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4-05-16

南方农机 2024年8期
关键词:现代化村民主体

马 榕

(中共成县委党校,甘肃 陇南 742500)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就是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对乡村治理无论从思维方式还是从治理主体、治理策略、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打破了以往那种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过去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探究目前乡村治理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成效显著。现阶段,乡村社会结构已出现较大改变,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逐渐加快。农村现代化包括实现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三方面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乡村作为关键构成部分,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会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产生直接影响[1]。而为深入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需要持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不断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点在于优化乡村治理制度体系,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局面,强化各治理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执行力,以此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推动力。乡村治理现代化包括五大内涵:一是促进乡村治理理念科学化,二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制度化,三是促进乡村治理方式精细化,四是促进乡村治理文化德教化,五是促进乡村治理保障法治化。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大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乡村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通过加强乡村治理,可以推动乡村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促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大大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水平、效果[2]。其次,通过对乡村的有效治理,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最后,乡村治理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和重要保障,通过加强乡村治理,可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现状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完善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乡村治理效果取得明显成效,广大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持安定有序。但也清晰地看到,新形势下乡村治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短板。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中找方法,精准施策,靶向破难,确保乡村治理有效。

2.1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水平不足

在过去传统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乡村治理的主体是乡村精英,而国家治权难以覆盖乡土范围。在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治理发生较大变化,乡村社会逐渐呈现流动性、开放性特点。一方面,城乡界限淡化,出现较为严重的村落空心化现象,乡村精英大量转移至城市,乡村人口不断流出,导致乡村人口素质无法支撑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乡村现代化发展中,乡村社会传统色彩不断消失,成员结构改变较大,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农民主体,还涉及新型职业农民、社会组织以及农企户等,逐渐形成结合多元主体的社区共同体,使乡村治理主体更为多元。但目前,乡村社会结构无法适应乡村现代化发展需求,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问题,由于不同治理主体在受教育程度、思维方式、利益追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致使乡村多元治理难以达成共识[3]。同时,受现代化因素影响,乡村中涌入大量的个性化、多样化价值观,使得村民集体主义思维逐渐消解,导致不同治理主体存在的矛盾问题更为严重。

2.2 乡村治理机制完善程度不够

从以往乡村基层行政体系可知,乡村治理大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实现。政府对乡村治理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乡村治理是直接领导乡村、控制乡村,所以干预乡村生活各方面,出现乱管现象和越权管理问题等,由此弱化了其他治理主体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降低了村民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来讲,村民委员会和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行政特点,以政府为依托,难以满足群众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需求,使乡村治理矛盾加剧。分析乡村治理工作实际可发现,普遍存在刻板管理现象,乡村治理模式缺少乡镇特色,创新力度不足,对治理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造成影响。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治理重心不断地向基层倾斜,国家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支持乡村治理,但目前乡村治理过程中逐渐出现了碎片化问题,管理漏洞并未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弥补,导致相关部门管理相脱节而难以达到乡村治理要求[4]。

2.3 乡村治理制度供给能力较差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国家部门建立的正式制度和基于社会实践形成的非正式制度两者的作用发挥存在较大差异。国家部门有意在正式制度体系中纳入乡村社会,但非正式制度的存在加大了制度壁垒的攻破难度。乡村群众彼此熟知且联系密切,在群众之间逐渐形成了互相监督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发展。而与之相反的正式制度并不适用于乡村熟人社会,难以切实解决乡村社会存在的实际性问题,加之乡村群众对法律法规知识并不了解,无法实现熟练应用,所以导致正式制度不能在乡村社会全面落实,两者存在严重矛盾[5]。这说明在乡村治理中,要协同处理好两项制度的关系,从而促进乡村有序良好发展。

3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路径

3.1 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局面

乡村治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治理主体的能力水平。为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落实,需要明确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挥各治理主体优势,促使治理主体积极主动投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局面。

1)由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建立健全党支部建设工程。基层党组织是核心领导者,能为乡村治理提供明确的目标方向。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施整体优化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本领。基层党组织应对党的理论成果予以全面学习,深入理解乡村治理思想和目标,充分掌握乡村治理要求和任务,在满足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乡村实际科学规划乡村建设。基层党组织要找到乡村治理重点,阶段性分解乡村治理目标和任务,依据问题轻重缓急依次解决,不断转化政治优势以加强乡村治理能力,主动领导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例如,推动组织建设赋能乡村治理,构建由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多元组织体系,由村书记负责领导乡村合作经济发展,由村党组织负责指导合作社,有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鼓励村民入股合作,使村民和党组织责任相连、利益相连,同时实现民富、村强。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条主线,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完善的乡村组织体系。不断完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制度。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从而扎实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发挥党组织对乡村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6]。

2)全面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引导村民委员会树立民主意识,形成民主化管理服务理念,加强民主协商管理思想,发挥民主治理科学价值,通过民主协商讨论、民主决策监督等解决实际性问题,切实发挥基层群众民主权,以提高治理公平性、公正性。另一方面,创新村委会管理服务理念。村委会应充分应用“互联网+”,打造现代化管理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可以结合应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高效沟通,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实效性[7]。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厚植文化这个土壤,全面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一是以改革这一动力为乡镇赋权。推进县乡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权责对等,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以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为起点,积极探索乡镇综合执法有效形式,让乡镇一级真正成为乡村治理中心。二是以政策激活人的因素。实施乡村人才回流工程,引导和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用好乡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退休还乡人员、新乡贤等队伍。三是丰富文化载体,推动文明实践,培育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坚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文化氛围。

3)调动乡村社会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组织妇联、团支部以及老年协会等加入乡村治理,壮大自治力量,形成乡村社会共识,优化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体系。例如,培育乡村社会组织,实行“1+1”计划活动,由一个乡村社会组织负责一个社会风气的完善、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一个治理方式的创新,发挥社会组织独特作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化解各种矛盾问题。同时,引导群众树立公共管理责任意识,为群众提供多种参与渠道,切实公开村务信息,充分赋予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构建群众参与平台,汇聚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进行乡村治理[8]。

3.2 优化乡村治理机制和工作体系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乡村治理机制是支撑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保障。为解决乡村转型存在的矛盾,需要优化乡村治理机制,摆脱治理主体权威限制,转变以往权威一元主导局面,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模式,明确多元主体的共同目标和差异目标,在保证诉求合理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通过精准定位各治理主体职责,逐渐改善合作关系,有效提高综合治理效能。

1)优化完善乡镇机构。对乡镇定位予以精准把控,对乡镇类别进行合理划分,结合乡镇发展实际,重新配置职能,精简乡镇机构,以一个部门负责一件事、一个部门统筹一类事的理念,调整乡镇事权和财权等,优化绩效管理模式,提高乡镇机构职能体系完备性、科学性、规范性,实现职能体系的高效运行。例如,通过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团队,实施统一管理模式,以完善乡镇执法队伍,整合乡镇事权,强化基层执法力量,提高乡镇统一指挥能力、统筹调配能力等,使乡镇治理效能进一步增强。

2)落实基层政府职责。转变基层政府治理职能,对乡村各项事务予以有效引导和监督,良好协调乡村治理矛盾,结合应用线上、线下服务方式,推动综合平台建设,实现一站式办理和服务,为具备服务属性、公益属性的社会组织提供支持,确保村务管理工作存在多元主体参与,减轻乡村治理基层负担,提高乡村服务体系科学性、规范性,促使体系有序运用。同时,基层政府要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网络应用意识,对网络舆论动态予以实时关注,发挥微博、微信等平台作用,打造新型执政模式,实现信息公开,借助网络平台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大力宣传,并与群众良好互动[9]。

3)优化村级治理体系。对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功能予以重新定位,明确两者功能和职责,合理制定议事规则,科学设计议事程序,实现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的建立。注重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真正公开村务信息,落实阳光政务目标,提高村级事务管理的透明性。同时,为村民提供多元化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使村民能够充分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引导村民充分表达利益需求,构建互动平台,通过微信发布、广播通知、公示栏展示等方式,让群众全面了解政务信息,帮助村民解决问题,切实为民服务,使村民幸福感增强。

3.3 推动“三治融合”的制度体系建设

实现“三治融合”已成为乡村治理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早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健全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思路,所以应围绕“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新工作规范开展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

1)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在乡村自治模式下,应以提升乡村地区整体活力为工作目标,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地区基层单位的自治体系,强化农村在地区管理中的功能,激励村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新工作规范制定。通过构建自治村、地方与中央的三级自治管理体系,积极推动国家制度科学设计,在尊重地方文化以及发展差异化的基础上,全面促进自然村级的制度管理创新,使村级单位可在自治运行和服务监督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村级的自我管理功能,强化村级自治组织的基础功能,并利用村民民主选举以及民主决策等方法实现村自治管理,以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最终构建多元化的村级自治管理新结构,充分增强村自治组织的活力,推动新型村级和谐团结局面的建设。

2)推动乡村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决策、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依照法治建设相关规定,充分发挥法律规章制度在乡村现代治理中的作用,强化法律规章制度的功能,使法律规范成为维持乡村社会平稳的关键点。比如,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基于此,应全面推动“依法治村”工作,通过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开展法治宣传等方法,在当地营造法治氛围,激活村民的法治思想,将法治管理理念印在每个村民心中。同时,可通过乡村地区法治文化墙以及法律课堂等积极推动法治教育工作,坚持开展常态化法律培训工作,优化乡村地区法律服务体系,或者借助当前功能强大的信息功能平台打造互联网法律服务网络,针对广大居民的法律援助服务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宣教活动,如介绍与“三治合一”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和采用寓教于乐的工作模式,使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获得法律知识洗礼,不断夯实村民法律知识基础[10]。

3)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持久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地区德治中应坚持以德育思想加快社会文化重塑,通过德育改善乡村地区的善治状态,积极发挥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实现上述目标,应注重以下问题: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开展敬老孝亲活动,不断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营造和谐文明乡村良好氛围。将先进文化思想作为解决利益冲突与矛盾纠纷的道德评估标尺,在尊重地区文化的基础上,加快德育思想的传播,最终为乡村治理提供充足养分。②应以乡村地区文化教育工作推动德治,即在弘扬传统德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积极的道德舆论导向以及先进人物事迹等加快本地区德治思想建设,最终创设良好的德治氛围,并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水平不足、乡村治理机制完善程度不够、乡村治理制度供给能力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要积极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局面,优化乡村治理机制和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现代化村民主体
边疆治理现代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