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外”支付“不见外”
2024-05-17陈冰
陈冰
“腻浩!沃想换点钱。”
第一次来中国的美国旅客迈克刚刚飞机落地,就想马上体验一把上海当地特色美食。一摸口袋,却发现忘带信用卡了。于是迈克走进街头的一家中国银行,想试试把200美元现钞兑换成人民币。
了解客户需求后,大堂经理引导迈克来到现金柜。没过几分钟,现金柜服务专员以流利的英语快速为迈克完成了外币兑换业务,并贴心为他配备了小面额钞券“零钱包”,里面有10元、5元、1元等小面额现钞,以方便迈克在旅游期间日常使用,与此同时,柜员小姐姐还主动向迈克介绍了网点周边美食及景点。
“Excellent!沃太爱啦!”接过精心装配的“零钱包”,迈克喜上眉梢,一刻也不想耽误,立马扎进了银行旁边的美食街,大快朵颐。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扩容,中外人员交流日益密切。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在给本国人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却对习惯于使用银行卡和现金的外籍来华人员不太友好,外籍人员来华消费支付问题日益显现。
有钱难花的支付难题该如何破解?
上海一家咖啡馆能使用外卡支付。
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眼下,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支付平台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支付痛点的措施打通堵点,让外国人在华支付更“丝滑”。
移动支付的困惑
在不少国家,“卡”依然是支付主体,现金使用广泛。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和地区,人们普遍不习惯使用移动支付。而在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移动支付已成为生活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即便在路边买个烤红薯,小贩也会挂个二维码让顾客扫码支付。
再加上近些年,少数地方政府打造“无现金城市”并力推单一移动支付产品,产生歧视现金的氛围;一些地区、行业拒收现金和银行卡,从而让刷卡和现金消费变得越来越稀少。国人可以一部手机走天下,但对习惯刷卡和现金消费的外国人而言,无法扫码骑行,无法预约景区门票,无法购买心仪的商品……可谓困难重重。
眼下,对于外籍来华人士而言,除了移动支付,刷卡和现金支付,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和阻碍。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刚来中国的外籍人士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支付软件不支持境外信用卡的绑定。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机构未开通相关的跨境支付服务,大大影响了外籍来华人员在国内旅游、生活的体验。2023年7月,为解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问题,微信和支付宝相继宣布全面开放绑定Visa等主流境外卡,并升级相关服务,初步解决了绑卡支付的难题。
然而,支付额度又受限。由于资金安全等要求,使用支付软件时,支付限额也成为外籍人士支付时碰到的一个难题。有游客想进行大宗消费时,扫码支付会受到一定数额的限制,让他们不能豪气地“买买买”。
在上海,一名外国人使用手机支宝付付款购买咖啡。
支付宝支持的11个境外钱包
包括AlipayHK(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Touch 'n Go eWallet(马来西亚)、Kakao Pay(韩国)、mPay(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HiPay(蒙古)、Changi Pay(新加坡)、华侨银行(新加坡)、Naver Pay(韩国)、Toss Pay(韩国)、 TrueMoney(泰国)、NayaPay(巴基斯坦)等。
高费率也是困扰外籍人士刷卡消费的一大痛点。外卡刷卡手续费单笔费率基本上在2.5%至3.5%不等。以VISA、MasterCard为例,单笔费率基本上在3%左右,而境内卡的单笔费率则在0.6%左右,移动支付费率更低,支付宝为3.8‰。为了避免支付高额的跨境刷卡手续费,国内的商户更愿意引导外籍游客使用现金或支付宝、微信支付,外卡刷卡率仅为23.19%。
去年,上海市政府参事课题组开展了一项关于提升入境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度的调查。结果发现,外卡收单业务逐步萎缩,许多外卡POS机退出市场,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退出外卡收单业务市场。401家被调研商户中安装外卡POS机的仅有183家,占比不足一半。现实情况是,受新冠疫情影响,近3年境外游客近乎“断流”,多数中小消费场所都放弃了配备外卡POS机。由于境外游客支付需求占比很小,目前中小商家配备外卡POS机的意愿并不强烈。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外籍来华人员在国内支付不便的第一个难点是境外银行卡刷卡费率远高于国内支付费率;第二个难点就是现在受理境外银行卡的商户数量较少;第三个难点就是商戶有时候没有零钱去找零。“现金支付的难点是找零,零钞不够。”张青松说。
破解“水土不服”
外籍人士来华进行旅游、拜访、商务等活动,遇到移动支付困难的问题,大致可以用“不能用”和“不好用”来概括。不少外籍友人表示,在移动支付非常普及的中国,外国人使用传统支付方式反而觉得不那么方便了。“这就好像是国内和国外形成了一道反向的‘数字鸿沟”。业内人士指出,境内外支付环境差异以及支付习惯的不同,让很多来华游客在支付时感到不熟悉、不适应。
如何破解外籍来华人士在华支付时遇到的“水土不服”这道难题?
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3月7日晚间,《意见》正式发布,聚焦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包容性提出六大任务:切实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坚持现金兜底定位、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更好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优化开户服务流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持续加强支付服务宣传推广。
首先针对来华人员使用支付宝、微信绑定境外银行卡成功率低的问题,通过支付宝、财付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绑卡效率。支付宝方面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境外用户只需要简单两步,就可以开通使用支付宝。第一步是在应用市场搜索“支付宝/Alipay”并下载,注册时可以用手机号码注册(境内境外手机号都可以),需要能够正常接收验证码;也可以使用邮箱注册,且境内外邮箱都可以,只不过24小时内需通过补全手机号、绑定银行卡或实名认证来补充信息,确保账户功能正常使用。
第二步就是绑定银行卡。目前支持绑定的国际银行卡包括Visa卡、万事达卡、JCB卡、大来?国际卡和发现?卡。然后就可以像本地人一样,扫码支付。一共有扫一扫和出示付款码两种支付方式。
此前,境外用户进入中国境内后,如想绑定第三方支付App,需要实名制绑卡,而个人信息缺乏则是绑卡的首要障碍,境外用户有时会不愿意提供监管认可的基础信息,造成绑卡卡壳。目前支付宝的境外用户可以有一定的免身份认证的支付额度,超过才需要认证。认证时,境外人士可以用六种证件进行认证,包括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就微信支付而言,由于微信本身设置有保护用户信息及防范黑灰产的通用规则,其中包括注册登录需要其他用户协助验证等步骤,这对于刚刚落地的外国人来说很难独自完成。为此,微信已在试点注册时新增使用国际信用卡进行安全验证,没有线上好友也可完成安全验证。财付通跨境支付产品总监戴海勇指出,微信钱包为不愿意使用外卡直接支付的群体,提供短期的来华零钱服务。只要把一笔钱充到临时来华零钱服务中,就能使用这里的资金进行各场景支付。
对于支付额度受限的痛点,支付宝推出了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两套服务方案来打通境内外,从而保障外籍人士顺畅使用移动支付。其中,“外卡内绑”,是指境外人士通过下载支付宝App后绑定境外银行卡,其中外卡内绑的单笔交易限额从1000美元最高提到5000美元,年度交易限额从10000美元最高提高到50000美元。而“外包内用”,则意味着外籍人士不再需要额外下载支付软件,直接用自己手机里的钱包就可以在国内进行支付。目前,已支持11个境外钱包入境扫码使用。其中,境外用户使用境外卡扫码付时,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为鼓励境外用户在国内消费,单笔消费200元以下的由支付宝承担手续费,单笔消费超过200元的,会收取一定手续费。
由此,外籍人士在国内移动支付的堵点已经基本疏通。
更多解决方案推出
业内人士指出,从近几次会议的规格和落实的速度可以看出,支付在成为金融基础设施之后,其潜在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也正在得到更高层面的重视。《意见》出台的每一项政策举措都对应相应的难点堵点,比如反映较多的额度不够、验证流程过长等问题,给出了最直接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CHINA
《意见》出台的每一项政策举措都对应相应的难点堵点,给出了最直接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
大额刷卡,根据外国游客刷卡支付的习惯,在景区、酒店等消费场景布设POS机。目前,如上海的五星级、四星级甚至三星级以上的饭店都已经重新升级改造了POS机;多地的机场、景点、购物场所也都布设了外卡POS机。北京也在加速进行刷外卡POS机的升级改造。目前,上海、浙江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已超过90%。
上海银行工作人员指导外籍友人使用华付通“Tour Card”支付产品。
小额扫码就是在国内使用国外的电子钱包等产品,在保证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小额扫码的数额,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现金兜底,即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在所有消费场所都要能使用人民币。
下一步,还将对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文娱场所、星级饭店、文商旅综合体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所场景进行支付便利化升级。支持与“食、住、行、游、购、娱”密切关联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优化入境人员线上线下购买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支付体验。
4月6日上午,“迈希夫”号邮轮抵达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来自德奥瑞等欧洲国家的2000多名游客将在上海开启为其两天的观光之旅,为让“宜游”同时变为“易游”,上海市文旅局特别邀请上海建行在现场特意安排德语人员为外籍游客提供一对一服务,介绍建行针对境外来华人士关于外卡刷卡、外卡取现、零钱兑换等服务。建设银行表示目前上海333家网点均提供零钞现金兑换服务,并配备200元、300元、500元等多种“零钱包”,为前来兑换零钱的客户提供绿色通道。全市1200余台自助设备均支持外卡取现,并逐步在全市中心区域自助柜员机上推广“100+10元钞票取款模式”。
上海银行则为“老外”专属打造了手机支付产品——Tour Card(华付通)。它在第二届进博会中首次创新推出,历经几年发展,已覆盖“衣、食、住、行、娱”等各种消费场景,解决了短期入境人士移动支付不便的痛点。
上海银行将服务以小程序的形式直接嵌入支付宝、微信及银联云闪付等支付渠道,实现了“绑卡即用”;支持入境游客在线申领,绑定境外银行卡随用随充,通过线上快捷、线下扫码等方式完成消费;已上线英日韩专版,服务界面与交互体验贴近母语用户使用习惯。截至目前,在微信、支付宝、云闪付上可直接申请使用的华付通,已服务超40.2万用户。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期间,境外游客在中国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00%,用境外钱包扫支付宝二维码消费的金额同比增长32倍。支付宝也给中国商家带来新生意,龙年春节,做境外游客生意的商家数同比增长560%。
2024年3月份,境外宾客通过支付宝在国内的累计交易金额同比去年3月份增长近10倍,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近8倍,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近6倍。截至2024年3月,入境后使用支付宝App绑定国际银行卡(“外卡内绑”)的外国游客来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日本、泰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印度尼西亚是十大来源国。
许多来到国内的外籍人士纷纷感慨,一部手机就能满足衣食住行,实在太方便了。
值得一提的是,优化支付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金融、商务、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部门和市场主体的密切配合。目前,中国正努力为外籍人士提供一个更加友好、便利的支付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享受在中国的消费体验。随着支付服务的不断完善,未来外籍人士在中国的消费将变得更加“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