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穴规律及刺激参数的数据挖掘
2024-05-17朱茂淮林树雄王国书
朱茂淮, 林树雄, 王国书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2.惠州市中医医院,广东惠州 516002)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 型糖尿病(DM)长期发作引发的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类疾病[1]。周围神经受损害引起的疼痛俗称“神经痛”。由于起病隐蔽,临床表现多样,DPN 很难在早期被诊断出来。一旦被诊断为DPN,糖尿病患者3年内的存活率大约只有53%,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据估计,到2040 年世界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6.4 亿。患有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相比于其他患者,患有DPN 的风险显著提高,并且DPN 也是导致患者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综上所述,患者和医生都应当给予DPN 相当程度的重视。因此,进一步研究DPN 的有效治疗方法,对预防和治疗DPN 具有积极意义[2-3]。目前,西医对于DPN 的治疗多采用神经修复、降糖、改善微循环等手段,但是效果并不理想[4]。针灸治疗麻木、疼痛等病症历史悠久,现代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可使DPN 患者通过加速神经传导、调节神经代谢、修复神经功能等,有效缓解患者的麻木、疼痛、僵硬等临床症状,改善生活水平[5]。而电针疗法具有稳定、持续、可调节的优势,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神经功能方面,临床效果突出,得到多方印证[6-8]。为进一步明确电针治疗DPN 的选穴规律,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电针治疗DPN 的临床选穴规律及刺激参数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检索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3 年5 月;采取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数据库检索式为:“电针”AND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OR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OR “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OR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英文数据库检索式为:“ Electroacupuncture”AND “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OR “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OR “ Diabetic peripheral nerve disease”OR “ DPN”。
1.2 纳入标准
①文献类型:电针治疗DPN 的临床研究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病例观察等;②研究对象:明确诊断为DPN 的患者;③干预方法:治疗组以电针为主要干预方法或者联用其他方法,但仍以电针为主。
1.3 排除标准
①动物实验、个案报道、综述、经验总结等文献;②取穴不明确或电针参数不全的文献;③临床病例<10 例的文献;④重复发表文献取年限最近的1篇。
1.4 数据规范与录入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 提取数据,对选穴、电针治疗波形、电针频率、治疗强度、留针时间、治疗频次、总疗程时间等参数进行提取。电针参数名称不统一的内容,按照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1 部分:电针》[9]进行统一规范,穴位名称及归经均参照《经穴名称与定位》[10]、《经络腧穴学》[11]进行规范化处理。
1.5 统计方法
将上述处方全部输入Excel 2019表格中,统计文献中电针治疗波形、电针频率、治疗强度、留针时间、治疗频次、总疗程时间、穴位频次、腧穴归经等情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SPSS modeler 18.0 对数据库中的腧穴及电针参数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关联网络,运用Cytoscape 完成结果可视化;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 对数据库中的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文献共计414篇,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有效文献36 篇,共36 条处方。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文献筛选流程Figure 1 Flow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on electro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PN
2.2 电针治疗DPN的刺激参数分析
2.2.1 频次分析
纳入的36篇文献中,使用较多的刺激参数为:30 min、患者能耐受为度、连续波、1 次/d、5 Hz、总治疗时间4周。各参数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刺激参数统计情况Table 1 Statistics of DPN stimulation parameters in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2.2.2 关联规则分析
见表2。对共计36个电针治疗参数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取连接数≥3 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见图2。可见,电针治疗DPN时,最常使用的参数是30 min、耐受、1 次/d、连续波、疏密波、5 Hz、4 周等。将最低支持度设置为15%,最小置信度设置为90%,共获得15组关联规则。见表2。
表2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参数关联规则分析Table 2 Association rule analysis of DPN parameters in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图2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电针参数关联分析网状图Figure 2 DPN parameter correlation network in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2.3 电针治疗DPN的选穴规律分析
2.3.1 穴位频次分析
对纳入的36 篇文献穴位频次进行分析,共使用穴位57 个,腧穴使用总频次493 次,其中,经外奇穴共使用7 次,十四经穴共使用486 次,其中以三阴交的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足三里、合谷、太冲、肾俞、太溪、脾俞、血海,频次均达20 次以上。现将使用频次超过15次的腧穴按降序排列,结果见图3。
图3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文献使用频次超过15次的腧穴Figure 3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PN literature use frequency of more than 15 times acupoints
2.3.2 穴位归经分析
对纳入的36 篇文献经脉进行分析,共涉及经脉13 条。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的穴位选用频率最高。结果见表3。
表3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文献的穴位归经统计Table 3 Acupoint attribution statistics in the literature on electro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DPN
2.3.3 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对纳入文献腧穴制作穴位关联网状图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取连接数≥15 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见图4。得到核心处方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对纳入文献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增益>1 则代表此条关联规则有效。设置支持度≥30%,置信度≥85%,实例>25例,符合条件的关联群有8组。置信度表示前项出现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即前后项同时出现的处方占所有处方的比例。腧穴中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是“三阴交-足三里”,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是“足三里-三阴交”,结果见表4。
表4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文献腧穴关联规则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rules of acupoints in the literature on electroacupuncture for DPN treatment
图4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腧穴关联网络Figure 4 Association network of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PN acupoint
2.3.4 穴位聚类分析
对纳入文献中使用频次高(≥15 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并形成树状图。可将腧穴分为8 个类群。分别为气海-关元-阴陵泉-脾俞-肾俞、太溪-足三里-血海、合谷-太冲、三阴交、外关、曲池。结果见图5。
图5 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高频腧穴(≥15次)聚类树状图Figure 5 Cluster dendrogram for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DPN high-frequency acupoints(≥15 sessions)
3 讨论
3.1 关于电针治疗DPN的腧穴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归属于中医学“血痹”“麻木”“痛证”“痿证”等范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0 年将其统一称为“消渴病痹症”[12]。DPN 的病机主要在于久病耗伤气阴,致使气血阴阳俱虚,血行缓慢,瘀滞或痹阻脉络。本病以阴阳气血俱虚为本,痰浊瘀血痹阻脉络为标,即“气血亏虚,痰瘀阻络”[5]。因此,在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法。
通过对纳入文献腧穴应用规律进行分析,电针治疗DPN 常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常用的腧穴以三阴交频次最高,其次为足三里、合谷、太冲等穴。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为足太阴、少阴及厥阴之交会穴,具有补益肝肾,健脾利湿,祛瘀化痰之效,为降糖经验效穴。《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三阴交主治“足下热痛不能入坐,湿痹不能行”,其症状表现与本病的表现相似,又因为其为足三阴经交汇之所,凡肝脾肾三经症关于血分者,均可治之[13]。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亦是胃经之下合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阳有阴疾者,取之下陵三里。”而《针灸甲乙经》中又有“阴气不足,热中,消谷善饥,腹热身烦,狂言,三里主之”,指出针刺足三里可除胃中热以治消渴之消谷善饥,并且可解腹热身烦,与DPN 的感觉障碍表现相似[13]。针刺此穴可健脾益气、又可消浊化瘀,则正虚得缓,邪气自除。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原穴为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有调整其脏腑虚实的功能。因此,本穴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行气开窍,疏风解表,清热退热,通降肠胃,镇静安神之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电针治疗DPN 时,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常作为核心处方使用,三穴互为关联,相互促进。足三里、合谷互为对穴,两者相配,有火土相生之妙,合谷清经主气,以升散为主;足三里重浊下行,以降浊为要,二穴同用,升降协和,调理肠胃,通经活络、消浊化瘀、理气止痛。足三里、三阴交亦互为对穴,两穴伍用,一脾一胃、一表一里、一纳一运、阴阳相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健脾和胃、消胀止痛、益气生血、通络疗痹之功益彰。三阴交和合谷又可构成对穴,两穴相伍,一气一血,气血双调,行气活血之功益彰。
3.2 关于电针治疗DPN的电针刺激参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连续波、疏密波、5 Hz、2 Hz/100 Hz 的文献比较多,常用的电流刺激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现代研究[14-17]表明,低强度电针(非伤害性刺激)主要实现小范围的镇痛,主要作用在局部;而高强度电针则发挥广泛性的镇痛作用。在电针频率上,有研究[18]指出,变频电针能够有效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再生和修复,以5 Hz 电针效果为最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轴浆流的恢复、雪旺细胞增生、神经纤维的生长等众多途径有关。在电针波形上,则以连续波、疏密波为主。连续波中的刺激频率又多以5 Hz为主。在连续波中,频率低于30 Hz的称为疏波,其频率相对较低,可产生较强震颤感,带动肌肉收缩,进而促进肌肉及相关软组织的修复,故而对神经肌肉损伤产生更好的疗效[19]。相关研究[20]亦指出,低频率连续波相较于疏密波,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效果更显著,可促使损伤神经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增加,从而提高神经元的存活。促进轴突的再生和突触的形成,有利于神经的再生和修复。综上,电针治疗DPN 应优先使用连续波(推荐5 Hz)。
3.3 关于电针治疗DPN的实效性参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最常使用的时效参数为每次留针时间30 min、治疗频率为1 次/d、总疗程时间4周。目前,尚无明确的文献或指南指明电针的最佳治疗时间。有研究[21]认为,电针15 min 时大鼠端脑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降低,电针45 min时脑干cGMP 含量升高明显,电针30 min 时cGMP端脑含量显著降低而脑干含量略升高,且痛阈明显提高,针刺镇痛以30 min 为宜。此外,研究[20]认为,在针刺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时,留针30 min左右,每日针刺1次的疗效最佳。这是因为相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病情较轻,病位较浅,长时间留针可能超出最佳诱导期时间。在治疗疗程时间上,有研究[19]指出,不同波形、频率、刺激强度的电刺激随着时间的延长均能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其中,以连续波、疏密波,低频率,高刺激强度下促进大鼠受损神经修复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目前,临床上有关电针治疗DPN 时效性的相关文献较少,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3.4 展望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电针治疗DPN 的腧穴谱及刺激参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电针治疗DPN 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为主,形成以“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为核心的处方。刺激参数推荐5 Hz,连续波,30 min/次,1 次/d,治疗4 周,可为电针治疗DPN 的临床取穴及参数选择提供参考。但目前电针治疗DPN 的临床研究较少,且多数文献中存在电针参数不全、量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临床试验数据完整度不够,应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电针刺激治疗参数,更好地规范和量化,为电针治疗临床病症提供最优的组合参数,以便为临床实践所用,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