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4-05-17于晓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置换术膝关节导管

于晓亮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300)

近年来,基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及运动方式不健康等因素影响下,导致膝关节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在治疗膝关节功能不全、膝关节炎等疾病时,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主,即使用人工的膝关节来代替受损的膝关节,从而实现消除患者疼痛,改善其膝关节运动功能的目的[2]。虽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在术后早期时所存在的急性疼痛易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对其早期功能锻炼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还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故及时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帮助其尽早展开功能锻炼,对提升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3]。临床既往大多采取硬膜外泵入、静脉滴注方式进行镇痛,然而这些操作易出现神经血管受损等缺点,故而应用存在局限性。股神经阻滞具安全性高等优势,在超声引导下,可实现神经组织可视化,能够明确穿刺针、导管位置、神经结构及局麻药扩散情况,可降低因盲法穿刺导致的并发症[4]。本研究旨在分析经超声引导下实施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6 月—2021 年4 月于本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的奇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9 例。常规组男22 例,女17 例;年龄62~75 岁,平均年龄(66.40±2.90)岁。试验组男20 例,女19 例;年龄65~70 岁,平均年龄(67.00±2.60)岁。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病历资料完整;具有较好依从性具备正常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2)排除标准:对本研究应用药物存在过敏史;正在服用抗凝类药物;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服用阿片类药物。

1.2 方法

2 组均实施喉罩下全麻,对照组提供静脉自控镇痛,当手术进入到封皮处理时,先经静脉给予0.05 g的芬太尼,术后连接上电子自控镇痛泵,维持剂量为2 mL/h,锁定时间设置为15 min,患者自控镇痛2 mL/次。试验组则在超声引导下实施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借助超声定位及标记股神经,于超声的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待抵达股神经周围后,将20 mL盐酸罗哌卡因注入(3.75 g/L),一边回抽一边注药,拔除掉穿刺针的针芯后,将导管置入,借助超声引导将少量的生理盐水注入,待明确导管处于股神经四周后,将导管固定;术后连接上电子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设置为5 mL/h,将锁定时间设置为0.5 h,患者自控镇痛5 mL、次。

1.3 指标观察

(1)不同时刻镇痛效果,分别在术后6、12、24 及48 h时静息状态下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价,总分为10 分,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2)血清炎性因子,分别在术前与术后48 h时采集患者10 mL外周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将所得上清液保存在-20℃的温度下待测,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观察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3)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胸闷、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与头晕头痛等。(4)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VAS评分对比

术后6、12、24、48 h,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VAS评分对比((,分)

表1 2 组VAS评分对比((,分)

2.2 2 组CRP、IL-6 对比

术前,2 组CRP、IL-6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试验组CRP、IL-6 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 组CRP、IL-6 对比(()

表2 2 组CRP、IL-6 对比(()

2.3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4 2 组SpO2 对比

治疗前,2 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pO2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 组患者SpO2 对比((,%)

表4 2 组患者SpO2 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病治疗中,基于临床不断深入研究膝关节生物力学、改进假体材料等背景下,全膝关节置换术越来越成熟,可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恢复其膝关节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5]。但由于膝关节周围的血管神经十分丰富,易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剧烈疼痛感,且术后需及时对患者展开无痛康复训练,以此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避免术后发生粘连等并发症,所以采用科学有效的镇痛方法十分重要[10-11]。术后镇痛方法比较多,主要包括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及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等。其中静脉镇痛及硬膜外镇痛存在操作简单、应用范围较广、不会对肌力造成影响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较广,但极易出现不良反应,延缓患者康复进程。且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应用静脉镇痛及硬膜外镇痛在围手术期时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适用于老年群体[7]。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具有定位准确、操作便利等相关优势。在超声引导下能够有效提升神经阻滞的准确性,通过采用超声引导,能够充分显示神经结构及穿刺针位置,能将导管前端精确放置于股神经表面,保证局部麻醉药物扩展充分,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周围神经及血管的伤害,提升镇痛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避免出现术后关节粘连及僵硬等情况,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术后各个时刻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术后试验组CRP、IL-6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炎症反应。

本研究结果发现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究其原因,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能够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但2 组IL-6 水平与不良反应差异较小(P>0.05),这表明通过借助超声引导实施持续股神经阻滞,能够起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相较于静脉镇痛,所得效果更优。股神经分别在膝关节前侧,对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该部位疼痛程度最明显,通过在阻滞过程中,经局麻药弥散作用,促使股外侧皮神经与闭孔神经共同发挥阻滞作用,从而有效提升阻滞效果。经超声引导下实施股神经阻滞,既能够明确股神经位置,精准实施麻醉的同时,还能够将导管前端准确放于股神经的表面,从而确保局麻药可在股神经四周分布,降低导管弯曲、折叠等事件发生,除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镇痛效果,还能够避免由于操作失败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出现不良反应,如尿潴留、呕吐等,进而使得患者能够在早期展开功能锻炼,有利于神经功能尽早恢复。

猜你喜欢

置换术膝关节导管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