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工开物》与工艺美术

2024-05-16周郑生

中华手工 2024年1期
关键词:手工业技艺文化

周郑生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先生于公元1634年-1637年,用近4年时间写出的举世闻名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在业内外被大家高度推崇。《天工开物》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在我国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由于农业是老百姓的命脉,手工业是老百姓财富的来源,所以,农业和手工业一直是当时社会最为重要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的生产生活手段,手工技艺(技术、工艺和艺术)则是农业和手工业不可或缺的先进技艺主体,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极大地带动了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近十几年来,我多次阅读《天工开物》,—直很想挖掘《天工开物》中手工技艺的重要作用,对国内国际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与工艺美术结合的成功案例,以此来纪念《天工开物》这部科学巨著的伟大作者——宋应星先生。

宋应星先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明代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后潜心钻研《十三经》、宋代理学、诸子百家等。他兴趣广泛,尤其热爱自然科学。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28岁的宋应星考中举人,但之后历时16年共6次进京赶考,均名落孙山,但在路途和平时,他经常深入到许多城市和农村,耳闻目睹了社会现实,见识大涨,通过对田间、作坊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知识,并作了详细的记录。这些实地深入的考察和调研,使他了解到大量的民间民俗民情和各种生产技术、工艺和艺术,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创作《天工开物》打下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明代末期,社会生产力较之以前有了极大提高,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制造业等在继承前代技艺成果的基础上有了全面、系统的提升。同时,西方新技术的引进,也给中国传统技艺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天工开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脱颖而出。

“天工开物”的含义是“物自天生,工开于人”,指“上天赋予的财富,还要靠人力开取”。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利用自然力发明创造生产,即用人的才智和技术开创出万事万物,这样才能衣食丰足。体现了当时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体现了当时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反映着当时社会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时代取向。

《天工开物》共3卷18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内容,诸如水利、机械、砖瓦、陶瓷、硫磺、蜡烛、造纸、粮食种植加工以及衣服、谷物、制盐、榨油、染色等的制作工艺,金属开采与冶炼(含金银铜铁锡铅原料与鼎钟釜成品加工技艺等),珠宝玉石的开采与加工等生产技术与技能,并附有123幅插图,图文并茂地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工艺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天工开物》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以及一些生产方式及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和养蜂的方法。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磺、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宝玉石的采集加工等。该书先后共4个版本,分别是涂本、杨本、菅本、陶本。

书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农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到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记载了陶瓷器皿的制作方法与过程,通过水与火,泥土就能牢固结合在一起,成为陶器和瓷器了。在上万户的城镇里,每天都有成千人在辛勤的制作陶器,还是供不应求,可见民间日用陶瓷的需求量确实挺大;还记录了黄金、白银、珠宝、玉石等稀贵原料的主要产地、开采方法及加工过程。宋应星特别强调:玉工辨别玉石等级定价后,再开始琢磨。良玉集中于北京,但琢玉的能工巧匠则首推苏州。这说明在当时交通、通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苏州工匠的雕刻水平已人,尽皆知,其“天下玉,苏州工”的品牌闻名于天下。

《天工开物》的伟大历史价值举世瞩目并被世人公认,后人充分肯定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著眼于手工业及手工业里的手工艺术和技能,反映了中国明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欧洲学者称它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中的内容首先在17世纪开始逐渐传入日本,后来实学派学者佐藤信渊依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思想提出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天工开物》后又传到朝鲜等亚洲其他国家,之后进一步传播到一些欧美国家,在法、英、德、意、俄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图书馆都藏有中文版本的此书,后又译成英文和德文,对欧洲农业、手工业,包括造纸、桑蚕等业态都产生了积极影响。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虽然已经拉开序幕,但农业生产依然十分落后,还在使用人工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在种子的密度和覆土深度上都十分随意,直接影响出苗率。而此时的中国,已经在使用播种机。欧洲犁的设计也比较简单原始,操作十分费力,而中国的犁则效率更高,也更省力。当《天工开物》传人后,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年-1882年)把它称为“权威著作”,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天工开物》是“17世纪早期的重要工业技术著作”。

我国教育部一直将《天工开物》列入中学课本教程。2020年4月,教育部又将其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天工开物》不仅传播着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技艺,对于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培养人的文化品质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天工开物》具有永久生命力和学习、研究力。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鉴于在明代时期,受古代素以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思想的影响和老百姓生活标准水平局限,宋应星先生在文章中也处处体现“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包括《序》。

综上所述,通过对《天工开物》的思想价值、史料价值、内容体现、研究内涵、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分析来看,中国农业中的生产技艺,手工业中的手工技艺,代表了中华民族5000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精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享誉世界的技术和艺术瑰宝。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是以手工或主要源于手工方式,进行创作的造型艺术。也指代采用这种创作方式的作品,亦称“指尖上的艺术”。按门类分为两大类,传统工艺美术(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现代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休戚与共、息息相关、源远流长。它孕育于旧石器时代,发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左右。从陕西半坡遗址文化、仰韶遗址文化、宁波河姆渡遗址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遗址文化,以及2020年在阿塞拜疆举办的第43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中国杭州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都可以看到,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华大地上相继出现了日趋成熟的玉器、彩陶、黑陶、铜器、玉雕、石雕、丝绸、漆器、牙雕、木雕、竹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刺绣、编织、文房四宝、泥人、剪纸等。

工艺美术历经公元前后几千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深深地蕴含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内涵,始终自成体系。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国际价值和历史价值等。同时,它具有精神与物质、作品与产品、文化与工艺、艺术与生活、欣赏与实用及收藏等多重属性,神乎其艺、鬼斧神工、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精美绝伦,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精神和风格、中华美学和巨大的创造活力,深受国内外爱美、识美、赏美、藏美之人所喜爱。我在任职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手工艺理事会负责人时,就多次明确提出:生活品艺术化、工艺化,艺术品生活化、实用化、时尚化、多元化,主张“政产学研用”“大师进校园”“非遗进课堂”,大力扩大应用类大学、继续教育培训队伍,尤其是工艺美术美学与技艺要向“80后”“90后”“00后”倾斜,“从娃娃抓起”,扩大应用普及范围,着力提高手工技艺欣赏、实用、时尚、收藏水平。

几十年来,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在中央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效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继承、创新、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国家管理序列的共有11个大类、65个中类、83个小类、1881个品种。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快速发展,2014-2022连续九年,规模以上企业年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万亿元左右,加上规下企业每年共达到1.8万亿元以上,是20世纪末的30多倍,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艺术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水平。至今共评选出4届81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8届640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世的不到500位),280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超过8000位。目前从业者已超过1200万人。2017年国务院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8年国家统计局出台《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将涉及工艺美术的相关分类分别划入文化产业六大核心领域中的第二和第四大类。应该说,中国工艺美术已成为国家文化產业、国家非遗项目名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亦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心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金名片”。

总的来说,《天工开物》于今天而言意义重大。首先,它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利用自然力发明创造生产”,反映的是人类一定要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一定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同时,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的科学内涵所在。其次,在当今和未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仍然十分需要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因为昨天的手工技艺精品是今天的文物,今天的手工技艺精品则是明天的文物,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当今的我们,一定要守正创新,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一定要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深入挖掘当代价值,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积极探索、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拓宽产业发展路径,赢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着力促进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文章源自“2023年重庆市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主题演讲,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

手工业技艺文化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谁远谁近?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