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苹果的空缺
2024-05-17立秋
立秋
一个女人穿着宽松、朴素的裙装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衣服的扣子几乎要扣到她的下巴了。每次都一样,她表情僵硬,是那种无喜无悲的家庭妇女形象。她不关心雨水和天气,也不关心过去和未来;她只关心已经在画板上涂抹数小时的塞尚什么时候能放下画笔,结束那该死的创作。
保罗·塞尚是后印象主义画派代表人物,被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妻子是他最忠实的模特,配合他完成了29幅“塞尚夫人”肖像画。画中的她深沉寡淡,没有笑容,有人据此推测夫妻二人不和睦。旁观者大概是多虑了。塞尚力图更多地表现“造型的本质”,而非印象派所追求的光与色彩,因此在他眼里,妻子与静物桌上的一只苹果没有区别,与另一只苹果也无二致。
痴迷于什么,眼里就只有什么。塞尚恰恰是把苹果奉为缪斯女神的画家,近乎疯狂地画着各种各样的苹果,留下两百余幅以苹果为题材的画作。他的艺术生命,甚至是他的人生,都与这个司空见惯的、圆圆的静物深深地咬合在一起。塞尚醉心于苹果,苹果亦在他的笔下找到了能与人类情感共通的生命力。
塞尚在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长大。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年少时的他固执己见,爱冒险,对不确定的一切充满好奇。后来,他与两位同窗好友结伴到了巴黎。在这个满大街都流淌着艺术梦想的大都市,三个年轻人陷入了泯然众人矣的困境,但他们仍旧倔强地思索着“成功这个可怕的问题”。对于当时的艺术追梦人而言,成为巴黎的过客,甚至是成为巴黎的逃兵,就意味着失败。
塞尚致力于静物画创作,这对印象派的地位构成了挑战。他对绘画的理解和实践,不被当时的巴黎艺术界所接受。是随波逐流,以此来获得一份廉价且庸俗的认同,还是跳出束缚,向常规绘画发起挑战?塞尚选择了后者。没有人看好他、在乎他,但他毫不犹豫地掷下豪言,发誓要“以一个苹果震惊整个巴黎”。
在静物画上的创新,是塞尚对现代艺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他对历史画的构图原理熟稔于心,并把它们应用到静物画,让它们在家具、水果等日常之物中找到用武之地,也找到新的归属。就此,不同绘画类型之间的身份对立和地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在表现力上,塞尚的静物画一点也不比人物画逊色,和那些人物画一样复杂,只是并不透露明显的叙事意图,“他只是让苹果成为苹果”。这与他画妻子时的艺术用意具有一致性,也是追求“造型的本质”。
在以苹果为题材的诸多画作中,塞尚天才级别的构图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让苹果、瓶子、盘子等非生命物件处在最恰当的位置,彼此之间在表象和隐秘两个层面产生微妙关联。似乎一切都陷入了沉寂,但所有东西又都在画布上复活。塞尚不追求用图像来完成叙事,对于那些期望一幅画能够提供故事的欣赏者而言,塞尚的作品显然会让他们失望,因为“塞尚不提供任何东西”。
那么塞尚画的那些苹果到底是什么呢?它们就是苹果,这毫无疑问。塞尚表达了一种客观存在,把主观看待的任务交给他人。他笔下的苹果仿佛具有流动性,你盯着它们看,“看得越久,它们就显得越重”,这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发现。伍尔夫是一个曾经陷入哲学困境的人,在塞尚的苹果里读到了不易察觉的哲学意味。而法国小说家于斯曼所看到的则是戏剧性的场景——“醉醺醺的陶器里七倒八歪的果子”。对于斯曼的描述,塞尚想必是认同且欣赏的。
塞尚的苹果没有明显的象征性,这有别于其他名画中的苹果。当西欧艺术家选择将伊甸园禁树上的果实描绘成苹果时,这种水果便成为某种意象,有了复杂的寓意,在不同的画作中承当不同的角色功能。苹果可以是诱惑、是美丽、是忠诚、是救赎,但塞尚的苹果就是苹果,它们简单、纯粹。法国艺术评论家西奥多·杜雷认为,塞尚的作品“传达的是一种完全独立于主题的力量,所以即使是一组静物,一些苹果和桌上的餐巾,它们也和肖像画或海景画一样宏伟”。
塞尚笔下的苹果,美丽、性感,但它们本质上是生活的。塞尚几乎不会画一个孤零零的苹果,通常是画一堆,它们三两成群,各寻所居。虽然他画的苹果没有具体的叙事指向,但可以作为他心境的载体。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不同时期那些苹果静物画,看作他的私人日记。有些苹果红得热烈,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彼时的塞尚或许也有很多话想与人言;有些苹果则显得安分守己,又有些许的淡漠,对世界爱理不理,让人仿佛可以窥见塞尚内心的高冷。
塞尚对苹果的钟情和忠诚,源于对绘画艺术独到的理解。他曾经说过,他“画脑袋就像画门”,也就是说脑袋只是一种存在,并不意味更多,至少在畫家眼里应该是这样的。比如,他认为画家如果画人,只需专注于画人体,而不要试图去描绘灵魂。在他看来,人体画得好,而面前的人物如果有灵魂的话,灵魂自然会显露出来。塞尚创作的初衷,正是参透物体本身。
塞尚对苹果情有独钟的心意究竟从何而来?从妻子给他做模特所经历的艰辛可以寻得部分答案。塞尚在绘画上有强迫症,追求极致呈现,一件作品常常需要成千上万次的修改。而且,他跟其他画家不同,他要求自己的人体模特长时间纹丝不动。有一次,一个模特朋友实在熬不住了,打起瞌睡来,结果马上招来塞尚的呵斥:“你必须像个苹果一样稳住!苹果会动吗?”是的,苹果不会动,它们可以乖乖地保持一个姿势,直至腐烂,从不抱怨,没有不安,不会开小差。
塞尚对苹果的执念,是一种艺术的态度,亦是最朴素的世界观、人生观。他曾这样解释自己的画作,“水果,尤其是苹果;厨房,尤其是这个厨房……这就是我试图在这幅画中包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无限的绘画”。也就是说,苹果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作为“无限”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一个小小的苹果,是世界的、生活的。只要没有参透它,那么你对世界的了解、对生活的了解,就一定有一个苹果的空缺。
塞尚用一个苹果重新定义了艺术,也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他对形体的强调,诱发了后来立体主义的产生。他让艺术化的苹果重新回到它最初的概念里,这是对“造型的本质”的坚持,也是对生活、对万事万物的参悟。他在一个苹果身上追求极致,绝不敷衍,绝不对任何缺陷妥协。所以,抛开艺术,塞尚依然值得我们普通人谈论。他告诉我们,能在寻常之物上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我们的人生最应该补上的,或许正是一个苹果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