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有痰湿,试试这两个名方

2024-05-16王志翔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5期

五月是立夏节气的开端,意味着夏天的到来,日子渐渐“潮湿”起来。这种气候对于那些本身湿气较重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加难受,由于痰湿蕴结于在体内,不得发越,久而久之就会酝酿成痰饮。

中医所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说法。韦大文说:“有形之痰,是可通过呼吸道咯出来的,比如感冒时咳出的白痰、黄痰。而无形之痰,是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时,脾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使水液在人体运行受阻,形成痰饮聚积于脏腑、经络中。无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二陈汤和温胆汤都可以作为常用的基础方来调理。”

二陈汤是调理痰湿的基础方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二陈汤偏热偏燥,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助热。

二陈汤中的“二陈”,一个是陈皮,另一个是半夏。陈皮是理气药中最常用的一味,可以调理中焦脾胃之气。如果出现消化不良、上腹胀气等现象,可用陈皮泡水,代茶饮;脾胃寒者还可以加上生姜,组成生姜陈皮茶。半夏是“二陈”中的另外一“陈”。这个方子里的半夏是指经过特殊炮制工艺制作而成的法半夏,既减轻了生品的毒性,也增强了燥湿化痰的功效。

1i+HKWh7RYl8JFLYg+wVAw==

茯苓有助于脾的健运,又能渗湿利水,和燥湿化痰的半夏、陈皮相结合,有助于湿去痰消。另外,茯苓有宁心安神之效,可治痰气上逆引起的眩晕、心悸等,又可助眠。睡眠好了,脾胃自然得以强健。

由于方中的法半夏、陈皮较为辛温燥烈,因此,为防止温燥耗气伤阴,就用收敛生津的乌梅来起到佐制作用。而且乌梅收敛、聚痰,也就有助于涌痰、消痰。最后,加上一味“国老”甘草,能起到一定的补气健脾作用,并且可以在方中调和诸药之药性。

二陈汤偏于调理寒痰,加减后也可以调理热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云:“(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温胆汤,常用于调理痰湿引起的失眠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温胆汤,其实就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韦大文说,对于痰湿引起的失眠,可以考虑用温胆汤。本方整体配伍有温热的药,也有偏凉的药,寒热并施。

温胆汤中用到法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临床见口苦、恶心胸闷、烦躁、惊悸、失眠、苔腻、脉弦。方中枳实可行气化痰,配合法半夏,既可以燥湿化痰,又能止呕和中;而竹茹可以清热化痰,和陈皮搭配在一起,既可以宽胸理气,又可以和胃降逆。

韦大文说:“温胆汤常用来调理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发的失眠,有助于睡眠质量的好转,改善做噩梦、睡醒口苦等症状。睡眠好了,身体自然格外轻松,也能够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中医的肝、胆和精神情志相关,胆经通畅了,人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舒畅。”

成年人可以按照原方剂量煎煮。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最近有积食,又出现烦躁、紧张、睡眠不稳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温胆汤,药量是成年人的一半。也可以用作预防保健,将温胆汤熬制成足浴水,或泡澡的时候给孩子加一些用温胆汤熬制的药液,配合按揉足三里穴、揉腹、捏脊,外用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责任编辑/王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