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的初中数学作业与练习分层设计研究

2024-05-16陈良光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11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提质双减

陈良光

(福建省平和县芦溪中学,福建 漳州 363700)

基金项目: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 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教学中有效运用作业、练习分层设计的研究”(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88).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阐明了孔子“教育应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的观点.而针对“双减”政策“提质增效”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妨实践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分层设计作业与练习的方法策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群体,采取差异化的设计策略,迎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简数学作业的数量,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继而实现数学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但是由于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理念根深蒂固,致使部分学生的作业设计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对此,笔者结合个人对“双减”政策的认识,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简述个人的观点见解,以供参考.

1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运用分层策略的积极意义

1.1 有利于贯彻落实“双减”政策

初中数学作业与练习设计运用分层策略,有利于其贯彻实践“双减”政策.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需要教师控制数学作业与练习的数量,提升学生作业练习的质量,使学生能在既定的学习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获[1].而分层作业设计主要通过将学生分层、作业分层等多种策略,精简作业设计的数量,避免过多的数学作业增加学生的压力,并借助层次化的作业设计模式提升作业与学生知识技能发展的契合度,大幅度提升作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效果,而这恰恰能满足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故分层设计策略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落实“双减”政策.

1.2 有利于作业设计创新赋能

分层设计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创新赋能.相较于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模式,分层作业设计模式能融合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作业设计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可利用的作业设计手段,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与之相匹配的作业设计策略,使数学作业设计的应用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教师可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模式创新传统数学作业设计模式,赋能数学作业设计工作,以满足“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质增效”的要求.

1.3 有利于翻转师生课堂角色

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运用,有利于翻转师生课堂角色,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分层作业设计的核心在于学生,所有分层设计工作的开展都是基于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技能情况,而教师也会根据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概况,制定科学的个性化分层设计策略,以保障分层作业和练习与学生的发展概况相匹配,继而充分发挥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无形中会推动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师生角色翻转,巩固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2 初中数学作业与练习分层设计的具体策略

2.1 掌握学生学情动向,明确分层设计目标

明确的分层作业设计目标,不仅能为初中数学教师实践分层作业设计模式提供明确的方向,还能为其采取各项分层设计举措提供必要的参考,确保各项作业设计举措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对不同章节内容的作业练习发展性需求,结合数学课程建设育人的具体要求,设置明确的分层作业设计目标,导向后续各个环节的分层作业设计活动,确保各层次学生差异化的作业设计诉求能得到有效落实[2],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几何图形”一课分层作业设计为例,本课作业分层设计的重点是“掌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会用符号表示直线、线段以及射线”“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并要求学生课前将其完成,根据问卷情况可以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及对本课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然后再结合学生的学情表现以及问卷汇总的学生学情数据信息,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如A组学生的“几何图形”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积极且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占全班学生的20%,该层次的分层设计目标可设置为“创新运用本课重难点知识处理问题”;B组学生基础知识良好,思维活跃程度一般及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占全班的60%,该层次学生的分层设计目标可设置为“基础拓展延伸,强化个人综合运用能力”;C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参与欲望低且思维能力差,占全班学生20%,教师可将分层作业设计目标设置为“基础巩固强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等.最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分层结果开展具体的分层作业设计活动,侧重性开展分层作业设计活动,以达到落实“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理念的目的.

2.2 采取分层设计策略,强化作业设计个性化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作业练习需求、兴趣点等,再加上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能力、思维发展情况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他们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所耗费的时间不同.这些差异因素都是教师分层作业设计策略运用所需要注意的客观因素.而分层设计策略的运用应当充分考虑以上的差异因素,契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概况,个性化设计作业以辅助学生差异化发展,提升个人的数学能力[3].对此,教师需要积极落实分层设计策略,针对主题型、情境型、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设计需求,积极渗透运用分层设计策略,使其与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需求相融合,助力学生发展个人的数学学科能力.

以《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为例,教师可采取个性化的分层设计策略,如针对A层次学生,由于其分层作业设计目标为“创新运用本课重难点知识处理问题”,故教师可围绕该分层作业设计目标,联系本课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设计一些“抽象函数模型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性数学作业,以导向该层次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转化运用,创新性处理一些实际问题;针对B层次学生,根据分层设计目标“基础拓展延伸,强化个人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设计以“理解公式及其派生概念应用”为核心的基础巩固拓展型作业,目的旨在巩固提升该层次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这些学生的延展应用能力.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强化作业的个性化,实现个性化作业设计,实践“双减”政策,达到数学作业设计“提质增效”的目的.

2.3 丰富分层设计模式,落实科学技术运用

分层作业设计手段的形式多样化,能满足初中数学不同场景的作业设计诉求,进一步提升分层作业设计手段的场景针对性,有效避免“一刀切”作业设计情况的发生.而现代科学技术在作业设计方面的使用,恰恰能满足教师课前预习、课堂练习及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的分层设计需求,同时兼顾学生课堂内外的分层设计需求,为其提供更多的分层设计手段.对此,教师应当积极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在分层作业设计中的运用,依靠大数据、在线问答、线上问卷以及随堂小测等方式创新分层作业模式[4].

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为更好地发挥分层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作用,教师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形式创新,如可先借助在线问卷进行课前导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利用不同问卷作业内容指导不同层次学生预习思考“勾股定理”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而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则可借助在线问答技术、随堂小测技术等,在线问答用以帮助C层次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随堂小测技术用以帮助A层次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第三边;针对B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设计,教师可借助随机抽答设备,利用简单直接的师生对话互动来考查学生的分层作业参与状况,发挥教师对B层次学生的分层作业应用促进作用.这样教师就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分层作业的设计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设计诉求,继而达到分层设计创新模式,实践“双减”政策.

2.4 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学生作为作业分层设计的主体,其参与热情决定教师分层手段运用的实效性,影响着教师能否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实践“提质增效”理念.而学生参与分层作业设计,不仅能深入了解不同分层作业设计运用的主题思想,激发其参与分层作业设计的热情,还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分层作业的观点,便于教师后续灵活调整作业设计的策略.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妨在合适的时机邀请学生参与分层作业设计,允许学生结合作业设计主题及自身的学情,自主参与分层作业的设计,完成相关作业设计任务.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分层作业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身作业分层设计实践“提质增效”思想的主导者,发挥学生对初中数学实践“双减”政策的助力效能[5],提升其学习主体地位.

3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分层设计策略,不仅能推动数学作业设计模式机制的创新优化,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诉求,还能调动学生作业设计参与热情,提升其对数学作业的认可程度,减轻作业练习负担,实现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自身应掌握“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概况,通过分层目标设置、分层设计策略、分层设计模式创新等多种手段,积极落实分层作业设计,最终达到“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练习设计“提质增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提质双减
仿生设计模式的创新应用探索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为城市提质而歌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