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绘本提升小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实践与反思
——以班本课程“我的情绪小怪兽”为例
2024-05-16朱诗娴
朱诗娴
(1.苏州市吴江区苏州湾实验幼儿园,江苏苏州,215200;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一、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情绪安定愉快”是健康领域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2]情绪管理能力是衡量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指幼儿能辨别、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控制、调节并适当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3]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教育一向受到重视,而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则处于边缘化地位。情绪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开端和重要育人场所,需要培育具有健康稳定心理基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前期是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婴儿期的哭闹证明幼儿最初的情绪表达是不受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与他人、与外界的交互作用中,可以习得复杂的情绪能力,如社会性微笑、情绪唤醒等。学前期幼儿离开家庭、走向集体生活,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个体在环境中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4]个体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节,幼儿进入幼儿园会与不同的人交往,面对新的环境,幼儿的情绪状态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幼儿需要学会情绪调节与适应的方法。同时,幼儿需要面对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因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情绪的理解、表达与调节是必不可少的交往工具。幼儿园生活为幼儿情绪管理方面的学习提供机会。因此,在学龄前阶段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可能性。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绘本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绘本中的图画可以将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富有张力的图画形式,完整呈现给幼儿。绘本作为儿童文学和艺术在最为洁净的层次和阶段的结合,可以引导幼儿在“未成熟的状态”下,完成对“成熟性”的社会意义的理解。[5]“未成熟性”是指幼儿具有发展的潜能和“有吸收力的心智”,幼儿可以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并理解世界。将绘本融入班本课程,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绪管理教育。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教师如何依托绘本提升小班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分析具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以绘本提升小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
二、实践
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由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三个维度构成。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以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为载体,开发了班本课程“我的情绪小怪兽”,通过绘本共读、情绪游戏、情绪分享会等方式,提升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情绪识别能力
情绪识别能力是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进行察觉、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小班幼儿的情绪复杂多变,难以预测。幼儿情绪产生后,引导幼儿回顾事件、识别和理解情绪,能提升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案例1:“我还没有吃到!”
依依在游戏时剥了很多瓜子仁,午餐前,她和几位好朋友进行分享。睿睿始终没有得到一颗瓜子仁。分享结束后,睿睿难以抑制悲伤情绪,号啕大哭,并且喊着:“我还没有吃到!”依依安慰道:“吃完饭我给你剥十个!”可睿睿仍然大哭。午饭后,依依履行承诺,睿睿品尝到瓜子仁后,露出笑容。
针对这一事件,教师带领幼儿共读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阅读后,幼儿认识到小怪兽每天也会产生多种情绪——快乐的、伤心的、生气的、害怕的;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找到引发情绪的事件能帮助自己理解情绪;各种情绪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没有对错之分,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小班幼儿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是开展社会性交往的重要基础。阅读后,睿睿认识到自己刚才大哭是因为没有分到瓜子仁而产生悲伤情绪,这是她在事后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幼儿还可以通过同伴的言语、动作、神态判断他人当下的情绪并作出反应,如在同伴大发脾气时害怕躲开、在同伴陷入悲伤时给予安慰,这些都是幼儿对他人情绪进行识别后产生的行为反应。
(二)情绪表达能力
情绪表达能力是将自己的内心情绪通过言语、动作、绘画等抒发和表现情绪的能力。小班幼儿的情绪表达具有直接性、冲动性、外显性。表达作为一种人际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方式,需要他人理解。小班幼儿的表征能力有限,且以自我为中心,幼儿的情绪表达不能为他人理解。
案例2:“我想你陪我!”
小班上了快一年了,可满满每天上学时还要哭好一阵子。他常常边哭边跟在其他小朋友身后,像个“小尾巴”。他不太爱说话,只是一个劲地抽泣。刚开始,其他小朋友还会主动安慰、询问。可时间久了,其他小朋友有些失去耐心。教师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满满边哭边拉着小朋友的手,要求道:“你陪我!”可是被要求者立刻跑开,满满则追在他们后面满教室地跑。
在引导幼儿共读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后,教师举办了“情绪分享会”。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分享的方式——语言表述、图画表征或动作表演,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近期经历过的或记忆深刻的情绪瞬间。幼儿分享的内容与生活紧密关联。如因为打碎妈妈的花瓶而害怕,因为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岛上玩而开心,因为妈妈要离开自己出去工作而生气,因为上幼儿园看不到奶奶而难过,因为躺在床上睡懒觉而感到平静……幼儿在分享和聆听过程中,理解到情绪是可以说出来,是可以被他人理解和包容的。在“情绪分享会”中,幼儿的情绪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幼儿喜欢说、愿意说、主动说。
(三)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能力指运用一些方法,如自我安慰、注意力转移、问题解决等,使自己的情绪(主要为消极情绪)得到消解和释放,恢复稳定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小班幼儿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行为易受消极情绪的影响,情绪调控策略有限。
案例3:“我不要!”
果果经常说“我不要”,总是躺在地上边打滚边喊着“我不要”。一天,果果和小组长睿睿产生争执,他们为“由谁送积木框”互不相让。果果抢不过睿睿,大哭起来:“睿睿不让我送积木!”老师安慰道:“没关系,下周你当小组长就轮到你送了!”果果的情绪大爆发:“哼!我不要!”随即倒地打起滚来。
在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中,小怪兽被各种各样的情绪搞得乱七八糟。但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将自己的情绪按照颜色分类,装进小瓶子里——黄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伤心,红色代表生气,黑色代表害怕,绿色代表平静。小班幼儿对各种颜色分别对应何种情绪具有浓厚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情绪瓶”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情绪调节手段。“情绪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选择、表征、交流的功能,幼儿在选择中可以转移注意力,宣泄情绪,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
三、反思
从上述教学实践中,可以提炼出依托绘本提升小班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策略,包括开放型策略、迁移型策略、分享型策略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以绘本为原点:开放型策略
开放型策略是指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以非评价性方式接受幼儿的想法、建议和行动,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策略。情绪管理教育涉及人的心理,与情绪相关的话题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没有标准答案。教师是幼儿情绪的观察者和倾听者,师幼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开放型策略能鼓励幼儿勇敢表达,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情绪。
教师可以以绘本为原点,将理解性阅读作为幼儿情绪管理教育的切入口。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幼儿阅读的情绪类绘本,如《我的情绪小怪兽》《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生气汤》,并将集体阅读与自主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在引导幼儿聆听和阅读绘本时,幼儿可以通过讲述者的语言、语气、语调、神态、动作,以及画面中所呈现的角色特征、变化、色彩、笔触等,感受绘本中人物情感的跌宕起伏,了解应对情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以倾听、接纳、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幼儿共读,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组织幼儿讨论交流,促进幼儿从认知到情感的深层次阅读体验。
(二)从绘本到游戏:迁移型策略
迁移型策略是指在绘本阅读后,教师鼓励幼儿以游戏形式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是一种经验迁移的策略。情绪管理教育追求知行合一,但“行”的重要性远胜于“知”。幼儿从行动上发生改变,可以体现情绪管理教育成效。教师是促进幼儿经验迁移的支持者,可以为幼儿提供空间、材料及精神上的帮助。
游戏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幼儿生活,从绘本到游戏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绘本的情节内容创设情感性的游戏情境,提供游戏材料,如纸笔、道具、服装、头饰等,使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增强情感体验。在阅读《我的情绪小怪兽》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增添“情绪角”这一情感性游戏区,提供情绪瓶、五色彩纸(分别对应不同情绪)、画笔、交流桌等,幼儿可以记录自己的情绪,选择说出来或直接揉成团投入情绪瓶中。小班幼儿爱好模仿,还原性的场景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搭建平台。在“情绪角”,幼儿可以自由表达和调节情绪。
(三)从个别到集体:分享型策略
分享型策略是指在集体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分享内心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同伴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是一种情绪共享的策略。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与爱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情绪分享有助于幼儿表达,幼儿在倾听、接纳、积极回应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表达到分享,幼儿可以提升情绪表达的清晰性和理性。
分享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幼儿在尝试表达、抒发内心的同时学会倾听、理解,可以提升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创设幼儿愿意分享、敢于分享、乐于分享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情绪分享欲望。例如,以情感性游戏区“情绪角”为基点,拓展面向集体的“情绪分享会”和面向个别的“情绪悄悄屋”。在“情绪分享会”上,幼儿可以以图画表征的形式记录情绪事件,同时,教师可以将幼儿的图画作为学习过程性材料放入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中。幼儿可以倾听其他幼儿讲述自己的情绪故事,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情绪悄悄屋”是个别化的情感分享基地,如果幼儿不愿将情绪在集体面前表达,则可以邀请教师或同伴进入“情绪悄悄屋”,分享自己的秘密。情绪分享活动可以给予幼儿表达和交流情绪的机会。
四、结语
在学前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幼儿园课程逐渐走向园本化,而园本课程的进阶则是班本化课程的尝试。针对本班幼儿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而生成的班本化课程,往往更有问题上的针对性和实践中的适切性。“我的情绪小怪兽”是将课程进行班本化改造的教育实践成果。该课程着眼于本班幼儿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聚焦情绪管理能力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具备科学的儿童观、灵活的课程观及敏锐的洞察力,体察幼儿生活,保持对教育现象的敏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者,是一个情感领域宽阔的人,他能深刻地体验快乐和悲伤、痛苦和忧愁、愤怒和气氛。[6]通过班本化的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师可以倾听幼儿的情绪,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