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设计理念下历史街区建筑设计整体改造路径研究

2024-05-17李子瑜邢惠言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年11期
关键词:风貌片区建筑设计

李子瑜 邢惠言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1 引言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从宏观到微观,全面考虑。城市设计的高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维持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为历史街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确保历史建筑在都市规划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城市设计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塑造,更是对城市文化、历史与人的情感的呵护。只有深入理解历史街区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其在现代城市中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研讨

2.1 设计层面:“整体与局部”的建筑实证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如影随形,二者相互缠绕、相辅相成,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双重维度。“宏观与微观”正是这两者之间持续的互动表达。城市的总体风景,是由众多建筑物相互连接、互补而成。因此,城市设计不应仅仅是对单一建筑的设计,但也绝不能脱离建筑的基础。反之,建筑设计也必须置身于城市设计的大背景之下。一幢建筑,无论其设计多么出色,都无法单独代表一个地区的设计水平。它需要融入城市的整体规划中,与周边环境和其他建筑和谐共存。只有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下,各种空间要素得以合理地组合、布局和调和,建筑才能真正实现其空间与艺术的双重价值[1]。

2.2 管理维度:与城市风貌相协调的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在建筑设计的审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应当起到法规指导和技术支持的作用。无论是不同功能区域的开发和设计变革,还是为了追求城市的持续性发展所做的具体设计,均应以城市规划作为基石。为了确保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一致,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管理流程,将其纳入每一个地块的建筑设计审查中。建筑设计必须遵照城市设计的方向,并与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格调相协调[2]。

2.3 城市设计思维在历史街区建筑规划中的核心地位

首先,为了有效地维护历史遗迹和其文化价值,将城市设计理念引入历史街区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今社会,众多历史建筑正遭受破坏,其文化深度被削弱。这不仅对城市的视觉美学造成了损害,而且引发了一个文化遗址不断流失的问题。增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既涉及到物理结构的修复,也与修复其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的联系有关。

其次,为了满足现代城市的审美追求,我们需要引导建筑设计。受到城市设计思维启示的建筑和改造工程,能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城市的审美和文化期望,避免城市景观的碰撞、异常的建筑风格和混乱的建筑环境。将审美理念纳入整体考量,可以使得街区的整体感更为和谐。此外,城市设计还需要关心和传达历史街区的场所意义和文化底蕴,确保历史建筑能够真正地被现代生活所接纳,并最大限度地释放其独特魅力。

3 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历史片区建筑设计整体把控

3.1 建筑设计的思维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为建筑设计提供框架和指引。设计师在处理建筑项目时,应该站在更大的系统之中,保持与城市整体、特定区域和具体地块的一致性,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律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建筑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个人创意的体现,更是与整个城市空间的交融。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在建筑设计上的盲目追求与比较,往往导致忽视了城市空间和功能的整体结构;建筑设计应在保留并强调原有的地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在城市设计的大背景下,应该挖掘场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将其融入设计之中,使得在限制中寻找创新的机会,从而呈现出既符合当地特色又具有时代感的建筑。

3.2 建筑设计准入与否的规定

在历史文化街区中,针对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常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

核心保护区是街区的文化和历史重心,主要聚焦于文物、历史建筑和其他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在这一区域内,除了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必要建设外,其他扩建和新建的活动是受限制的。建设控制区的目标是保护街区的整体风貌和特色,这意味着该区域内的建设活动是受到限制的。为了与街区的其他部分保持和谐,不协调的建筑将会逐步进行改造。而环境协调区则注重保持与整个街区风格的一致性,通常采用整体性的改造方式,按照计划的时间顺序进行。这些划分表明,基于现代城市设计观点,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设计并不是无章可循的。相反,所有的建筑活动都应在城市设计的框架内进行,并接受相应的审批流程。

3.3 建筑片区肌理风貌的维护

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单个建筑的表现,更是建筑与其周围环境、以及与邻近建筑之间的和谐共生。在此背景下,建筑的肌理和风貌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的肌理揭示了城市空间的变化与流动,它如同城市的指纹,标记了城市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这些肌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展现,更是时间和文化的交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当进行建筑设计时,不能简单地摧毁或忽视这些已有的肌理。相反,应该深入了解和尊重原有的空间结构和材料特性,让新建筑能够与现有环境相融合。这样的设计,不仅维护了建筑的物理特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传递和延续片区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为城市赋予连续性和深度。

4 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历史片区建筑更新策略

4.1 针对新建筑的融入策略

4.1.1 与历史风格的融合

首先,新的建筑元素应当在设计之初就深入研究和分析原有片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背景。是否存在某种独特的屋顶造型、门窗框架或是装饰图案,这些细节是历史风格中的关键标识。对于新建筑,可以通过引入或变革这些元素,使其既有传统回响,又带有当代设计的创新。

传统的建筑往往采用了与现代完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如木质结构、石砌基座或是砖墙等。新建筑在选择材料和建筑技术时,应尽量考虑与历史建筑相近的材料,或是采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材料进行创新使用,比如利用现代技术加工的仿古砖或石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同时也能与周围环境产生和谐的视觉效果。除了外观和结构,新建筑的功能设计也应当与历史街区形成和谐。例如,若历史街区原本为商贸聚集地,新建筑可以考虑融入现代的商业空间或文化活动场所,但设计上应避免大型现代商场的出现,而是偏向于传统的街边小铺或工坊,以便与历史环境相融合。

在与历史风格的融合中,新建筑还应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合理的绿化设计、水景或小广场都能在提供都市休闲空间的同时,加强与历史环境的联系[3]。

4.1.2 重塑片区肌理

历史片区中往往存在着因年久失修或不适应现代生活而废弃的建筑或空地。这些空白区域可以视为“城市伤疤”。设计师在对这些空地进行填充时,应确保新建筑的风格、高度、材料等与周围历史建筑相协调,并优先满足社区内的功能需求,如增加公共活动场所、绿地或社区服务设施等。有时,历史片区中的某些建筑由于历史原因被随机分布,导致片区肌理混乱、功能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可以考虑对这些建筑进行适当的移位或重组,以形成更有序、功能明确的片区结构。

在历史片区中,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具有历史价值。对于那些与片区整体风格不符或已经失去功能价值的建筑,可以考虑进行移除或重建,以释放空间并增强片区的整体性。院落是历史片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还是社区居民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在新的设计中,应确保新建筑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的院落关系,如通过设置中庭、小巷或天井,使得新旧建筑之间形成流动的空间关系。

为确保历史片区与城市其他部分的连通性,设计师还需要明确新建筑与主要交通路线的连接方式。这不仅可以确保片区的交通便利,还能引入外部活力,为片区带来新的生活气息。重塑片区肌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在尊重历史和满足现代需求之间寻找平衡,以创造出既有历史情怀又具现代功能的城市空间。

4.1.3 功能的和谐融入

首先,应对片区的核心属性和特色进行深入了解。例如,一个文化丰富的片区可能更适合开设博物馆、艺术工作室或书店,而一个主要的商业区则可能需要更多的零售店或办公空间。新建筑的功能应与这些核心属性相协调。

新建筑的地理位置对其功能定位至关重要。位于交通枢纽或繁忙街道的建筑可能更适合商业或公共服务功能,而靠近住宅区的则可能更适合休闲和社区服务功能。进行人流分析可以确保新建筑的功能与预期的用户群体相匹配。历史片区的魅力往往在于其多功能性。新的建筑应该寻求与现有功能形成互补,例如,在一个主要的住宅片区中引入一些文化和休闲功能,或在商业片区中增加公共休息和绿化空间。

任何新引入的功能都应该与现有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这不仅涉及建筑的物理特性,还包括其所带来的声音、光线和人流等影响。例如,不应在一个安静的住宅区中建立嘈杂的娱乐设施。新建筑的功能融入需要对街区的历史、特色和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和尊重,只有这样,新建筑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片区的一部分,为其带来活力,而不是冲突。

4.2 传统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的更新策略

4.2.1 传统历史建筑

传统历史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其维护和改造首先强调的是保护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内部结构。以下为针对传统历史建筑的一些建议:(1)墙体:对于保存完好的墙体,应该进行轻度的修复。若墙体已出现损伤或变形,根据损坏程度进行相应的修复或重建;(2)门窗与屋顶:保存完好的门窗和屋顶仅需进行表面处理。如果存在结构性问题或损坏,应当按照原始设计进行修复或重建;(3)细部装饰:每一处的装饰细节,如栏杆、山花、瓦当等,都是传统历史建筑的精髓。应确保其得到妥善的维护,并在必要时进行复原或修复。

4.2.2 一般传统风貌建筑

与历史建筑不同,一般传统风貌建筑主要强调整体风貌的保护和维持。其改造和维护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整体风貌:改造应着重于维持整体风貌的统一性,确保每个建筑元素都与整体风貌相协调;(2)色彩调和:在历史街区中,色彩是建筑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避免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并确保每个建筑的色彩与整体环境相融合(3)公共空间与设施:历史街区中的传统风貌建筑区域是创建公共空间的理想场所。新的建筑或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布局应与现有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无论是传统历史建筑还是一般的传统风貌建筑,都应该在保护和维护的过程中尊重其原有的风貌和结构,确保其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从而保持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4]。

4.2.3 一般现代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和谐共存

一般现代建筑,尽管其历史不深,但是它们与周围的环境存在一定的摩擦,尤其是在历史文化街区中。(1)视觉弱化策略:对于位于历史文化街区附近的现代高层建筑,可以通过使用亲和的色彩、材料和设计,或者增加绿化,来弱化其冲击力,使其与历史背景更加和谐;(2)空间连通性:保证街道的视觉通廊不受阻碍,并提高行人通行的便利性,使得古老和现代的元素都能在都市界面中展现;(3)经济与文化的结合:现代建筑不仅可以为历史文化街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如设立艺术中心、博物馆等,为古老与现代创造交流的平台;(4)对不协调建筑的处理:对于那些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严重不协调的建筑,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与周边环境更为融洽。如确实难以整合,也可以考虑拆除或重建;(5)绿化与开放空间:在拆除不合适的建筑后,可以考虑增设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既可以作为公众休憩之地,也可以增强历史文化氛围。现代与古老之间的交融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碰撞,更是时代和文化的交流。通过恰当的设计与规划,不仅可以保护历史遗迹,还可以为都市注入新的活力。

4.3 建筑的协同融合

在历史街区中,不同的建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当这些建筑在风格、功能、空间和地理位置上都有所互补时,它们便构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建筑群体。这样的建筑群体在整个街区的布局中扮演着“核心-节点-通道”的角色,增强了区域内的整体感和连续性。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这些建筑群体不仅可以强化历史建筑的氛围,还可以实现新旧建筑之间的和谐共生。

4.4 功能转型与街区复兴

街区内建筑的原始用途和功能是改造的关键考量因素。在进行功能改造或置换时,必须首先了解并考虑该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目标。

4.4.1 文化与创意重塑

为了构建一个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空间,可以考虑引入与文化、艺术和历史体验相关的设施或商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历史街区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访客和创意人才。

4.4.2 旅游与休闲融合

如果该区域的定位是旅游开发,那么在保持建筑的历史特色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设计合适的游览路线,并引入与旅游和休闲相关的功能,如餐饮、纪念品店和导游服务。这样既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也能保留和弘扬街区的历史文化。

4.4.3 功能的多样性

考虑将部分老旧建筑改造为现代办公空间、艺术画廊或社区活动中心,以满足现代居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又能与历史环境和谐共存。通过对历史街区建筑功能的精心设计和置换,不仅能够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还能带动街区的经济复兴和社区活力的提升[5]。

5 结语

本文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出的设计和改造策略,无论是对新建建筑的布局,还是对古老建筑的修复,都旨在强化历史街区的文化特色,打造一个与现代城市和谐共存的历史文化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如何在保护历史的基础上推动创新和发展,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启示和参考,共同为城市的历史和未来打造一个更美好的空间。

猜你喜欢

风貌片区建筑设计
包裹的一切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白塔寺片区地图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建筑设计的困惑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