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学术类图书策划出版的路径探索

2024-05-17崔蕊满

传播力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类图书时代性畅销书

◎崔蕊满

(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北京 100045)

一、学术类图书的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学术类图书最重要的特色恰恰就是其无与伦比的内容,无论其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还是其材料的丰富性都是其他书籍无法比拟的。学术类图书是妥妥的富矿型选题,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开发的价值与可能,也是提升出版效能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目前学术类图书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学术类图书因其自身的“曲高和寡”而难以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经常使他们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因此这类图书往往是有“质”而少“量”。二是在当今这一数字化时代,快捷、便利、免费、形式多样的视频、音频在各种公众号、视频号、网站、抖音等平台上的数字化产品,各种数据库、电子书等能够满足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这给纸质书图书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甚至有人呼吁,将来数字化产品很可能会完全取代纸质书籍。

但同时也应看到,纸质书也面临不少机遇。数字产品有自己的缺点,虽携带方便,查找便捷,但数据容易丢失,其量大但质良莠不齐。另外,电子书阅读感差,视频虽然观感好、视觉冲击力强,但往往使人缺乏持久的想象力,缺乏韵味。而纸质书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具有独特的书香味;二是阅读体验好;三是容易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读者对纸质书的喜爱可从2023 年春天的第一次北京书市一窥端倪,那个书市场面非常火爆,这说明纸质书市场有其独特性,短期内绝不会消亡。同时,与主题出版图书、畅销类图书等相比,学术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占有的分量更重,并且学术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可谓是其他类图书策划与出版的源头活水[1]。

二、畅销的学术类图书的特点

古今中外,畅销书之所以畅销,都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下面笔者以历史上的经典书和现在的畅销书(有的是潜在的畅销书)为基础,归纳出畅销的学术类图书的几个特点。

一是成“一家之言”,具有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伟著作目的,他呕心沥血的皇皇巨著《史记》确实做到了这点,并成为千古不朽之作。《史记》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书,与其“成一家之言”的独特性密不可分。时至今日,它仍是各出版社的“座上宾”。据最新数据显示,以《史记》为源头,衍生出的各类图书有多达500 种(包括《史记》本身),最近一年来销量为192 万多册,可见其受欢迎程度①本书所用图书的销量数据均出自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时间截至2023 年11 月末。。“窥一斑而知全豹”,单从《史记》一书我们可知,学术类图书成为经典畅销书的能量会有多大。古今中外这类经典书不在少数,而经典书首要的特点就是其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其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光芒璀璨的魅力所在。图书就如美食一般,酸甜苦辣咸,总得突出一味才能鹤立鸡群,在众多的图书中脱颖而出。

二是具有通俗性。学术类图书的曲高和寡一直被人诟病,往往因其属性特征和写作范式,在传播层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造成受众面和传播面较窄,从而影响了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学术类图书要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在通俗化上求突破。通俗易懂的学术类图书更容易赢得市场,《万历十五年》和《乡土中国》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两本书都是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据统计,《乡土中国》最近一个月来销量近16 万册,年销130 多万册,累计达700 多万册;《万历十五年》月销近3 万册,年销近30 万册,累计达300 多万册。能将高深的道理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明了而又深刻,正是好多学术大家的风范,也是这些学术大家为广大读者所称道的关键所在。所以,如何兼顾图书的专业性和通俗性,是策划和出版学术类图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是具有实用性。学术图书包括字典、词典、档案典籍等工具书。这类图书拥有无与伦比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是其他任何类图书都无法替代的。不必说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在人们生活中是如何常见,更不必说各类辞书、辞海的不可或缺,以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例,据统计,此书与《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加在一起,最近一年销量近4 万册,总销量36 万多册。有的人可能会说,像字典、辞书、地图集等这类题材,都是大工程,耗时费力,并非人人有机会去触碰到这类图书。但是也应看到,小型且实用的辞书市场,只要用心,一样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如《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就是一个新起之秀,其是既有专业性,又符合大众需求的工具书代表。这类图书也有一定的市场销量,《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自上市以来,也有近万的销量。实用性虽然不是所有畅销书必备的特点,但却是工具性学术类图书必备的特点,可以说,其实用性越强,受欢迎程度越高。实用性是权威性学术类图书的典型特征。

四是具有时代性。学术类图书同样也有时代性,踩在时代节拍上的图书更能抓住读者的心,更容易做到既叫好又叫座。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们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心态,甚至导致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实用青年心理学:从自我探索到心理调适(第11 版)》被评选为商务印书馆2023 年大众类十大好书之一,应该与此背景有关。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时代性这一特征更加凸显,全世界发生的事件很快就会形成世界性的热点,比如,2023 年的巴以战争使得巴以话题迅速蹿红。2023 年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中,巴以话题就占了两个:《耶路撒冷以东:一部巴以边界的民族志》和《简明犹太民族史》。在当下,时代性的特点尤其凸显。因此,我们时刻关注时代性特点,也能让学术类图书成为时代的“宠儿”。

五是具有跨越时代性。能顺应时代性脱颖而出的书,固然能抓住读者的眼球,红极一时。但是许多这类畅销书书却如昙花一现,迅速凋零。能经得住岁月淬炼的书,才能既合时代性,又能跳脱出时代,这类书才能成为经典之作。如上所述《史记》《万历十五年》等都是经典之作。在全球史风靡全球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以全球史为内容的图书,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据统计,以全球通史为题材的书目,最近一个月月销2 万册有余,年销3 万册有余;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近一个月月销1.8 万多册,年销2.6 万多册,可见其受读者喜爱的程度。经典之作最突出的特色是有韵味,能启发人的心灵,每个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每个人的不同时期读同一本经典书,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这就是所谓的韵味,所谓的经典。这类书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只要时刻准备着,抓住机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综上所述,笔者从图书的特性、通俗性、实用性、时代性以及超越时代性五个方面阐述了畅销学术类图书的特点。编辑只要把握好这些特点,并将之运用到平时的策划出版之中,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策划出版学术类图书的路径

可能有人会提出,编辑平时面对的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稿,根本不具有成为畅销书的品质。但我们应该看到,除了一些自带光环的书目,比如,罕见的资料档案、新发现的文物以及名家之作等以外,畅销书在成为畅销书之前,有不少也曾是平平之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畅销书也是需要深入挖掘,从无数选题中淘选出来的。所以做好学术类图书的策划出版,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凸显特色。是否有特色是评价一本书的重要指征,也是畅销书必备的特点之一。有特色的书才有可能畅销,相反,没有特色的书注定只能销量平平。所以,策划或者审稿子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是这本书或者这套书是不是有特色。

要凸显图书的特色,笔者认为在策划图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将书稿是否有特色作为选书的首要标准。也就是说,有特色的书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重点推出;有特色但是特色不明显、不突出的书,要注意凸显其特色;毫无特色的书,能放弃的要果断放弃。其次,做个有心人,善于挖掘有特色的图书。如《乡土中国》原本是作者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土社会学”一课时的讲课内容,作者本不打算发表,而且在发表时还一再申说:“由于刊物的编者‘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能等到很多概念成熟之后才发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2]。”也许正是在编者的一再催稿和坚持下,作者才下定决心完稿,最终发表。如果没有勤快且慧眼识珠的编者,这一经典之作也许会消失在岁月尘土之间。尤其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编辑要善于甄选和挖掘,多去网络和自媒体的广阔海洋中淘选,相信终将功夫不负有心人。再次,遇到有特色的书,一定要抓住时机,并注意细心打磨。如《万历十五年》在出版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波折,由于中国当时刚开始对外开放,出版译著在政治上有一定的风险,而且原稿在遣词造句上有不少难懂之处。但是编者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这一有特色的书,首先排除政治上的干扰,又请大才子沈玉成同志对全书作一次全面的文字加工润色,这才最终成就了《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就在该书序言中提到:“幸经……沈玉成先生……做了文字上的润色修改,又承……先生关注,经常就各种技术问题与笔者书函磋商。所以,本书与读者见面时,文字方面已较原稿流畅远甚。”1997 年三联书店版《万历十五年》的责任编辑潘振平也说:“仔细比较黄仁宇先生的著作可以发现,《万历十五年》的文字很典雅,与黄仁宇先生其他著作的文字很不一样。沈玉成先生早年被誉为‘才子’,他后来跟我谈起过在本书文字上所下的工夫。中华书局确实在这本书的编辑上下了很大工夫[3]。”所以我们在平时,看到有特点的图书要格外注意,即使它在其他方面有诸多不足,但是也要着重打磨,说不定最终会打磨出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是要注重品牌效应。品牌是出版社的重要资源和无形资产,展示的是出版社的形象和出版理念。因此,一定要有品牌意识,重视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效应。

打造品牌效应,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系列丛书,打造集群效应。单册书籍也可以做出精品,但效果往往不如系列丛书更容易形成冲击,打造出品牌效应。系列丛书要比单册书的影响大,更容易形成传播效应,比如《万历十五年》,首先,在中华书局出版,此版制作精良,很受读者欢迎。但之后三联书店版有后来居上之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三联书店将《万历十五年》作为黄仁宇先生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出版,这就是系列丛书的优势。因此,一定要注重系列图书的衍生,打造图书的集群效应。其次,要注重传统,薪火相传。好多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特色图书。在特色图书上下功夫,才更容易形成品牌效应。例如,选字典辞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古籍图书往往会想到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等;地图类图书当然首选中国地图出版社。这就是品牌的效应。如何做到锦上添花,使传统品牌能更上一层楼,是后来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品牌能够薪火相传的秘诀所在。再次要注重打造品牌效应。要在传统品牌或者头部图书上大做文章,将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比如,一个出版社《史记》类的图书做得好,那就应在这类图书上多做文章,不断丰富相关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性、高端化、沉浸式体验等不同特点,全方位打造这一品牌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和知名度,最后做到让某出版社或者某类品牌图书,成为“好书”的代名词,使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产生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是换位思考,细分读者,精准投放。读者是图书的终端市场,是检验图书的重要标准。一本图书质量再好,读者不买账也是枉然。因此,图书编辑需要具有读者意识,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明确市场的变化趋势和读者的需求,增强图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合理性,这样才有可能出精品、出佳作。首先,要注重通俗化。对学术类图书来讲,通俗化不等于简单化,而是要把艰涩难懂的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更贴近受众;通俗化也不等于大白话,而是要把道理讲得生动感人,能吸引读者;通俗化更不等于随便化,而是要用心地把道理讲得雅致、有韵味。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读者对“大道理”是有热情的,把大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感人而又有趣味的专家才能更容易捕获读者的“心”。其次,要多关注当下的热点、趋势,紧跟时代潮流。虽然图书的实效性没有新闻那么强,但紧贴时代、紧贴读者的图书才更受欢迎。编辑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关注新技术、新话题,适当与一线销售人员沟通,掌握市场动向和读者需求。当然,编辑不能一味地跟着时代热点走,特别是不能盲目追求短暂的热点,而要培养洞察力,把握时代趋势,策划出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优秀图书。最后,要细分读者群,精准投放。在策划阶段就要对目标读者群进行市场调研、人群“画像”、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等,从年龄阅历、文化背景、专业层次等方面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并在内容、形式上做针对性策划和设计,提前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投放,才能取得更好的市场效果。

猜你喜欢

类图书时代性畅销书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诗词的时代性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