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牛病防治及牛病特点分析
2024-05-18王焱
王 焱
辽源市龙山区农业农村局,吉林辽源 136200
在养殖行业的发展中,养殖牛是基础的一个项目,可是目前牛病却成为影响牛个体生存质量、养殖效益的显著因素,一些患病牛属于人畜共患病,还会威胁到人体的生存。要想促进养殖行业的建设,贯彻集约化的发展理念,便应该高度重视牛病类型和防治关键点。基于牛病基本特点,对多个类型的病症加以针对性防治,提高牛病诊断效率,及时治疗患病牛,最大化规避养殖牛的损失,由此养殖户以及兽医都应综合性研究牛病,明确科学化养殖牛的方式,为养殖行业建设助力。
1 牛病特点基本概述
纵观养殖牛的过程,牛病的发作比较特殊,一般而言存在如下特点。第一点是产生的危害较大,养殖牛难免会伴随一些病症,比如大肠杆菌、腹泻或者结核病等,每个国家出现牛病都比较特殊。比较关键的病症伴随腹泻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个体受到对应病毒影响,自身的免疫力水平降低,不利于患病牛恢复健康。并且口蹄疫病的出现,会引发患病牛降低泌乳量,出现运动受限的现象,没有及时预防和干预时会威胁到养殖效益,因此应被重点研究;第二点是人畜共患病严重,涵盖结核病或者布氏杆菌病等,都会在入侵牛个体的过程中危害人体身心健康,一些资料明确我国是养殖牛出现结核病概率最高的国家,且相关的分枝杆菌影响到牛个体,还危害了人体健康,其中交叉传播是疾病大范围扩散的途径;第三点是类型较多,疑难杂症也比较多。牛个体的养殖中,混合性感染是常见现象,特别是腹泻疾病、子宫内膜炎等,由真菌、细菌等所致疾病发作,一些患病牛因为受到大于等于两个病原影响,再者细菌生成一定耐药性,增加了养殖户养殖牛的难度,还不利于兽医科学有效地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干预。
2 常见牛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策略
2.1 瘤胃臌气疾病的防治
2.1.1 疾病特征
在养殖牛时,出现了瘤胃臌气,重点体现在胃部有诸多内容物滞留的现象,在时间积累下得以发酵,生成气体,患病牛有反刍受限和呼吸难度大的表现,此种疾病包含急性类型、慢性类型,急性瘤胃臌气往往是牛个体摄入较多青绿饲料,且部分饲料已经发酵。慢性瘤胃臌气往往是牛个体的食管不够通畅所致,增加了瘤胃臌气出现率。不管是哪一种类型,起始阶段患病牛的腹部围度都会有增加现象,以左侧上腹部为主。兽医或者养殖户缓慢按压患病牛的胃部,会有一定弹性,病情严重时,患病牛失去了采食和饮水的主动性,精神萎靡不振,患病牛身体有出汗的现象,甚至不能站立。养殖户应科学化进行治疗,不然会在身体痉挛的情况下造成患病牛死亡。患病牛的瘤胃臌气病症所处慢性阶段,瘤胃中便会有气体生成,引发胃部不舒适或者胃部膨胀。
2.1.2 瘤胃臌气的治疗
兽医要想治疗出现瘤胃臌气的患病牛,应立足于强心补液和健胃化积理念,起始有病症出现的过程,借助缰绳缓慢抬高患病牛自身的头部以及颈部,以适度的原则多次按压患病牛腹部,加快气体排出速度。借助30mL松节油、15mL鱼石脂和温水500mL进行混合,促进患病牛口服药物。若患病牛的症状相对明显,尝试引进套管针的形式帮助患病牛排出体内多余的气体,后续引进30mL的稀盐酸持续干预。若患病牛体内有较多豆科植物,很有可能造成患病牛有瘤胃臌气,此时应配合100mL的煤油治疗患病牛,还可以利用120g大蒜头捣碎,和150mL麻油互相混合,保持搅拌过程的均匀性,产生一定的治疗瘤胃臌气成效,减少患病牛治疗时间。
2.2 牛腹泻疾病的防治
2.2.1 病症特征
牛出现腹泻病,自身粪便会表现出黄色,伴随着一定腥臭味,还会有患病牛呕吐的表现。若患病牛尚未被根源性干预,病程的演变会使得其有眼睛塌陷或者腹部紧缩的现象,部分患病牛由于脱水面临死亡,降低牛个体机能,增加其有继发性感染的可能性。此种疾病有诸多影响因素,首先是牛自身的发育情况,部分牛个体免疫力水平不高,养殖户没有为牛群提供充分的营养作为补充,无法改善患病牛的体质,增加腹泻产生率;其次是微生物影响,涉及大肠杆菌、弯曲杆菌等,可能在患病牛进食或者饮水过程中入侵到其体内,依附在肠道中大范围繁殖,引发牛个体有腹泻疾病。并且冠状病毒或者轮状病毒等,均会造成牛个体患病,养殖户应及时观察牛个体是否有感染问题,降低腹泻产生率;最后是饲养环境不佳,牛个体的生存中,相关环境卫生会降低其生产性能,所以要科学化明确病因,完善卫生管理机制,及时清除圈舍内污染物,保持圈舍中牛个体生存的卫生。若圈舍有潮湿的环境或者光照不够充分现象,都有可能引发牛个体生成腹泻疾病,所以应强化饲养管理,才可以避免牛个体出现腹泻病症。
2.2.2 牛腹泻疾病治疗
养殖户应充分观察牛个体的生存状况,找到引发腹泻病的因素,实施针对性治疗干预。在患病牛有显著脱水现象时,往往应停止投喂食物1d,适当进行体液补充,调整患病牛脱水问题。若患病牛可以正常进食、饮水,应按照口服的模式实现体液补充,包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利用水充分溶解,得到1000mL药物,促进患病牛饮用。兽医还应该注意到,腹泻患病牛的治疗上要引进抗菌消炎操作,借助抗生素、链霉素开展肌肉注射,持续治疗3d。由于大肠杆菌或链球菌造成腹泻疾病,适当配合中药治疗方法,即9g枸杞、10g黄芷、9g姜黄和9g甘草;在因为消化功能障碍所致腹泻,引进9g白术、10g山楂、9g甘草、10g神曲以及9g陈皮;通过冠状病毒以及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疾病,应调整治疗方案,即9g党参、10g陈皮、9g甘草、10g白术,上述药物均采取煎煮服用的方法,达到治疗腹泻患病牛的目的。
2.3 牛疥癣疾病的防治
2.3.1 病症特点
对于牛出现疥癣病,有一定传染性的特质,此种疾病有较高发病可能性,一旦有病症出现,患病牛的四肢会有无力表现,且患病牛的身体会受到病菌感染,造成其身体有瘙痒症状,由此患病牛会主动摩擦身体。尚未科学缓解病症的情况下,造成患病牛的皮肤部位有水疱现象或者脓包现象,体型日益消瘦,阻碍患病牛正常生存。此种疾病是通过寄生虫所影响的,感染概率较高,因此平时的养殖阶段要格外关注,每日养殖户都应该进行圈舍清理和消毒,保持一定通风性。另外诊断牛是否出现疥癣病,应围绕病症充分研究,患病牛会表现出皮肤瘙痒的表现、皮肤表面上有一些秃斑以及鳞屑,甚至皮肤表面出现粗糙现象或者皲裂现象,将出现病症部位的皮肤组织置入载玻片,引进一些甘油认真观察,可以在显微镜检查的过程中了解到虫体出现,即初步诊断患病牛患有疥癣病。
2.3.2 疥癣病的治疗
治疗模式相对多一些,常见且有效的方法是涂抹药膏,选取250g云石以及500g胶体硫,充分煮沸,在药剂温度降低后引进温水10kg,给予患病部位加以消毒处理。或者引进灰石浆,对其通过大火烧脆,后续全方位碾碎,借助黄油混合起来保存,涂抹在患病部位。在外敷药物的过程中,应适当对患病部位加以戳破,确保药物深入渗入在患病部位,每周干预2次,持续治疗一个月,起到理想化治疗效果。还可以引进中药涂抹,引进100g硫磺、50g白胡椒以及500g狼毒,对药物互相混合研磨,得到30g细末药末与植物油搅拌为糊状,每日都应利用药剂对患病部位加以涂抹,促进患病牛早日痊愈,恢复良好精神状态。
2.4 牛前胃弛缓的防治
2.4.1 前胃弛缓的特点
具体养殖牛阶段,前胃弛缓出现率较高,此病症被列入在消化系统范畴,内在影响因素是机体胃部内容物不能被牛个体进行消化和分解,长时间积累在牛自身的胃部,增加了瘤胃平衡现象,相关内容物会伴随发酵现象,生成部分霉素,降低牛个体消化功能。针对前胃弛缓,涵盖原发类型、继发类型,原发的前胃驰缓,受到饲养管理不恰当因素影响,特别是进食类型单一、饲料质量不佳等;继发的前胃弛缓,和患病牛整个身体存在关系。感染了病症,患病牛采食欲望会降低、饮水量也会降低、胃部蠕动速度减少,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造成胃部不再蠕动。兽医用手进行触摸,能够感受内容物的存在,患病牛起始患病的状态下,自身的脉搏和呼吸等基本体征没有明显改变,若未及时治疗患病牛,体质不佳的牛会伴随脱水、精神不振现象,体温也会不断降低,甚至在最低体温指数之下。
2.4.2 前胃弛缓的治疗
牛个体出现了前胃弛缓疾病,应强调病因的祛除,促进前胃收缩效果提升等,在治疗病症的过程中,对患病牛加以禁食大概2d,牛个体在自身免疫力调节之下能够逐步康复。还可以引进皮下注射的操作,借助2mL的氨甲酰胆碱以及30mL的毛果芸香碱,直接刺激患病牛的胃部,强化其胃部的消化功能。另外,为了促进患病牛更好地改善症状,可以适当引进60mL的龙胆酊和60mL的陈皮酊,利用温水全方位稀释,促进患病牛接受治疗,每日治疗2次,在一周左右患病牛能够恢复健康。
2.5 牛流行热病的防治
2.5.1 流行热病特点
牛患有流行热病,即暂时热,通过流行性热毒所致病症,患病牛呼吸道或者血液中都会有病毒入侵的现象,可以说牛流行热病有极强传染性特征。此种疾病有大约一周的潜伏期,病症相对急促,起始患病时体温会有所增加,出现结膜充血的现象、水肿现象,维持2d的情况下体温有所改变。解剖已经死亡的患病牛,可以观察到充血问题,特别是呼吸道充血,患病牛气管部位也会伴随絮状物,对患病牛的肺部进行切开解剖,出现了一些血液。兽医通过借助病原分离的方式了解患病牛的患病类型,针对性诊断疾病和明确治疗疾病的方式。
2.5.2 流行热病治疗
借助一些药物进行肌肉注射,可有效降低患病牛的不良症状。在病症不断严重过程中,应引进强心药物注射,促进患病牛体内有充分的营养作为支持。参照发病情况,属于继发感染的现象,要引进青霉素注射。患病牛伴随呼吸受限或者水肿问题,应及时将强化地塞米松和葡萄糖融合起来,对患病牛进行治疗。另外若患病牛属于胃肠型,借助40mL的黄芪多糖、头孢噻呋钠,每日进行一次治疗,治疗3~4d即可。
3 牛常见疾病的预防要点
为了预防牛养殖中一些疾病的出现,养殖户应明确科学养殖思路,优化牛养殖的环境,改进牛养殖方法,促进牛可以不受到疾病影响,推动养殖行业运作。
3.1 加强疾病检疫管理
牛常见疾病的预防中,往往由于病毒所致,养殖户要首选科学化管理思路,即自繁自养,合理调整圈舍内的存栏数量,促进牛群生存的结构得以规范化。控制外地引进牛个体的现象出现,避免病原体在圈舍中大范围蔓延,降低牛群免疫力和抵抗力。在外地引进牛个体的过程中,要基于没有疫情的区域加以引进,且严谨按照检疫标准管理,保持隔离饲养牛个体大约60d的方式,开展基础化的免疫接种干预,不出现疾病的前提下对牛个体之间进行混合喂养。养殖户涉及到疫苗的采购或者饲料的采购管理,应提高检疫重视程度,若有阳性病毒应销毁,确保牛个体不会受到病毒影响,降低牛个体在养殖中有患病的问题。
3.2 全面消毒和清洁
牛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应强调圈舍环境管理,开展充分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不要长时间使用相同类型的消毒药物,避免不能完全发挥消毒作用。养殖户应保持圈舍通风,消毒牛生存所用的槽具等,还要对进出圈舍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最好保持圈舍能够接受一定阳光照射,加强紫外线消毒的效果。在进出圈舍时,养殖户可以出穿着针对性衣物,及时消毒处理,清除圈舍内的粪便,一旦牛个体有异常表现,要寻求兽医帮助,对疑似患病牛进行隔离研究,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这样可降低牛患病概率,让牛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
3.3 加大健康检查力度
养殖牛的阶段,养殖户应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动态评定牛个体的生存状态,兽医应定期给牛个体开展血清检验,分析牛自身是否有细菌或者病毒,了解潜在的危害,对牛常见疾病从根源上进行预防。并且兽医还应清晰记录牛个体身体健康的数据信息,深入剖析和研究,综合多种常见疾病的病症类型和发病规律,确切梳理影响疾病因素,落实有效的牛养殖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养殖牛的过程中,若无法做到科学、规范养牛,缺少疾病预防的意识,很容易给细菌或者病菌入侵牛体内提供条件,影响到圈舍中其它牛的身体健康。养殖户进行牛的养殖,要重视牛健康发育和生长,归纳牛病的基本特征,科学化制定预防牛患病的方案和机制,从多个层面做好牛养殖管理工作,最大化推动牛养殖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