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域下幼儿生命教育的种植活动实践
——以大班主题活动“小种子成长历程”为例

2024-05-16

教育观察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种子植物

戴 杰

(信阳市固始县第二幼儿园,河南信阳,465200)

幼儿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该时期对个体性格塑造和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在这一时期,个体逐渐深化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生命教育非常重要。生命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而且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健康、积极、负责任的生活态度的关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逐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1]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种植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强的教育方式,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平台。种植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亲身体验生命的生长过程,感受生命的奇迹和力量,还能加深幼儿对自然、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认知。通过亲手种植、观察记录、照顾植物,幼儿逐渐对生命产生尊重与爱护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同时,种植活动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以幼儿园大班“小种子成长历程”主题活动为例,从种植活动目标入手,以集体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参与种植,探寻生命起源,体验生命成长,并把握教育时机,促使幼儿感悟生命死亡,从而帮助幼儿逐步构建生命认知知识体系。

一、明确活动目标,凸显活动价值

建构主义认为,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倾向于通过直观、具体的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向其解释“生命的来源”这样一个抽象而深奥的概念存在一定的难度。[2]幼儿有着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在问题无法理解时,通常会向身边的成人寻求答案。而对于生命问题,尽管家长认为幼儿有必要了解生命,从而形成对世界的完整认知,但实际上,仍有部分家长表示,在面对幼儿提出的“我是从哪儿来?”“祖父母去哪儿了?”等问题时,会选择回避或延迟回答。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尚小,不必过早接触这些复杂的问题,认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理解生命。还有部分家长虽然意识到需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却不知道如何操作,只能寄希望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让教师为幼儿提供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命。

种植活动作为一种直观且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方式,对于引导幼儿探索生命之谜、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独特作用。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指导原则,应确保幼儿在学习与发展的整体过程中,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还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3]尽管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应过度保护他们,剥夺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4]以幼儿园大班“小种子成长历程”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在实践中应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科学步骤,精心设计“生命起源”“生命成长”“生命死亡”三个阶段的种植活动,促使幼儿能够更深入地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全面体现生命教育的价值维度。具体而言,三个阶段的目标设定如下。

“生命起源”阶段:第一,引导幼儿通过接触和认知植物,初步探索生命的起源;第二,鼓励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感受植物与土壤、阳光、水分等自然元素之间的微妙关系,从而感知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第三,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让幼儿认识到生命的珍贵。

“生命成长”阶段:第一,鼓励幼儿亲手照顾植物,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通过浇水、施肥、修剪等日常照料活动,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第二,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和规律,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促使幼儿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

“生命死亡”阶段:第一,引导幼儿面对植物的死亡,感受生命的终结;第二,鼓励幼儿观察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受季节对植物生命的影响;第三,当植物逐渐枯萎、凋零时,引导幼儿思考生命的唯一性和不可逆性,让幼儿明白生命的宝贵和脆弱;第四,鼓励幼儿尊重植物的生命旅程,掌握植物死亡后的妥善处理方法,促使幼儿尊重和珍惜生命。

二、创设多样化活动,提供多元发展平台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强调了幼儿阶段教育应注重整体性的培养。[3]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技能或知识的发展,这意味着应为幼儿创造更多机会,让其参与多样化的群体活动,以促进全面发展。在建构主义视域下,探索“生命起源”时,教师应采取支持性的引导方式,以集体活动形式激发幼儿保护植物、热爱生命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生命启蒙教育引导幼儿关注自己身体的成长变化,初步掌握自我服务技能,从而形成珍惜和爱护生命的意识。教师要鼓励幼儿深入探索生命的起源和奥秘,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计划,激发兴趣

为了确保主题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应制订明确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应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基础,从而通过集体活动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教师应组织幼儿参与与种子相关的调查活动,鼓励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收集各种种子,并观察、比较不同种子之间的细微差异,如大小、形状、颜色等,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种子的多样性,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幼儿亲手种植,从准备土壤、挖坑、播种到浇水的每一个步骤都应由幼儿自己完成,让幼儿体会到种植的乐趣,直观地观察种子的成长过程,理解生命的起源与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生命是从哪里来的?”“植物是如何从小种子长成大树的?”等,以此引导幼儿深入思考生命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

(二)解答问题,亲身体会

在主题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准备多种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豆类、谷物类、坚果类等,并在课堂上展示,让幼儿观察这些种子的外观、颜色、大小等特征,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种子的特点,进而向幼儿提出问题:“这些种子有什么不同?它们是怎么变成植物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寻找答案,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建构起对生命起源的认知。

以幼儿园大班“小种子成长历程”主题活动为例,在活动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互动游戏,向幼儿展示种子从沉睡到苏醒,再到破土而出的全过程,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并感受生命的奇妙和伟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地提出问题:“这颗小种子可以跟上大家的步伐吗?为什么?”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幼儿思考种子种植后的动态变化。同时,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对话,教师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自然条件,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三)观察生命,建立认知

观察是幼儿接触和理解生命起源、成长与死亡的关键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鼓励幼儿用细致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特别是那些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让幼儿发现生命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理解生命是如何在不同条件下生长与变化的。[5]在探寻“生命起源”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用细致的眼光去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种子的萌发、芽苗的出现、叶子的生长,到花朵的绽放,每一个阶段都蕴含着生命的奥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光照条件、水分供应和土壤类型,让幼儿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通过对比和分析引导幼儿发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命的顽强和脆弱。此外,为了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责任感,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观察活动。例如,可以让幼儿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叶子数量等,并绘制生长曲线图,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趋势。教师还可以组织植物生长分享会,让幼儿用图画、文字或口头表达的方式描述观察过程和发现,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并增强幼儿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

三、注重实际操作,体验生命成长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开展种植活动应强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触摸、观察,比较植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亲身体验和动手照顾上探寻生命起源,在积极参与中体验生命成长。

(一)照顾种子,发挥想象

种植活动是一种长期、复杂的教育活动,并不是简单地将种子种植到土壤中就完成任务了,播种只是生命教育的开始。为了丰富幼儿的成长体验,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深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认知,教师可引导幼儿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体验生命的成长过程。播种时,教师引导幼儿轮流照顾种子,让幼儿对生命产生直接体验,促使幼儿学会珍惜和爱护每一个生命。在照顾种子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将观察记录册转变为故事书,让幼儿给自己的种子起名字,想象种子在土壤中的旅行和成长过程,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故事讲述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从而促使幼儿对生命产生较为清晰的认知。

(二)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其中的奥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指导幼儿制定观察计划,引导幼儿通过拍照、写日记等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记录和分享自己的经验。通过细致观察,幼儿能够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能成为培养幼儿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资源。当幼儿发现植物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当发现植物叶片出现斑点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出现斑点的原因,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让幼儿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观察还能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成长过程,看到从种子到幼苗,再到成熟植物的漫长过程,促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不易,从而形成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四、家园协同育人,把握教育时机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但是生命教育是永恒的话题。部分家长对生死的话题比较忌讳,尤其在幼儿时期,家长会尽量避免让幼儿接触此类话题。因此,在“小种子成长历程”主题种植活动中,教师需要抓住植物死亡的时机,开展生命教育,让幼儿感悟生命死亡,体会生命的意义,促进幼儿生命认知的发展。

(一)家园合作,协同育人

为了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幼儿园可邀请家长参加到种植活动中,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度过宝贵的亲子时光,共同参与生命教育,参加“小种子成长历程”主题种植活动,并通过实际的种植活动,以植物生命的终结为例,为幼儿解答关于死亡的种种疑惑,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对死亡的正确认知,深化幼儿对生命的感悟,并激发幼儿照顾和保护植物的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幼儿一同见证了生命的成长,一同探讨了如何呵护生命,并共同总结了宝贵的种植经验,幼儿也能从中体会到生命的奥秘,更加深刻地理解养育生命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与感恩父母的付出。此外,种植活动还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有利于确保生命教育课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抓住契机,用心观察

在“小种子成长历程”主题种植活动中,当幼儿种植的植物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时,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这一教育契机,带领幼儿近距离地观察植物的变化,通过对比植物之前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状态,促使幼儿深刻感受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用眼睛去观察,更要教会幼儿用心去感受。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植物的叶片,感受叶片从光滑到干枯的纹理变化,通过闻气味,体验从清新到腐败的气息,在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流转。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与植物进行对话,用温柔的语言与植物交流,引导幼儿学会珍惜和尊重身边的每一个生命体。此外,在观察与体验的过程中,分享与反思同样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分享活动,让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及家长进行反思,回顾整个种植过程,思考植物为什么会死亡,促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终结,教会幼儿珍惜当下、尊重生命。

综上所述,在建构主义视域下,将种植活动作为幼儿园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种植的全过程,探寻生命起源,体验生命成长,并感悟生命死亡,自主建构起对生命的认知,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作用,促使幼儿在种植活动情境中进行互动和经验积累,逐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教师应种子植物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