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任务视域下的语用教学设计策略
2024-05-17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224000吴为为
江苏盐城市第一小学(224000) 吴为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将任务和情境进行融合,设计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设计贴合单元主题的情境活动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能有效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有大单元教学意识,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任务群教学视角、文本体裁教学视角设计情境化的实践活动。
(一)基于大单元教学视角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这为开展大单元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设计与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任务,能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情境和任务情境中,在沉浸式阅读和表达中获得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时,教师结合单元导读和编者提供的鲁迅资料,要求学生通览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并布置“致敬先生”的情境任务:“1936 年10 月19 日,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在今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纪念日到来之际,学校电视台准备根据他的作品《少年闰土》展开播报活动,以向先生致敬。现向全校师生征集电影剧本。喜欢文学的你,快来参与吧!”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交流:“要想写好这一电影剧本,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最后,学生形成策略:从聚焦人物、选择典型场景、讲述动人事件等方面选取镜头,创作剧本。
(二)基于任务群教学视角
王荣生教授指出:“相比之下,由‘基本问题’通向‘大概念’深度‘理解’的单元设计,更适宜语文学科。”根据学习任务群的视角设计情境任务,能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展开深度阅读和探究,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蟋蟀的住宅》时,教师根据语文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设计如下语文实践活动:一是读题比较,体会拟人化的表达方式;二是在阅读中找到相关证据,说明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三整合信息,练写好书推介卡,向读者推荐《昆虫记》。如此,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化情境中,深入阅读、提取、整合、运用信息,进行清楚、得体的表达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有效传递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三)基于文体教学视角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体裁特点。教学时,设计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情境任务,能确保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就能学会用童话的方式读童话,用寓言的方式读寓言,用散文的方式读散文,用小说的方式读小说,掌握阅读各种文章的有效策略。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古典名著单元。在教学其中的《草船借箭》一文时,特级教师吴建英根据小说的特点,引导学生围绕人物塑造的方法展开阅读探究,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这样,基于文本的体裁特点设计阅读活动,让语文课堂丰富多彩,促进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二、整合资源设计阅读探究任务
所谓情境任务,就是将情境和任务融合为一体,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或者拟真的情境中整合信息,感受、体验文本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获得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要积极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仍以《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教学中,笔者设计以下具体情境任务来推动学生的阅读、探究活动,发展他们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任务一:体会拟人化表达。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作者对“蟋蟀的家”有很多种称呼。明明是一个洞穴,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什么却将它说成是“住宅”呢?
任务二:宁宁告诉阳阳:“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他写的《昆虫记》可有意思了!”阳阳却不以为然:“我最怕读科学类的作品了,那些文字一点意思都没有。”你能以《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为例说服阳阳,让他爱上《昆虫记》,并愉快认真地读这本书吗?
任务三:讨论、交流,形成说服的策略。
任务四:获取课文信息并整合,梳理课文表达的特点,感受法布尔细致观察、连续观察的科学探索精神。
任务五:进行说服对话情景模拟。
任务六:课后表达实践。(1)继续以《蟋蟀住宅》为例,写一篇好书推介,向更多的人推荐《昆虫记》;(2)继续阅读蟋蟀建造住宅的部分,感受法布尔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思考还有哪些能说服阳阳的理由。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时融入生命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如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题、语段,发现本课拟人化语言的生动、活泼特点后,教师引入法布尔的话语:
“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在学生感受到蟋蟀对自己住宅的建设精益求精后,教师适时链接有关“家”的名言,如“舒适的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一种让人觉得安心的存在”“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永远都无可比拟”等,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搭建学生语用发展的任务支架
学生置身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理解—迁移—应用”的语言实践时,教师要搭建通向大概念、真认知、强能力的任务支架,助力学生在“提出看法—应用体验—自我反思”中进行深度学习、有效的学习。如在上文提到的完成“致敬先生”的电影剧本设计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以下阅读探究支架。
1.感知鲁迅形象。先阅读单元导读中臧克家的诗,再读读作家名片,链接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走近鲁迅,感受他革命家、文学家的形象。
2.体悟语言特点。发现课文在遣词造句上与现在语言表达的不同,链接相关材料,明白运用原著语言更能体现年代特征和经典文化的色彩。
3.梳理课文内容。默读《少年闰土》一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和闰土的哪些事情,并以“初识、相处、分别”为轴,绘制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看跳鱼儿等新鲜事的课文思维导图。
4.聚焦典型画面。阅读比较:文中有两处写了“瓜地刺猹”,先快速找一找,再对比读一读,它们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学生在阅读《少年闰土》时,能开展有目的的阅读,习得选择典型事例、塑造典型环境、构思完整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效落实“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一单元的写作要素,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四、进行真实情境下交流表达实践
语文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在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学习探究后,教师要积极创设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围绕各学段的重点主题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
例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以劝说的方式,在拟真的情境中运用课文信息进行语言运用实践,以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笔者虚拟了阳阳这一形象,要求学生进行劝说。首先,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麦加文的《昆虫》中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接着,让学生结合《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拟人化表达、饱含深情的文字、细致的观察、连续的观察、对比介绍等写法上的特点,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最后,要求学生将麦加文的《昆虫》与课文进行对比,向阳阳说明《昆虫记》值得读的原因,劝说阳阳阅读这本书。
在表达支架的帮助下,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这样展开劝说。
①阳阳,法布尔的《昆虫记》中介绍的动物可有意思了!他可不是像麦加文那样严肃地介绍这些动物,而是通过拟人化的写法,将自己细致观察、连续观察到的动物特点,生动、有趣地写出来,也表达了他对动物的喜爱!如在介绍蟋蟀时,法布尔把它的洞穴亲切地称为“住宅”。在法布尔的眼里,这是“伟大的工程”。在介绍蟋蟀住宅的样子时,他没有直接说“蟋蟀在向阳的堤岸上打洞,长约九寸,宽约半寸”,而是用“慎重地选择”“朝着阳光”“顺着地势”“半掩”“微斜”“九寸”“一指宽”等具体的语言来表现,并用“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伟大的工程”等语言来抒发对蟋蟀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这本书中,像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我相信,你读了肯定不会失望!
②阳阳,翻开《昆虫记》,你会发现法布尔的观察非常细致,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比如,书中介绍蟋蟀建造自己的住宅时,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这些细致、生动的描写来表达,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勤劳、智慧的建筑师。像这样有趣的文字,在《昆虫记》这本书中随处可见。读《昆虫记》,会把你带进一个神秘而有趣的昆虫世界!我真心地向你推荐这本世界名著。
再如,教学《少年闰土》的最后,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笔下闰土的形象,笔者先模仿课文开头“瓜地刺猹”的描写,改写“雪地捕鸟”的画面,给学生提供示范(具体如下);再要求学生将“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进行改写。
雪地捕鸟
大雪过后,沙地上铺上了厚厚的雪,到处白茫茫的。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毡帽,项戴银圈,手攥长绳,蹲着身子,目视前方。不远处,有一块雪地被扫开,露出金黄的沙地,上面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着一些秕谷。不一会儿,有觅不到食的鸟雀,禁不住谷物的诱惑,东张西望地走到大竹匾下,警觉地啄食下面的秕谷。当它们不知不觉走到大竹匾下面时,那少年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在文本语言和教师下水文的启发下,学生兴致盎然地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两个画面进行想象,采用环境烘托、慢镜头呈现等方法进行描述。
①炎炎夏日,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烈日,下面是海边的沙地。沙地上,五色的贝壳遍地都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草帽,身穿红色背心,项戴银圈,正弯着腰,满脸兴奋地捡着红的绿的贝壳。在他身边的篮子里,已经装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贝壳了,有鬼见怕、观音手等。
②铅灰的天空中,阴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潮汛要来了!海边的沙地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小草帽,项戴银圈,坐在软绵绵的沙地上,双手托着下巴,饶有兴趣地看着沙地上蹦跳着的跳鱼儿,它们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基于情境任务的语用教学设计,教师要立足真实的生活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实际,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阅读、探究活动,获得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