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24-05-16于海芹

经营者 2024年3期
关键词:力度民营企业意识

于海芹/文

近年来,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创造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 基于此,文章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进行探讨和分析,阐述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概念及民营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如强化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和风险管控、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及人才培养力度等,以供参考。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制度体系既不完善也不健全,进步速度缓慢,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意识,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差;内控制度体系不完善,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内控执行力度不足;风险评估机制缺失,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不达标,内控工作效率低;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内控管理水平较低等。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民营企业应及时给出应对措施解决问题,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概述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通过自我管理、调节和优化,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经营活动顺利开展,保护资产安全,实现经营目标,促进民营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管理手段。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内部监督。民营企业需要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及事后监督方面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民营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是可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财务信息精准性与全面性。民营企业财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确保信息准确,才可保障决策科学。 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可规范数据信息整合工作,减少信息泄露及信息失真问题,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完整和准确。

二是有利于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一方面,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帮助民营企业细化目标、划分权责、配置资源,增强员工责任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另一方面,风险评估、防范工作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可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减少民营企业损失,提升经济效益。

三是有利于提高民营企业经营水平。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可优化民营企业内部环境,确保民营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同时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民营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率。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缺乏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意识,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差

部分民营企业领导者持有“重经营,轻管理”的态度,不重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意识比较薄弱,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差,无法确保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工作及业务工作了解不够全面,往往会凭经验开展经营管理工作,而且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未能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对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展内控工作也是例行公事,带有形式主义色彩。

二是民营企业基层员工缺乏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意识,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合作意识不强,信息流通不畅,在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参与度较低。

三是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认为过多关注内部控制会降低企业运营效率,设立非经营岗位会增加成本,对内部控制的投入较少,内部控制流程与环节的设定过于简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及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制度建立意识,未能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工作处于混乱状态。

二是许多民营企业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缺乏相关经验,在制定制度措施时较为盲目,一味地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并以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脱节现象严重。

三是民营企业缺乏责任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目标不明确,权责划分不清晰。 另外,管理层错误地将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归于财务部门,其他部门的参与度与配合度较低,内部控制效果不佳。

监督评价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提升民营企业运营效率层面,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内部控制监督工作也落实不到位,内控执行力度不足。

第一,有些民营企业没有设置内部监督机构,由财务部门兼任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岗位职责冲突的加持下,监督工作停留在浅显的形式层面。

第二,有的民营企业设立了监督机构,但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而且权责划分不明确,审计人员对审计职责、审计对象及审计范围缺乏正确认知。 此外,实际审计工作具有被动性,容易受上级干预和限制,监督执行力度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问题,无法确保内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风险评估机制缺失,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增强

部分民营企业并没有增强风险意识,未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范能力有待增强。

第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只注重实现经营目标,忽略了加强风险防范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缺乏风险评估机制,未能及时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容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第二,有些民营企业风险防范工作过于片面,忽略了事前预测、事中管控,只注重事后管理和补救,风险管控机制不科学、不严谨;有些民营企业只注重财务风险管控,忽略了其他工作环节的风险评估与管控,缺乏全面性,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稳定发展。

信息技术水平不达标,内控工作效率低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都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但是由于经验、能力有限,内控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第一,部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意识比较薄弱,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存在偏差,仅用信息技术及相关软件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未建立统一的内控信息化管理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难以实时掌握市场动态,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效率。

第二,民营企业人员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及信息风险防范意识。 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较少,难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存在信息失真风险,难以为内控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足,内控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专业人才短缺也是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面临的困境之一。

一是民营企业存在人才短缺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招聘计划不合理,无法广纳英才;另一方面未积极与高校合作,难以引入年轻人才。

二是民营企业不重视培训工作,员工能力水平提升速度慢,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低。

三是有些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不合理,缺乏晋升机制和奖惩机制,难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现象,无法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时效性。

民营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意识,营造良好内部环境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若想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先要强化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意识,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一,民营企业领导者应全面了解内部控制工作及业务工作,更新管理理念,加大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和支持力度,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意识,起好带头榜样作用。

第二,民营企业领导者应加大文化宣传和思想教育力度,组织基层员工学习相关理论和技能,提升员工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意识。 另外,还需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员工的合作意识,提升全员参与度。

第三,民营企业管理者应摆正思想,设立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岗位,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投入力度,优化内部控制流程,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内控措施

民营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内部控制措施。

第一,民营企业应深入分析自身经营情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内部控制流程,让内部控制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确保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在制定制度规范时,民营企业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凸显自身特色,提升制度体系与实际的契合度,确保制度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优化内部控制工作成效。

第三,民营企业应建立责任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明确建设目标,合理划分权责,通过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高质高效地完成内部控制工作。 此外,民营企业应结合市场环境变化,在专家指导下及时更新和调整制度内容,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

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民营企业必须重视监督工作,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第一,民营企业应设置内部监督机构,成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充足人员,合理分配权责,增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 审计部门需发挥内部控制专项监督职能,及时发现、反馈和解决岗位不兼容问题、岗位职责不匹配问题及法律边缘问题,优化内控工作流程,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第二,民营企业要积极与外部监督机构合作,加强外部监督管理。 民营企业可外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开展审计工作,听取整改意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民营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应加强风险管控,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第一,民营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发现、处理风险问题。 企业可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体系,对各工作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订防范措施,确保民营企业正常运行。

第二,民营企业应从全面角度出发,加大风险识别力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控,增强风险管控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与外部风险管理机构合作,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和外部审计师,内外合作,双管齐下,提升风险管控效率。 此外,民营企业也可从外部环境入手,着重关注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借鉴以往经验,加强风险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较少经济损失,优化内控成效。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民营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加快内部控制信息化转型速度,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第一,部分民营企业应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摆脱信息孤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时了解市场动态,收集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第二,民营企业应成立IT 部门,应用ERP 信息系统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同时要提升员工信息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及信息风险防范意识。 民营企业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立软件开发部门,安装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软件,创造良好的环境,降低信息失真风险发生概率,提升信息准确度,为内部控制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工作人员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内部控制工作成效的好坏,民营企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第一,民营企业应制订合理的招聘计划,积极与高校合作,及时向高校传达人才培养要求,大量引入高素质年轻人才,解决人才短缺及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

第二,民营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 一方面,要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在试用期内对新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组织员工学习知识技能及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民营企业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水平,为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第三,民营企业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人员内部控制工作成效与薪资待遇挂钩,适当奖惩,兑现晋升承诺,提升员工积极性与危机意识,进而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例如,ABC 公司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ABC 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向行政部门提交了“年度培训计划”,在审批通过后,预约外部培训机构,安排培训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才储备建设。 其次,ABC 公司为员工制订了科学的发展计划和职业规划,留住高端人才。 最后,ABC 公司编制了内部“绩效考核方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增强民营企业财务信息的精准性与全面性,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水平。 民营企业应增强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意识,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完善内控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内控措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规范性。 同时,民营企业应健全监督评价体系,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并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优化内部控制管理流程,节约成本,减少损失。 此外,民营企业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具有时效性,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猜你喜欢

力度民营企业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