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024-05-17李淳
李 淳
杭州钱塘安居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建筑领域的高速发展。建筑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顺应当前时代发展步伐,注重创新与优化建筑施工技术,更好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建筑领域发展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之一,并在建筑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基础上,合理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使建筑更加美丽、新颖,更好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有助于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 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通过将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比较可以了解到,二者存在的主要差异在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简化施工技术。实施传统建筑施工作业模式,在施工过程上呈现出繁琐特征,涉及了很多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内容。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主要环节为:预制与装配。主要内容为制造商结合建筑物结构相关参数、施工作业要求等做好原材料预处理工作,这些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将已加工过的建筑物,采用组装运输方式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在现场开展组装组件工作。目前,我国市场上预制建筑结构系统主要为专用型、通用型,两种结构系统存在的区别在于通用结构是根据标准进行生产,与特殊功能专用类型进行比较,通用类型存在着较高的使用率,生产过程比较简单,突出很强大的使用性能。针对专业型而言,存在着较大的生产难度[1]。
2 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2.1 重量比较轻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传统建筑模式进行比较,预制装配式建筑具备重量比较轻的优势。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而言,主要是由生产各个零件后组装而成。因此,合理控制生产零件的质量,为后续零件运输以及零件组装等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2.2 可塑性强
传统建筑施工过程呈现出费力、费时情况,结构上存在着较差的可调整性,废弃的传统建筑很难实现回收利用。拆除回收传统建筑过程中,一般是获取可用土地。当建筑的功能需求上发生变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物做出合理调整,加大了土木工程整体工作量。面对这个情况,通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原理主要为预制以及组装零件。通过优化设计,采用针对性拆卸以及二次组装的方式,实际满足用户对于功能上的相关需求。组装作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主要实施方式,依次对相关部件进行拆解、回收,遵循制定的步骤有序开展回收工作。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而言,很多部件由可回收材料和环保材料共同制成,回收之后通过二次处理以后,能够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使用。然而,针对传统建筑物而言,在回收材料以后,通常为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在这个角度可以了解到,预制装配式建筑呈现出很强的可塑性优势[2]。
2.3 施工工期短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建造周期上,要比传统建筑物施工周期短很多。传统建筑建造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完成前面步骤在确保施工质量基础上,再有序开展接下来施工作业。施工呈现出复杂性,同时施工细节比较多,加大了施工作业难度。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而言,也分为几个阶段,在开展下一阶段施工前需要注重检查上一阶段施工质量,然而可以简化两个施工过程。零件生产、零件运输以及施工现场零件组装,优化与完善施工阶段,缩短建造周期。此外,将装配速度和生产速度进行有效结合,有序开展组装和生产工作,能够合理节约更多工程成本与施工作业时间。
3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3.1 预制墙体构件
第一,插筋预埋。对于插筋通过定位模板,工作人员结合预埋位置以及开孔方式等做好预埋工作。完成叠合板吊装作业活动以后,将预埋插筋处有序开展梁钢筋绑扎工作,在梁帮上做好定位模板固定工作,并结合插筋预留预埋图,施工人员合理留设预留插筋孔。完成定位模板支设工作以后,全面落实质量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有序开展插筋预埋工作。第二,做好墙板吊装准备工作。连续开展吊装作业活动,在吊装之前需要将墙位置合理设置控制线,并做好测量器具、吊装设备等相关准备工作,在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没有缺陷情况下,工作人员应合理实施吊装作业活动。第三,合理安放垫块。工作人员需要在墙板下方的现浇板面应合理开展凿毛工作,并对碎屑进行及时清理。通过清水方式,开展冲洗工作。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金属垫块,并将垫设的厚度进行合理组合,并合理放置在内墙板垫块靠边线位置。
3.2 构件的生产和运输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制作完成预制构件模具以后,对首件开展质量验收工作,构件施工期间,应认真验收构件和相关模具,收集与整理每个批次构件施工过程的相关影像资料。驻场管理工作主要为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执行力度,驻场人员应签认出厂合格资料、构件厂检查资料等,加强监督与管理构件质量。运输构件期间,需要做好叠放工作,并在底板底部通过衬垫方式,做好构件质量的保护工作。对于墙板运输环节,应在人字架的两侧做好对称放置工作,通过包裹塑料薄膜加以保护。对于预制楼梯,通过叠合平方形式进行运输,采用垫木的方式隔离预制楼梯,工作人员分别码放不同型号的楼梯,对于码放的高度避免超过三层。
3.3 施工现场吊装施工技术
第一,成品运输。对于运输工具、运输高度等相对应,需要实际满足施工作业标准。在结构上应突出合理性、科学性,车辆装卸需要做好绑定,在运输以及装卸作业期间充分体现出固定的作用。第二,装配式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图纸对钢筋位置进行充分考虑。针对预留钢筋的位置、间距等合理绑在立柱中。通过施工图纸,确保和灌浆孔的位置保持一致性,为后续开展吊装定位预制构件提供更多便利。第三,施工人员在实际开展吊装之前,根据楼层高度的1m控制线,将高程测量内容,合理融入布置垂直结构抄测底层中,并针对倾斜的部分做好修补和切除工作。第四,在进行墙柱构件吊装定位以后,工作人员需要做出科学校正,确保实际符合施工要求,做好竖向以及斜撑拉紧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现浇接缝模板安装、构件和钢筋组装、垂直接缝处需要做好密封工作,防止出现拼缝构件存在着堵塞情况,通过支撑杆、双面橡胶带的方式,提高牢固性和气密性,防止出现模糊情况。第五,楼梯在吊装预制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到长度、尺寸等内容。提高下降系统前,需要校正测量的上立柱高度,使立柱的高度和横梁高度相互对应,为提高楼梯位置提供便利。第六,针对浇筑混凝土以及灌浆作业环节,需要在监理人员施工质量验收合格以后才能有序实施[3]。
4 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4.1 优化框架结构设计方案
实际开展设计预制装配式建筑期间,应充分意识到框架结构设计环节的重要性,一般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进行有效应用,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因此,设计单位需要做好框架结构设计优化工作。然而,结合实际情况可以了解,目前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情况,为了充分体现出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实施价值,设计人员应注重不断优化与完善框架结构设计方案。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为:第一,设计人员应考虑到分块设计环节,综合性分析相关影响因素,连接缝、装配条件等。第三,优化设计预制元件之间的连接节点,确保节点的受力更具科学性,全面分析不利的受力截面,根据具体原因工作人员应明确具体的连接形式,有效提高建筑结构整体强度以及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4.2 优化吊装防护作业环节
为了确保顺利开展楼面预留钢筋以及墙板底孔的套接工作,需要在下层墙板浇筑过程中,结合钢筋位置做好钢筋定位的预留工作,为预留钢筋套装上层墙板打下良好基础。合理运用塔式起重机,起吊前工作人员应严格检查吊点实施重心。安装使用支架、吊索具前,需要全面开展质量检查工作,并做好安全验算工作。实施操作前,施工人员需要观测风力风向,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缆绳做好辅助,避免构件出现摆动过度的情况。面对6级和6级以上大风环境,需要避免开展起吊作业活动。吊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到操作室和地面二者间联络的通畅性。
4.3 加强开展节点连接质量管控工作
对于节点连接施工主要涉及了:钢筋浆锚搭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以及梁柱节点施工等。通过完善节点连接施工作业活动,注重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全程监控灌浆作业活动,有效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节点处做好钢筋连接工作,并有序开展锚固施工作业活动,建立施工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确保施工作业内容实际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安装和连接楼梯构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通过测量仪,对楼梯上下的控制线做好标定工作,并在横梁处做好水泥砂浆铺设工作,有效提升找平层标高控制效果。结合施工设计方案,做好控制线的安装作业活动,加强开展复核工作。安装和吊装过程中,需要保持垂直方向开展安装工作,通过手扶楼梯形式合理调整方向。此外,针对安装和连接外挂板构件时,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施工设计图纸以及施工技术交底相关内容,有序开展管控预埋件工作。技术人员开展认真复核工作,确保预埋位置更具准确性,有效提升整体安装质量以及连接质量。在浇筑混凝土完成以后,需要全面符合预埋件位置,一旦出现偏移情况,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及时处理工作,避免影响后续施工作业活动。安装外挂板构件过程中,需要在预埋件焊接角钢,有效提升安装以及连接外挂构件整体质量[4]。
4.4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相关注意事项
在实际实施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内容为:第一,预制施工工艺呈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特征,涉及了很多内容。因此,企业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认真选择,并合理购买质量好的施工机械设备,实际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注重开展建筑材料质量的验收工作,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的参数能够更好满足施工相关标准。第二,优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与施工工艺,全面落实施工质量监督与管理机制,确保施工作业活动的有序实施。第三,定期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技术总结与分享工作,不断优化与完善施工方案,为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5 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积极开展工业化建筑改革工作,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为了充分体现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价值,在开展设计期间应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主要包含了结构抗震性、承载力等,使结构体系具备绿色环保特征。结合多方面因素,优化设计方案,积极开发适合我国现代建筑所需的预制结构系统。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合理提升预制速度,有效保障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合理提升施工水平。在开发预制叠合构件、非受压零件期间,应注重稳步发展,并朝着高端方向发展。对于预制建筑结构而言,呈现出比较多的应用优势,需要根据自身特点、优势等,不断优化建筑体系,创新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作业模式,降低整体劳动力度,优化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案,并实现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目标。
6 预制房屋建筑合理运用BIM技术
采用BIM技术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对计划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一些应用程序流程上需要合理构建BIM模型,同时工作人员应严格审查其中包含的相关技术参数,有效提升仿真方案的有效性、真实性。例如:采用BIM技术,对提升计划的构建过程进行科学模拟,能够对项目整个过程进行预先精确模拟,还原每个连接细节,及时发现连接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避免实际开展构建期间产生相关问题。当模拟期间存在着相同错误,需要在模拟中及时查找存在的缺陷。例如:塔式起重机覆盖范围和交通路线存在着不足情况,工作人员应结合具体情况做好修改,并提升整体施工质量。模拟过程中,通过合理构建完善的BIM模型,可以对工程步骤、预制组件等内容进行科学模拟,及时发现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调整[5]。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现代建筑工程领域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有效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并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综合效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必然发展方向。为了更好顺应时代发展步伐,需要积极探索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方案,确保应用的施工技术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领域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