肥,是提高小麦生长效率的有效方法。返青期施用尿素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而在后期,使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的溶液进行喷雾,可以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近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的灌溉和施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可达到对肥料量和施肥时间的精准控制。
2.4 病虫害防控
综合病虫害管理(IPM)是一种全面的防控策略,强调使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实施轮作和间作、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如利用天敌和微生物农药)、采取物理防治手段(比如使用性诱剂和黄色粘板)以及在必要时候采取化学防治措施,目的是以预防病虫害为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并优先采取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方法[3]。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可以显著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 在小麦种植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田间病虫害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借助于现代农业技术,如遥感和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和作物的状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预警和防控。
3 技术推广与应用
3.1 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相比较现代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 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似乎步履蹒跚, 这就导致许多尖端技术和最新政策无法实时的传达给每一位农民。 而当前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大多数仍然依赖农民的传统经验和世代相传的方法,导致在客观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种植技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在农业技术大规模的普及措施中重要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和扩建农技推广网络,缩短农户与技术传播的物理距离,使用网络和现代化媒体技术增加农户接触最新农业知识和技术的途径。 这需要两个并行进行的步骤:第一,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城乡的农技推广网络。 此种方式能够消除农村与城市在信息获取上的差距,保障农业技术的有效传播。然而网络建设离不开对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包括升级和完善信号传输设施、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等。 基础网络建设是农村地区打破地理位置带来的限制,接入互联网,访问到农业信息和资源最基本方式。 接着,在有了完善的网络建设铺垫的情况下,数字化平台进而可以发挥其宣传和普及农技知识的潜力。 具体方式有开发专门针对农业领域的应用程序(App 和在线教育课程和互动平台,来提供实时的农业新闻、技术更新和政策变动信息,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在线培训和教程, 让农户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和应用新技术[4]。 同时,这些数字化工具还可以促进农户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建立一个相互支持和学习的社区。
3.2 加强农户培训与技术支持
加强农户培训与技术支持需要采取多维度的策略,既要注重内部培训,又要拓展外部支持。首先,内部培训方面, 地方相关部门的农业管理机构需要积极发挥组织作用,与当地合作社、⒌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合作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 广泛开展实地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现场解说和技术演示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农户能够直观地看到小麦种植新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的优点。 其次,在外部支持方面,建立远程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中心, 为农户提供一个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求助的专业平台。 该服务中心的优点是可以与农业部门和科研机构直接连接, 在农户遇到政策或技术难题时,能够得到权威和可靠的答复。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双效促进作用, 加快普及力度提高农技宣传效果。
3.3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农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得益于政策支援和资金的有效投入。资金支持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基石,也是推动整个农业领域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 这种支持应当涵盖从补贴政策到贷款援助等多方面, 旨在直接使农民及其生产活动受益, 同时扩展到农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例如支持新型小麦种植合作社的成立与运营、农机农具的生产与加工等关键行业, 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政策和资金援助也需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以实现农业产品的价值最大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建立和推广优质小麦品牌,以及建立全面的市场认证体系, 不仅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国内小麦产品的信任和认可,进而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种市场导向的策略有助于激发农业市场的内在活力, 促进小麦等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从而带动农业经济的整体进步。
4 结语
新时期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与技术推广得到了更现代化、精细化的发展,贯穿小麦生长全过程的各种先进技术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小麦种植田间管理与技术推广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将科技发展、小麦种植技术发展与农业基础情况相结合, 达到资源和技术的最优结合。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和农业实践的深入,这些技术和方法将进一步优化完善,为全球小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确保人类社会的粮食供给更加安全、稳定与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