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困境和应对之策
2024-05-16黄蕾
黄 蕾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广播法制节目的成功举办,可以起到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减轻当事人诉累的现实作用。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广播媒体应主动担负起自身的责任,积极改变节目内容和形式,彰显节目的法理性、故事性与真实性,切实提高节目的公信力,使其成为广大听众欢迎的品牌节目,为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援助,监督执法、推动立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1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困境
1.1 栏目解说重说教轻关怀
重说教轻关怀主要体现为节目主持人或解说嘉宾在针对相关案例解说时比较注重规范性的讲解、过多强调法律条文,而缺乏对听众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切,使得广播法制节目在传递法律知识的同时,难以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法治理念难以真正融入听众的日常生活中[1]。尤其是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听众的选择较多,长此以往容易流失大量的听众,阻碍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
1.2 题材选择比较狭窄
广播法制节目涵盖类型众多,包括普法宣传、法制报道、以案说法和解答咨询等。普法宣传类节目注重基础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制报道类节目则以报道突发事件或法律领域的新闻为主,以案说法类节目强调具体案例的法律解读,解答咨询类节目则关注听众提出的法律问题。由此可见,广播法制节目基本能够满足听众的需求。但是,部分广播媒体倾向于在特定时段或频道集中播放某一类型的法制节目,导致其他类型的节目相对较少,或是忽视了听众的互动需求,或是忽视了听众的法律需求,使得广大听众的多元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进一步影响了自身在法制宣传方面的影响力[2]。
1.3 与政法部门合作少甚至无
政法部门是法治建设的主要实施者,是法律知识和信息的权威来源,其对于广播法制节目来说至关重要。与政法部门合作,广播媒体能够提高节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听众提供更加准确和实用的法律信息。然而,目前许多广播法制节目在制作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政法部门的资源,在法律宣传、法治理念普及等方面缺乏深度和说服力,从而影响了广播法制节目在融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效果。
1.4 融合传播理念欠缺
虽然融媒体时代为广播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广播媒体仍未能充分融合多种传播渠道传播法制节目,难以吸引更多的听众,陷入了老听众“挥之即去”、新听众“召之不来”的窘境。没有听众基础,就难以扩大节目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1.5 节目设置不利于碎片化传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越来越倾向于在碎片化时间里收听广播节目。但传统广播法制节目的时长较长,内容较为专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传递法律知识,需要听众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完整的信息。这样的节目设置使得广播法制节目在面对生活节奏加快的听众时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影响了其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效果。
2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法制节目的发展对策
2.1 打造法制品牌,加强法制内容输出
在融媒体时代,品牌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或名称,更是广播媒体所代表的价值观,是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3]。特别是对于重要的法制宣传工作而言,建设法制品牌有助于广播媒体提升专业度和信誉度,从而强化法制宣传的效果。同时,建设法制品牌也是广播媒体推进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自身辨识度,从而在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脱颖而出。因此,广播媒体需要注重法制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形象,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例如,节目《律师热线》是山西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周末上午9:00—10:00播出的直播节目,2018年8月8日全新改版播出,成为山西省内首档法制类广播节目。节目中主持人与律师相互协同,解答劳动争议、债权债务、机动车过户、房产纠纷以及法院立案时限等多样问题,在解答间隙定时插入广告、路况、交通服务提示等,甚至还会回复抖音上公众的留言。其覆盖群体广泛,影响力大,是交通广播延续时间较长的品牌栏目之一。
2.2 改变刻板印象,优化节目编排
2.2.1 主持人、嘉宾、导播需同心同行
在广播法制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和导播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节目的顺利进行。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既不能失位,也不能越位,要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给予听众更多的时间;嘉宾作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能够适时准确地回答听众的问题;导播作为节目的协调者和管理者,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做好节目的协调和转播工作,保证节目质量,确保节目顺利进行[4]。
例如,山西交通广播的《律师热线》节目运作得行云流水、顺畅自然,除了定时插入的广告,其余内容黏合得几乎就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但仔细品味,仍能清晰地分辨出节目当中的环节设置及元素构成。就此节目而言,从头至尾,主持人始终十分得体地居于节目“舵手”的位置,在节目的热线咨询环节,做到了不失位、不越位,当听众叙述时能够及时帮助其完整、清晰地表述问题。节目律师在与听众交流时,耐心细致,柔和亲切;解答问题时,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节目进行的全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权威性与语言表达的通俗性结合得比较完美,不啰唆也不敷衍,受众的收听感受甚佳。尤其是在解答具体问题时,会适时地向收听节目的受众普及与具体问题相关的法律知识,也会进行善意提醒,类似“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等普法金句频出。节目导播不仅仅是对接进直播室的热线电话进行过滤、筛选、协调及切转,还担当起“二传手”的重要角色,事先帮助听众归纳重点,协助主持人和嘉宾提前掌握听众的基本情况,提前剔除无用信息,保证了咨询者与解答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另外,《律师热线》的导播还承担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记录未能参与节目的听众及其想咨询的问题,为主持人和嘉宾与听众线下沟通、交流做好了准备。
2.2.2 节目内容涉及的范围要广
广播法制节目的内容应该涵盖与法律相关的实际案例,以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除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节目还可以涉及社会热点话题、民生问题等方面,使节目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和实际需求。同时,节目内容也需要注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及时更新法律知识,为听众提供最新的法律动态和实用建议[5],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例如,山西交通广播的《律师热线》在内容编排上包括法律快讯、本周热点、典型案例、权威解读、在线解答等多个模块,针对涉及频率高、普遍存在的问题,还设有快问快答节目模块,涵盖劳动、交通、合同、婚姻、房产、债权债务、刑事等方面的内容,为受众提供了法律咨询和专业保障。
2.2.3 调整节目形式
听众对法制节目的刻板印象包括内容晦涩乏味、说教严肃、时间较长及语言过于专业等。因此,广播媒体要想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和传播效果,就要根据听众的习惯和喜好来调整节目形式,以得到听众的青睐[6]。例如,山西交通广播的《律师热线》节目根据节目播出时间、周末人群出行时间、收听习惯和收听喜好等信息,将每个环节的节目时间调整为10分钟,在听友提问和嘉宾解答过程中,精编主持人话术,及时调整节目节奏,使内容有情有理有温度。该节目抛开了法制节目平、板、僵、直的说教形式,节目呈现更生活化、接地气,而且内容的到达率高、传播效果好。另外,该节目在广播媒体播出的同时,还开通了网上视频直播,让有条件的受众通过上网的方式,用视频接收节目及参与节目。节目结束后,主持人和嘉宾还会通过电话和网络,继续解决节目中未能完结的问题。
2.3 与政法部门合作,体现人文关怀
政法部门作为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为广播法制节目提供了可靠的支持。通过与政法部门的合作,广播法制节目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法治动态,保证节目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此外,政法部门提供的实际案例能够使法制节目更加贴近生活。广播法制节目通过具体案例讲述法律知识,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和接受,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关注,使得自身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得以提升。例如,山西交通广播的《律师在线》节目,除了经常邀请律师嘉宾在线解答听友疑问,还设置了主题化内容,就政策法规、社会热点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邀请政法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解读,与听友实时互动,普及法律法规,传播法律知识。
2.4 抓取社会热点,承担自身责任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法制节目要想寻求发展,应该承担自身责任,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播报和解读,帮助公众解决相关问题,以此提升自身公信力[7]。例如,山西交通广播的《律师热线》节目配合山西省委宣传部,于2020年先后播出了《复工复产,省人社厅多措并举保就业稳就业》《我国首部民法典诞生》《骚扰电话接连不断?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首次亮相!》《未成年人犯罪刑责年龄拟作个别下调》《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这本秘籍请收好》《未成年人保护法时隔14年再次修订》《扶不扶?“两高一部”下发指导意见,明确惩治“碰瓷”!》《关乎你的钱袋子 车险综合改革来了》《禁止随地吐痰 我省开展专项行动》《绿色邮路到普法新路:我省打造“法治邮路”全国品牌效应》等一系列内容,真正落实了自身的宣传重任,进而获得了持续发展。
2.5 坚持融合传播,扩大收听群体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法制节目需要积极拥抱新媒体,坚持融合传播,以扩大受众群体,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首先,广播法制节目需要充分利用多平台进行线上传播。除了传统的广播平台,广播法制节目还可以入驻各大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荔枝FM等,以吸引更多的网络听众。此外,广播法制节目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抖音账号等,发布节目的精彩内容、法律知识和相关资讯,与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线上多平台的传播,广播法制节目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广播法制节目可以举办线下活动,加强与听众的互动,从而增强听众的黏性。例如,节目可以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普法宣传活动、听众见面会等,让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节目内容,为节目带来更多的粉丝和忠实听众,为节目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山西交通广播《律师热线》节目结合当前媒体生态环境,按照内容设计了不同的网络传播模式,并对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和传播。例如,根据节目内容开设直播间进行实况视频直播,还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推送了相关节目内容,提高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在节目制作时,不仅强调内容的公正客观、严谨翔实、贴近生活,更强调节目形式的深入浅出、丰富多彩。节目自改版以来,收听率始终保持同时段省网第一。在2022年12月13日—12月19日,节目收听率高达1.60%,市场份额达19.19%,创同时段历史新高,平均市场占有率稳定在15%左右,同时段排名第一或第二。目前,节目通过不断创新,运行良好,仍在研究媒介生态,调整细节,加强与其他平台的合作,不断探索综合影响力的提升方法。除线上融合传播之外,该节目紧抓周末播出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各种线下公益活动,扩大了节目影响力和传播力。例如,“122警营开放日”“你好,110”“预防网络诈骗民警教您见招拆招”“走进知名律所”等系列公益活动,为大家认识法律、了解法律、走进法律探索出了另一种方式,活动呼声高、反响好、有意义。
3 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法制节目面临诸多挑战,如栏目解说偏向说教、题材选择狭窄、与政法部门合作少、融合传播理念欠缺等。为应对这些困境,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打造法制品牌,使法制节目树立良好形象,提升法制节目的认知度和信誉度;完善节目编排,使法制节目更贴近听众生活,提高其吸引力;与政法部门合作,为法制节目注入更多人文关怀;预留宣传窗口,有效落实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坚持融合传播,利用多平台传递法治信息,扩大收听群体,使法制节目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些对策不仅能够解决融媒体时代广播法制节目面临的困境,也为其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充满活力的图景。通过不断创新,广播法制节目将在融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