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缘农机满情怀 埋头实干兴乡村

2024-05-18山东省肥城市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张德来

农机科技推广 2024年2期
关键词:肥城市马铃薯农机

○山东省肥城市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 张德来

作为首批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中的一员,他来自乡村,更是乡村一线的新农人,他有技术、敢创新、会管理,聚合优势,发挥先进的农机技术和丰富的农机手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用实干担当诠释新时代乡村新农人风采,把党的三农政策精神真正落到实处,绘就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美画卷。

王宗富,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市桃园镇屯头村,高中文化。1981年开始从事农机驾驶与维修,200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山东省马铃薯协会副会长,肥城市马铃薯协会会长,肥城富兴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肥城盛世泰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功臣、泰安市农民培训乡土专家、肥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肥城市第二届桃都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2021年获评首批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一、初心不改,维修服务记心头

1981年王宗富高中毕业后,就去社办企业当了一名拖拉机手,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开放,不安现状的他决心自己闯一闯,干出一番事业,思来想去他觉得在农村还是干农机最有出息。1983年他东拼西凑在本村率先买了辆泰山-12 拖拉机,既跑运输又干农活,家里的日子逐渐宽裕起来,但他看到周边同行车坏了得到县城请维修师傅、买配件,便又萌发了修车、卖配件的想法,1986年,他在镇上办起了一个修理部,成了全镇农机维修第一人。2021年获评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后,干劲更足,初心不改,成立了富兴商贸农机维修中心,辐射周边6 个乡镇,真正成为区域农机维修中心。凭借他的热情和诚信服务,维修中心的生意越来越红火。长期的维修实战经验,练就了他能凭“望闻问切”诊断农机故障的一技之长,在当地成为远近有名的农机医师,农机故障经他过手,轻松病除。一般故障通过电话交流、聊天等方式就能很快排除。前来维修的由原来的小拖拉机发展到各种型号的耕、耙、播、收机械,为春耕备耕、农忙时节农机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解除了农机手的后顾之忧,自己拿到了高级农机维修工资质。

维修农机的同时,也培养出了10 多名徒弟,通过言传身教,徒弟们都掌握了农机维修的真本领,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排除机械故障。

二、潜心研究 敢于创新做示范

王宗富的家乡是土地肥沃的粮食主产区,实行一年三作的“马铃薯—玉米—白菜”种植模式,面积10 万亩。种植结构改了,农民收入高了,但机械跟不上,繁重的体力劳动累得农民苦不堪言。他组织引进多功能田园管理机,解决了马铃薯种植开沟、扶垄难的问题;他自己投资研制了适合本地手扶拖拉机配套的马铃薯收获机,历经多次改进调试,最终解决了马铃薯收获的挖薯难的问题,尤其是做到出薯不伤皮,确保马铃薯收获质量;他又自行研发了气吸式蔬菜精量联合直播机并进行了示范推广,解决了白菜、胡萝卜、芝麻等小籽粒种子播种难的问题,替代了传统的白菜育苗移栽。

三、搭建平台 惠及乡邻共发展

“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作为一名党员如何能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周边群众?”。他成立了肥城盛世泰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及周边村87 名农机手、种植大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

先后承担了2013年—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2015年—2022年农机深松作业试点项目,共完成深松作业面积超60000 亩,2017年泰安市马铃薯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2018年泰安市秸秆综合利用和地力恢复项目、2019年肥城市农田废旧地膜回收项目、农机报废更新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既锻炼了队伍又提高了收益。

面对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他投资兴建了占地3400 平方米的万吨级现代化智能马铃薯储存库,延长了马铃薯的储存时间,有利于反季节销售,规避价格风险。储存库的建设使1000 余种植户户均增收三千余元。带动全镇马铃薯耕、种、收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2%以上。

合作社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认可,被授予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省农机安全十县百乡千村万户活动示范合作社、山东省农机科技示范户、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先进合作社,连续十年获得肥城市先进单位称号。为把马铃薯种植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他牵头成立了肥城市马铃薯协会,注册了“肥城土豆”国家地理标志,协会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已成为山东省马铃薯协会副会长单位,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四、兴建园区 带动乡村大发展

根据五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要求,立足提供完善配套服务,探索整合涉农服务资源,2022年主动对接当地镇街政府,利用一处闲置中学场地,改造建设镇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开展综合农事服务,立足桃园镇农业、农村实际,围绕绿色、生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联合高校院所、公司、合作社及农户,建设八大服务中心,打造粮食、果蔬生产“产、学、研”一体化,“种、销、储、加、旅”多种经营共存的示范推广基地,描绘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1.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推广作业服务中心。集小麦、玉米、马铃薯、肥桃、大白菜等农业生产中先进、新型的良种推广、作物栽培、肥料应用、植保管理、果蔬贮存、加工等农技技术及配套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作业服务、托管服务。创建核心示范区2000 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30000 亩。

2.农作物良种培育试验推广中心。建立小麦、玉米良种培育示范田各100 亩、马铃薯良种推广试验田200 亩,为当地农民、合作组织优选最佳种植品种。

3.小麦、玉米、马铃薯生产全产业链发展服务中心。以三大农作物为主线,提供从土壤整理-播种—施肥—浇水—植保—收获—销售(储存、加工)全产业链的技术指导、机械作业、物资供应、市场调配等全面、全程服务。

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围绕当地农业种植、农村发展、农民急需的技能需求,每年分类分批培训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次。

5.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开发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农田,让每一次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依据桃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适时提出适宜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抓好冬季和春季农田建设时间档期,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建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5000 亩。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农户的种植模式也因此趋于标准化、规模化,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条件极大改善,粮食种植面积也在持续增加,实现“粮田”变“良田”,做到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更加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水平。同时,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开放共享的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和服务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作物病虫防控、农业资源环境、农业种业、农业机械、仓储物流等数据资源整合开发应用。

6.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开发服务中心。以废弃的农作物茎秆、畜禽粪便、农膜为重点,开发不同模式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渠道。利用途径包括秸秆压块制作生物质燃料、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畜禽粪便堆肥还田、农膜回收加工喷灌水带等。计划年消耗秸秆17000 吨、畜禽粪便5000 吨、处理残余农膜3000 吨,使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促进了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7.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烘干减损提质保粮,围绕粮食种得上,管得好、收得来,适应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需求,健全完善粮食晾晒、烘干、储存等基础设施,合作社一期完成新上两组烘干机组,一批次烘干能力达120 吨,二期计划上日烘干能力100 吨循环式烘干机组,建设两组容量1000 吨的粮食钢板仓。通过建设烘干基地,服务周边粮食种植大户,辐射联动周边仓储散户,达到年仓储物流粮食20000 吨。建立覆盖全镇、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流通顺畅、服务农户的农产品产地仓储体系,构建形成紧密型联农带农为农运行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8.农耕文旅开发服务中心。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按照“保护第一、科学布局、注重特色、差异发展”的原则,科学编制农耕文旅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用活区域内的旧屋、河道、果林、菜园等素材,精心打造赏花、采摘、农耕体验、美食、民宿等精品项目,联合工矿企业、中小学校通过农业观光、开展劳动、生活体验,致力于文旅融入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桃园建设中去。

结缘农机满情怀,埋头实干兴乡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国家发出了振兴乡村发展的强音,擘画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更加坚定了王宗福干事创业信心, 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坚持规范发展,积极探索合作社多样化经营服务模式,持续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不断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借助政策指导,通过实用的数字农业技术产品,建设高标准智能化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建立网络化数字农业技术平台,满足肥城粮食仓储中长期规划和发展的要求,以安全储粮、加快粮食周转速度、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费用的发展目的,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绘就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猜你喜欢

肥城市马铃薯农机
沃得农机
马铃薯有功劳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小鹿和泥塘
不一样的农机展
爱是什么
定边马铃薯
体育教师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四点做法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