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4-05-16陈慧敏刘善智
陈慧敏 刘善智
扬州广陵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江苏·扬州;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 江苏·扬州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下,会计核算成为反映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清晰反映单位在资金调度与使用方面的情况,同时对每一个活动与项目起到监督作用。会计核算如果不能客观反映单位的运营情况,将无法做出有效的资源配置,甚至会严重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如何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最大限度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必要性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真实性的必然要求
会计核算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可以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反映预算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同时,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可以相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预算单位只有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准确分析经济活动的资金使用情况,优化资金分配。会计人员须严格按照国家会计准则等要求开展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要求
近几年,随着国有资产监督体系的完善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出台,对于准确核算和完整反映政府资产底数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尤其是交通和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入账核算工作,确保相关增量和存量资产应核尽核;深入研究文物文化资产等传统上仅按照资产实物量进行计量和估价的问题,及时颁布有关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处理流程。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3.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指出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管理中,绩效评价工作是重中之重,然而绩效评价需要构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定量指标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会计核算结果。据调查,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成本核算指引体系,需要尽快研究推进政府行政成本核算制度,为全面绩效管理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中心职能有待完善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新旧制度的衔接到内部业务管理的配套变革,再到内部成本费用责任管理的推进,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变革,更是一次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因各部门或行业均有自身特点,会计核算结果也反映了不同的业务性质,故相应的准则制度执行就不再单纯是会计核算制度变革,更需要业务管理变革给予支撑,业财融合则是《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成效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对于非集中会计核算的预算单位而言,不仅要梳理和分析单位业务特点,还要考虑会计核算确认口径等问题,从而确保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亟须财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全面解决各预算单位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升政府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然而经调查发现,很多地方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多聚焦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方面,极少有中心专门成立具有会计咨询和指导功能的部门,对于会计核算信息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
2.会计核算不准确
会计科目使用方面,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混用,表面看来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容易区分,但实际业务中会有很多业务入账与实际支出科目不一致的现象,如独生子女医药费、员工餐补等均在人员经费中无预算,多数单位都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但入账却归入个人、家庭补助和工资福利支出,导致了部门决算与会计账目的不一致。又比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在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授权支付业务时使用的,但很多部门仍在直接支付业务中使用。平行记账把握不准确方面,即在运用权责发生制时,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业务活动实质等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后,才能确定正确的会计处理方式。很多预算单位虽然执行了双分录记账模式,但摊销费用、预付账款等仍未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账务处理,而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不记账或一次性记账的模式进行处理。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会计制度》实行“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核算模式,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平行记账”核算对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学历,还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会计核算工作。但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容易在常规的会计核算中丧失对新准则、新政策的敏锐性,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往往由人事或行政岗位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对于财务工作不够熟悉,自身也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另外,会计人员晋升渠道较窄,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会计人员提升专业素养与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4.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督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财务部门的规范化管理,但实际调查发现,很多单位已修订财务管理制度,但并未对部门财务、业务流程进行修订后的相应调整,业务流程仍然存在不合理等问题,无法依靠内控管理监督来发现和整改。其原因主要体现在有的预算单位内控要素不完整,如无专职内审人员,财务岗与内审岗无法做到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有的预算单位对内部环境控制落实不足,导致预算单位的预算管理及预算执行存在脱节现象,资金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偏差较大,如特定经费使用不当、超预算支出等,制约了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
5.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
经济发展会带来丰富的业务内容,但会计核算制度的滞后性使得新业务无法在规范下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具有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将无法在新业务中得到体现。长期缺乏规范引导,业务往来及资金往来容易出现混乱,会直接影响整个单位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会计部门的作用与优势完全被掩盖,尤其对于规模较大的单位而言,没有统一可行的核算制度会使单位内部出现标准不一、处理方式各异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难以跟上时代脚步,部分客观因素是制度本身的滞后性,但与管理层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不足同样有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通俗地将会计核算工作与记账画上等号,忽略了会计核算工作分析成果的作用。
三、提升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的新途径
1.转变会计核算中心管理职能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部分地区财政部门因预算单位与核算中心业务不匹配、不协调等问题,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了调整,对部分规模较小或财务机构不健全的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对大部分其他单位的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进行全面下放,对机关部门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也相对较高,然而单位会计人员都有一个学习、适应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且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相对封闭,当会计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时无处问询。一旦核算错误,则会长期留在账面上,只能待审计等外部监督部门介入才可能发现问题,会计核算中心亟须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以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记账机构的观念。建议成立专门的会计咨询部门并构建会计问题处理系统,线上线下结合及时解决会计核算疑难问题,共同提升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2.增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有着直接关系。首先,单位要根据会计人员特点,多渠道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财政部门角度要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工作,但基层部门很难保障培训次数,与税务系统的培训频次和力度无法匹敌。故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需要通过邀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专家或教授举办讲座,重点培训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使其学习更加规范、专业的财务知识与实践经验。同时,定期开展研讨会也是个性化培训的方式之一,针对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集中研讨、解决,也是将核算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方式。其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积极开展业务实践,实行轮岗查账的方式,使会计人员既能取他人之长,也能认知自身之短,借鉴和探索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方式,快速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最后,要加强培训会计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方法,确保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基于预算单位角度,可以通过职称、绩效等方式建立相应的薪资层次分级制度,调动会计人员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积极性;基于会计人员角度,要树立自我学习意识,主动参与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自身财务知识结构,保证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
3.不断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
一是完善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准确、高效的重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及职工均需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动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与风险管控意识,实现全员参与内部控制,最大限度提升内部控制效果。随着经济业务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产生的新问题重新梳理财务内控流程,通过流程再造增强财务内控的规范性,为得出更加精准、全面的核算结果奠定基础。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确保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实时监督财务活动及业务活动,审查各类潜在风险或危机隐患。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审,并将内审结果以报告形式呈交单位领导审阅,以便及时发现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风险漏洞,并对其进行优化整改,强化对于会计核算的有效监督。
二是加强外部监督。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仅要有合适的会计核算流程,也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核算和监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除了纪检监察等方式外,还应健全审计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步步核算有监督的有效机制,定期审计会计核算全过程,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结果等,尤其注重制度的有效性评价,对于可以完善的环节与流程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建设
财政主管部门需要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体系维护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现行政府会计标准进行有效性论证,及时清理本质上已经失效或不再适用的文件,形成制定—实施—修订或废止的良性机制。结合我国国情和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财政会计中政府收入的分类,尽快制定具体会计核算准则。此外,在制定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准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行业的成本核算准则,对相关行业成本核算的对象、范围和成本收集与分配方法等做出具体规定,完善成本核算准则。
四、结语
会计核算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情况,同时也是单位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只有针对性改进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健全核算体系、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防范会计核算风险,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