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2024-05-16陈妮妮
陈妮妮
【摘要】本文以“摩擦力”为例,论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概念和物理素养培养目标进行介绍,并探讨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支持.详细阐述“摩擦力”话题的生活化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学习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分享实践案例,展示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和其他学科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提高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提供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门基础课,初中物理应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以生活化教学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深度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重点以“摩擦力”为例进行实践分享.
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
核心素养指的是在不同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取向的综合素养.它涵盖了学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思维和跨文化思维等多个维度,强调学生的跨学科和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格培养,同时追求知识与能力的应用和创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合作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终身学习者,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1.2 物理素养的培养目标
物理素养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物理教育,使学生具备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素养的培养旨在使学生能够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意识和责任感.
1.3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支持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主要倡导“学以致用”和“情感教育”教育理念.其中,“学以致用”强调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使学生深入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情感教育”则注重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态度和技巧,使学生在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从而形成正向的学习动力和方式.基于这些教育理念,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生动、直观、实践性和趣味性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意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2 “摩擦力”话题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一体化
2.1 教学目标设定
在“摩擦力”话题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中,主要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实际理解能力.
(2)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和应用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摩擦力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在分享观点、解决问题以及提供反馈和评估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成果的共享.
通过以上目标的设定,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
2.2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创设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创设主要围绕摩擦力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展开.
实际观察、实验和测量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理解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有趣的案例和练习,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场景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设置一些创新性的学习内容,例如,让学生设计和制作关于摩擦力的实验,深入了解和发掘摩擦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以上内容的选择和创设,旨在深化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教学方法的选择
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首先,通过直观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或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现象,帮助他们建立感性认识.其次,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摩擦力的特性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同样,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可用于提出一系列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思维活动和学习动力.此外,可运用小组合作或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共同解决摩擦力問题,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选择,能够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和认知方式,提升他们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设计和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组织实际观察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物体与表面之间的摩擦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以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例如在不同表面上滑动物体,改变物体的质量或倾斜角度等,观察并测量摩擦力的变化,从而加深对摩擦力机制的理解.
(3)组织应用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摩擦力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摩擦力减小的措施、优化滑动体验的设备等,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或课外拓展活动,让他们选择和深入研究某个与摩擦力相关的话题,如车辆制动系统、滑雪运动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加深对摩擦力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通过设计和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深入体验和探索摩擦力的实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成果的评价:在“摩擦力”话题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一体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该话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通过口头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或课堂演示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学生可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解释摩擦力的产生机制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设计实验报告或观察记录,要求学生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数据,并从中总结相关的摩擦力规律或结论.
(3)設置综合性的问题或情境,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分析物体在不同表面上的滑动情况等.
(4)通过实践项目或课外拓展活动,评估学生对摩擦力相关话题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能力,如项目报告、展示或科研成果展示等形式.
(5)评估还可以参考学生的实验技能表现、合作能力以及对摩擦力的应用能力等方面.
3 “摩擦力”话题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中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
(1)教师起着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减小滑梯上的摩擦力?”“为什么足球场要铺设人工草皮?”
以生活中的案例说明摩擦力的应用与影响,这样的案例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分析滑雪、滑板等运动中的摩擦力如何影响速度控制,或者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小摩擦力,如使用润滑油等.
采用多媒体、模型演示、实验观察等方式,通过直观感受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通过这些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提高他们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采用启发性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参与讨论和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摩擦力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应用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实践,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获得直观的感受和数据,从而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研究、课外拓展等活动,让他们有机会选择和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摩擦力相关话题,发挥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这些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动力和成就感.
4 跨学科整合与拓展
将物理知识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
(1)可以将摩擦力的概念和原理融入数学教学中.例如,通过解决有关斜面上物体滑动和摩擦力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应用角度和力的分解等数学技巧.
(2)将摩擦力与工程学或科技教育结合起来.例如,通过分析滑冰场地的表面材料,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材料选择和设计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设计和制作具有减小摩擦力的实用工具或装置.
(3)将摩擦力的研究与生物学相关联.例如,探究动物的脚部结构和表面形态在减小摩擦力中扮演的角色,从而让学生在生物和物理的交叉领域中深入思考和学习.
通过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融合,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利用跨学科教学的机会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设计中利用跨学科教学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综合的认知.通过跨学科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全面的理解.此外,跨学科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和挑战.
5 结语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将“摩擦力”话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同时,采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设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些经验启示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可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朱伟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14):87-89.
[2]袁宝祥.注重科学探究,体现课改理念——例谈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2016,31(11):85-86.
[3]吴丽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3(02):43-45.
[4]曾土梅.生活即教育引领下的初中物理实验设计[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01):53-57.
[5]鲍飞虎.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借助实验加强体验——浅析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