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逻辑
2024-05-16魏园园
魏园园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6)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的层面。法律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对幼儿开展家庭教育,并要求他们按法律正确地教育孩子。对幼儿来说,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家长的教育观念受到社会、个人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幼儿的成长有直接影响。
现阶段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主要由社区和教育机构提供,但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和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缺乏对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2]此外,家庭教育指导所提供的内容呈现出碎片化、随意化的特点[3],缺乏针对性和持续性,无法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指导需求。作为与家长联系最频繁的教育机构,幼儿园不仅可以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科学家庭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家长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素质,还有助于家长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和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转变教育态度,构建轻松愉悦的亲子关系及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鉴于此,本文拟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展开研究,明确其价值意蕴,剖析当前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推动家园共育的开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价值意蕴
幼儿园作为幼儿和家长面对的第一个专门化的教育机构,以其为支点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有助于推动家庭教育整体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的内在需求
一方面,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有利于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调查显示,我国有80%左右的家长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甚至感到力不从心。[4]同时,家长“总体焦虑感”明显,约66%的家长对子女教育感到焦虑。[5]这种焦虑部分源自家长的教育经历和传承自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背景、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对幼儿行为习惯和个性特征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有利于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倍感迷茫,他们迫切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却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6]因此,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既是对家长家庭教育需求的回应,也是促进家庭教育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二)保障家长家庭教育权的现实需要
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有利于保障家长的家庭教育权,促使家长更加积极地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有助于强化家庭教育的功能。然而,在我国家庭教育的现实处境中,出现了两种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是家庭教育内容呈现“学科化”的倾向。[7]尽管幼儿教育强调保教结合、做中学、玩中学的理念,但家庭教育的内容往往以学校分科教学的逻辑为基础,过于注重幼儿知识技能的发展,甚至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内容,过分关注幼儿的成绩,而忽略幼儿素质养成的重要性。二是家庭教育中存在“教育放任”和“教育过度”的现象。[7]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任务完全依赖于幼儿园或学校,忽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利与责任;而另一些家长则过度安排孩子的学业,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海淀妈妈所代表的“鸡娃”现象,导致教育内卷的情况愈发严重。这些现象共同导致了父母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权利的弱化与边缘化倾向。
(三)构建幼儿教育共同体的客观保障
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构建幼儿教育共同体,实现协同育人。随着家长群体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育儿理念及育儿方法的需求度也越来越高。[8]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奠基的关键阶段。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服务有助于促进教育共同体的建立,并凝聚力量,促进幼儿发展。第一,家庭、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多方互动,有利于提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素质。第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推动家园教育优势互补。第三,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发挥教育的整体性作用。第四,有效解决家园合作的问题,弥补当前家园合作的缺陷。这些举措有助于建立一个积极互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幼儿教育共同体,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现实困境
(一)家长缺乏深度参与
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将家长视作参与的主体,但从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来看,家长参与存在着不足之处。部分家长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导致其参与度不高;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一些家长无法充分参与,导致其主体地位逐渐消失。
第一,家长参与的主观意愿不强,参与的深度不够。[9]家长缺少参与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驱力,经常表现出被动参与的态度。具体表现为:一是被迫参与,家长只是象征性地参加家园活动,被动接受幼儿园的安排;二是逃避参与,有些家长以工作繁忙等理由拒绝参与或者委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代为参与。造成家长缺乏参与动力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到教育机构权威和传统尊师重教的道德约束,迫于无奈而参与家园活动,而非是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与反思;二是部分家长确实受到工作时间、生活压力等外部因素影响,缺乏参与动机。[10]
第二,家长参与受客观条件限制,参与的广度不够。一方面,幼儿园通常采用传统的方式,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然而,传统方式要求所有家长在同一时间参与,导致部分家长无法按时参与。而且传统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所针对的内容往往是共同性问题,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导致家长无法广泛参与。[11]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幼儿园将家长作为管理对象和教育对象,家长难以充分参与,因此采用虚假参与或不参与来消极应对。[12]
(二)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目前,虽然大部分幼儿园都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但是并未满足新时代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尽管国家政策和文件都对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出要求,但教师资格证考核中并未把家庭教育指导作为考核的必要条件,且教师在职前和职后缺少专业性培训,导致师资队伍不够专业。二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在专业素养上有待提高。据调查,仅有26.4%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或完全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13]综上所述,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三)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缺乏有力供给
网络时代,家长可以通过多渠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获取家庭教育指导的知识。然而,多元化的信息推送可能会使家长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缺乏系统性、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难以辨别信息真伪,从而受到虚假信息干扰。因此,提供专业化内容成为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有力保障。家庭教育涉及道德品行、行为习惯、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内容。目前,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机构,其指导内容呈现零散性,缺乏系统性、丰富性和连续性。[14]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主要由所在班级教师自行安排,各年龄段之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缺少系统性、连续性指导。此外,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与家长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异。[15]教师更倾向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进行集体指导,认为只要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理念和正确方法即可。然而,家长真正关注的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困境却没有得到解决,如家长的养育焦虑、密集式育儿等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16]
(四)家庭教育指导缺乏制度保障
重视家园合作的幼儿园普遍会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但具体运行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园存在“有监督无考核”的现象。[17]在服务途径上,更多采用类似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和每天接送时短暂交流的方式,而缺少专业性、持久性、针对性的途径。在服务对象上,幼儿园更多面向普通家庭,而对于一些具有特殊需求、经历重大变故或遭受侵害的幼儿家庭关注较少。在服务队伍上,大部分幼儿园由保教主任或主班教师担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缺少相应的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尽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在制度上还缺少有效的保障。在服务过程中,也缺少专项的资金支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18]
三、实践逻辑
(一)以幼儿为主体,打造教育共同体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提出,只有在个体的小系统间形成支持性互动,才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作为与幼儿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系统,应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园组织、家长积极参与、社区提供相应支持打造教育共同体。
第一,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树立教育共同体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发展已不再是家庭或者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个体的发展受到多个环境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长需要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幼儿园、社区密切配合,积极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19]
第二,达成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共识。幼儿个体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家庭、幼儿园需共同推进幼儿健康成长。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指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开展家园合作,以幼儿为纽带,家长通过幼儿了解在园生长发育情况,幼儿园则通过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以职业为导向,培育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
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必须建立一支具备教育教学知识、幼儿发展知识以及家庭教育技能等专业技能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第一,构建科学化、系统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培育体系。提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关键在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通过外部引进专业人才,依托高校培养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政府鼓励各级各类本科院校开设家庭教育学相关本科专业。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内部培训提升现有教师的能力,采取专题培训、师徒帮带、课题引领等途径,推动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建设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
第二,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考核制度。幼儿园可以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与工作考核中,作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时,借鉴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家庭教育评估经验,制定标准化评价方案。例如,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评价表,在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结束后由家长填写反馈,了解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活动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及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要求。通过评价表的信息收集,可以使家庭教育指导效果得到保障,并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三)以家长为中心,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是在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对课程理念、目标与内容、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的等进行整体、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第一,建立以家长的需求为起点的课程观。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质量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起点。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解决育儿问题时,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综合性、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因此,基于家长学习需求设计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至关重要。
第二,确定家庭教育指导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与家庭教育的胜任力。因此,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课程目标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胜任力。依据这一目标,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通识性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两个方面。通识性课程涵盖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方针、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内容;而特殊教育课程则主要针对特殊家庭和特殊儿童的指导需求进行专门设计。
第三,建立以家长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和实施方案。家庭教育是针对家长展开的非全日制、非强制性的成人教育,具有一定个性化的特征。因此,设计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结构和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提供多种课程选择,采用“必修+选修”的课程结构,设置多种课程形式,以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如设置综合性知识课程和实操性应用课程,综合性知识课程为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教育方针、幼儿发展知识等方面内容;实操性应用课程则包括育儿问题研讨课程、高效亲子互动课程、情景体验课程等。此外,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的实施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例如,可以组织线下“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指导”集中培训会,为家长提供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指导。同时,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如腾讯研讨会、雨课堂等直播授课,让家长能够灵活地参与课程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此外,还可以通过SPOC平台提供自主研修的形式,让家长能够根据自身时间和需求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四)以目的为导向,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
制度是保障组织构成和运行的基本举措,是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保障。因此,外部加强立法支持、经费保障,内部健全组织机构、制度建设[20],在家长、幼儿园和社会之间建立一套完整的、有效的运行机制是维持家庭教育指导长效治理必不可少的有力举措。
首先,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契机,各地出台家庭教育指导条例,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规范和评估规范,为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经费投入与保障。幼儿园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为家长提供免费家庭教育指导。为保障服务持久性,政府或社会组织需要向幼儿园提供充分的、稳定的经费。政府也可以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按生均进行拨付,或通过给家长发放家庭教育指导券等形式提升支持,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认知。
其次,就幼儿园内部而言,一是健全内部管理机构,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小组,由园长负责统筹安排,由专人担任组长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和协调,由保教主任、教师等人负责实施,由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幼儿代表协调落实。二是制定园内相应规章制度,如《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章程》《家长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评价》,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最后,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发展。幼儿园作为专门化的教育机构,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责任与使命,承担起了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家长的参与度、教师队伍建设、指导的内容等方面都面临诸多现实难题。通过打造教育共同体培育家庭指导师资队伍。
总之,幼儿园家庭教育的优化需要构建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方案、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等举措的保障。而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园需要平衡现有师资力量、幼儿园保教工作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如何将家庭教育指导有效地纳入幼儿园日常工作范畴,进行系统规划并实施,也是幼儿园在实践中进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