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风险控制路径分析

2024-05-16许胜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乘客列车调度

许胜杰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2

随着全球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地铁作为城市的大动脉,在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地铁系统的复杂性使其成为多种风险的集散地,包括人为失误、技术故障及自然灾害。近年来,一系列的地铁事故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使得行车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这迫切需要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深入探索和分析地铁的潜在风险,为确保其稳定、安全运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

1 地铁行车调度的安全风险因素

地铁行车调度的过程中涉及众多的风险因素,从人的操作到技术实施,再到不可预测的自然因素,每一环节都可能引发事故,给公共交通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地铁公司提前做好预防措施,确保运营的安全与稳定。

1.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往往是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调度人员、驾驶员、维修人员、乘客等,每一类人都可能成为地铁安全的风险源。

调度人员在工作时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干扰,导致精神不集中。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疲劳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指挥失误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地铁运营出现问题。

驾驶员是地铁运行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他们的行为也可能带来安全风险。超速、误操作或未按规定程序行驶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高峰时段,驾驶员需要应对大量的乘客和车辆,这增加了他们处理复杂交通情况的难度,进而可能增加了事故的潜在风险。

维修人员在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果他们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可能会留下隐患。例如,未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未进行必要的检修和维护等都可能导致设备故障,进而对地铁系统的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1-3]。

乘客也是地铁运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大多数乘客都遵守规定,但一小部分不文明行为的乘客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拍打车门、随意触摸电器设备等行为都可能干扰地铁正常运行,并给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带来伤害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安全的影响,各方面都需要加强管理和培训。调度人员应该接受足够的休息和培训,以保持专注和准确的决策能力。驾驶员需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同时加强应急反应能力的培训。维修人员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护和检修,并及时更换老化设备。乘客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应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乘车规定。

此外,技术手段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安全的影响。例如,在调度系统中引入智能监控和辅助决策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指挥失误的情况。安装自动驾驶和防护系统,可以降低驾驶员误操作导致事故的概率。使用先进的设备监测技术,可以及早发现和修复潜在的设备故障。

1.2 技术性因素

技术性因素主要指与地铁运营系统、车辆、信号系统等相关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地铁的安全性和运行效能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地铁运营系统是实现地铁正常运行的核心。如果系统中的软件存在bug或者硬件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调度命令的传输错误或延迟。这可能会引发列车之间的冲突,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系统维护和升级,并建立完善的故障排除机制。

其次,地铁车辆本身的故障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性风险因素。例如,刹车系统失效、电气设备短路等故障都可能给行车带来很大的风险。这些故障可能导致列车无法按时停车或减速,从而增加了碰撞和脱轨的风险。为了预防和避免这些故障的发生,需要进行定期的车辆检修和维护,并加强设备质量监管和评估。

信号系统是确保地铁行车安全的关键。它包括列车位置监测、信号传输和控制等方面。如果信号系统出现故障,如信号传输错误或信号设备损坏,有可能导致列车撞车或偏离轨道的严重后果。为了保证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并建立备份和冗余系统来提供可靠的信号传输和控制。

此外,通信设备也是地铁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调度人员与驾驶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对于地铁运营的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通信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调度指挥的命令无法及时传达给驾驶员,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因此,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得到充分保障,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升级,以确保其工作正常[4]。

1.3 自然环境因素

地铁作为一个大型的地下交通系统,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地铁的安全运营和正常行车产生重要影响。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自然环境因素及其对地铁的潜在影响。

(1)地震

强烈的地震可能导致地铁隧道的破裂或轨道的形变,从而使列车无法正常行驶。地震产生的地面震动也会对地铁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威胁。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地铁公司需要在设计和建设阶段采取相应的地震抗震措施,并配备地震监测设备,及时检测并预警地震活动,以保障地铁系统和乘客的安全。

(2)极端气象条件

暴雨、洪水等极端气象条件可能导致地铁站点或隧道进水,严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进水问题不仅会导致列车延误或停运,还可能带来电气设备的短路等安全隐患。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地铁公司会在设计和建设阶段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防水措施,并实施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地铁系统能够有效抵御极端天气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3)地下水位和土壤沉降

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土壤沉降是地铁运营中常见的地质因素。地下水位的上升可能导致隧道进水、地铁站点积水等问题,而土壤沉降可能影响地铁线路和设施的稳定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地铁公司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水文地质调查和工程处理措施,以确保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预防自然环境因素对地铁运营的潜在风险,地铁公司通常会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例如,地震监测设备可以提供及时的地震预警信息,帮助地铁系统做出紧急响应措施。同样,气象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降雨量、洪水情况等,及早发现并应对可能影响地铁运营的极端天气事件。此外,地质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为地铁公司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安全风险控制的路径分析

2.1 人为因素控制策略

针对人为因素,首先应强化人员培训。对于新入职的调度人员、驾驶员和维修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定期的复训和能力测评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实施轮岗制度,防止由于长时间重复工作导致的疲劳和失误。为了避免乘客带来的安全隐患,应加强乘客安全教育,通过广播、海报、短片等多种方式,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对于乘客的不文明行为,如在紧急情况下拍打车门、随意触摸电器设备等,应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2.2 技术性因素的应对措施

对于技术性因素,首先要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定期更新老旧设备,采购性能稳定的新型设备。每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建立健全的设备故障报告和快速响应机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排除故障,避免其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营。对于调度和通信系统,除了硬件的维护外,还应加强软件的更新和防护,防止软件bug和外部攻击。

2.3 自然环境因素的预防与应急响应

自然环境因素往往是最难预测和控制的。为此,地铁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自然环境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例如,通过设立地震监测站,实时监测地震活动,一旦发现有地震风险,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停止地铁运营,确保乘客安全。对于可能的洪水和暴雨,地铁站点和隧道应设立排水系统,并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随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还应制定针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如地震、洪水、火灾等,明确在各种灾害情况下的应急响应流程和职责分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和地铁员工的生命安全。

3 现代技术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3.1 人工智能与预测分析

人工智能(AI)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为风险控制和决策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地铁行车调度中,AI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前沿的风险预测和管理领域。

首先,通过对地铁运营历史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模型训练,AI系统能够有效识别运营中的隐患并及时预测潜在的设备故障。例如,通过分析轮子和轨道之间的摩擦声波,AI可以预示早期磨损,并提前警告运营部门进行更早的维护。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停运时间,还可以避免潜在的事故风险,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

其次,AI在乘客流量预测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乘客流量数据的分析和模型建立,AI可以有效预估高峰时段的乘客数量和分布情况。这为地铁调度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使列车间隔和出行频率更加合理,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合理调度列车,避免拥挤和超载情况的发生,可以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并减少安全事故的风险。

此外,AI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也为地铁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分析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AI能够智能化地捕捉乘客的异常行为或者危险物品,例如携带大型行李、随意触摸电器设备等。一旦发现异常行为,系统可以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或实施干预措施,及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2 通信技术在调度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在地铁行车调度中的应用已经被广泛认可,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为地铁调度与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稳定性。

地铁运行主要在地下环境中,这就对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效率。它能够在短时间内高速传输大量数据,确保调度和控制中心能够迅速获得运行情况和各个列车的实时信息。这使得调度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列车的位置和状态,做出相应的调度决策,提高地铁运营的效率和安全性[6]。

在多列车并行运营时,实时的通信变得尤为重要。列车与调度中心、甚至列车与列车之间的数据交互,对于列车的停站、发车和运行速度以及应对紧急情况都起着关键作用。高速稳定的通信确保了列车间的交互更加流畅,减少了由于通信延迟或失效导致的安全隐患。通过快速的数据交换,调度中心可以实时监控列车运行状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度安排,避免拥挤和发生事故。

此外,高速通信技术还支持了远程故障诊断和修复。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连接到地铁系统的远程终端,对列车进行远程检测和故障诊断。这样,他们可以在不必亲临现场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地铁的平稳运行。远程故障诊断和修复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对列车运行的干扰和延误,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现代传感技术在地铁行车安全与运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早期风险识别和实时监控方面。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被广泛部署在地铁系统中,如雨水、振动、温度、压力以及各种化学传感器,用于实时追踪车辆、轨道、电气设备等关键组件的状态。

首先,地震传感器在监测地震活动方面为城市地铁提供了早期预警。当传感器检测到异常的地震活动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出警报,让地铁系统采取紧急措施,例如暂停服务或减速行驶,从而避免由此引发的事故。这种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铁系统对地震灾害的抵御能力,保证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其次,与车辆运行相关的传感器,如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可以在车辆部件出现过热或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及时发出警报。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车辆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例如电机、制动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等。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传感器数据,运维团队可以预测零件的使用寿命,提前进行替换或维护,避免因部件失效引起的事故和停运[7]。

此外,高清视频传感技术在地铁安全监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测车站和列车内的安全状况。更重要的是,结合人脸识别和物体识别技术,这种传感技术可以实时识别异常行为或携带的禁止物品。一旦发现异常行为,系统可以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即时的响应能力大大提高了地铁的整体安全水平。

4 结语

地铁系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高效运营对城市的繁荣至关重要。本文的分析揭示了地铁安全风险的多元性,并强调了综合控制策略的必要性。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手段来识别、预测和控制风险。尤其是人工智能、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它们的结合使得地铁系统更为智能、自适应和韧性强。面对未来的挑战,继续深化技术应用,以及培训人员适应这些新技术,将是确保地铁持续、安全运营的关键。

猜你喜欢

乘客列车调度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调度集中系统(CT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维护手册》正式出版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rnetes调度改进算法
穿越时空的列车
虚拟机实时迁移调度算法
最牛乘客
车上的乘客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