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播音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24-05-16黄璐
黄 璐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西南昌 330000)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对传媒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传媒人才的基地,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一、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更加关键的、必要的、重要的核心价值,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主观努力,适应客观环境,既有核心价值观念的养成,又有良好的道德示范,指引着人们为了寻求个人能更好地生存而养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1]。
(一)职业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信念、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职业信念的核心是职业道德。2022 年4 月19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播音员主持人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要把职业道德作为立身之本,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加强思想自律和行为约束,看淡名利,抵制诱惑,净化“交际圈”“朋友圈”,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严守底线,不碰红线。播音主持属于大众传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良好的文化知识储备可以帮助主持人提升语言力量、增强表达情感。播音主持工作是对稿件内容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将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给受众的基本条件。
(二)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实践能力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运用播音的知识,通过有声语言来反映社会现象、表达情感。融媒体时代还要求媒体从业者有创新能力、社交互动能力、个性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受众接受节目的终端由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变成了APP 软件,但好的内容无论在哪种媒体上都会受欢迎。创新能力就是在播音的实践活动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思想、新理论的能力。在融媒体时代,社交互动是一个显著特征。在节目中与受众互动,有助于节目的进程;在节目下与受众进行互动,便于节目从受众的反馈中做出调整,也有利于选题的确定。播音主持人想要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大胆借鉴新媒体优势,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主持风格,完成播音人员向人格化IP 的转化[2]。融媒体时代,受众选择节目会更随意,能不能抓住受众的心,主持人是关键。主持人鲜明的风格会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在微博、公众号、订阅号上广泛传播,形成“口碑效应”,主持人成了节目品牌。
(三)人文底蕴是核心素养的灵魂
一个传媒从业者要具有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家国情怀。人文情怀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彼此认同的基础之上,是对人的根本关怀,追求的是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共情[3]。传媒人需要宣传真善美,应该分辨美丑,提升审美情趣,通过不同的媒介传播美的作品去鼓舞人、感染人。在融媒体时代,对国家的认同、民族自豪感,更为重要。只有明白为谁而播、为什么要播,才能知道怎么播好,从而更好地激发创作热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
二、融媒体时代培养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毕业从事的是传媒类的工作,肩负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大使命,对受众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更需要重视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符合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技能培训,忽视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相比于本科学校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技能的训练。播音当中强调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音只是表达内容的手段,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会导致学生忽视对稿件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产生用声音塑造情感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融媒体时代的到来,AI 主播应运而生。在技能方面,传统主播可能还比不过AI 主播。因为AI 主播不但掌握了熟练的播音技巧,基本上可以做到零失误、不休息,实现多语言播报、风格多样化,工作的稳定性很强。尽管AI 主播有种种好处,可依旧不能取代主播的位置,因为主播身上所具有共情能力、个性化表达、艺术性审美是AI 主播所不具有的。
(二)人培方案滞后,教学形式单一
1.课程设置没有现实与新媒体内容接轨
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是以培养传统媒体所需求的人才为主,没有将融媒体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纳入其中,导致课程设置等相对滞后。开设的课程还是以广播、电视等课程为主,没有涉及新媒体内容的课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针对新媒体平台生产出好的内容,如何将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进行二次编辑后放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这些都是与新媒体紧密相连的,不开设新媒体类课程就很难实现与岗位的接轨。
2.教材陈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现在所使用的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紧跟潮流。融媒体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产生,大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渠道获取信息,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呈现的方式也不同。上课的内容还是比较依赖教材,照本宣科、缺乏创新。
3.教学方式单一,融入思政方式生硬
播音专业的授课方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多,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比较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融媒体时代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政治素养,除了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外,专业课程思政也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主要抓手。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专业和思政两张皮的现象,思政并没有很好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当中。查考学生的方式还是笔试+口试的形式,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忽视个体差异,限制学生发展
融媒体时代主播都需要个性化的发展,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还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社会所需要是有鲜明个性的播音员主持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播报机器。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学大纲机械地开展教学,还不能完全做到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灵活安排课程内容,也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此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三、融媒体时代培养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优化策略
教育理念由从知识培养到能力培养再到现在的素养培养是在一直不断发展进步的,这种转变可以帮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对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需要。基于此,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一)改革教育方向,重视核心素养培养
虽然高职院校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但想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除了专业能力外,还需要人文素养、劳动精神、审美情趣、职业道德等核心素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考虑融媒体时代对传媒人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核心素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严密课程体系,严格课程标准
在课程设置方面,设置新媒体课程、媒介素养、美育相关课程,培养学生对媒介环境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增加新闻类、口语表达类专业课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产业需求并对接“1+X”证书制度。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例如商业主持、婚庆主持、少儿口才、有声书录制等课程,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与实际的工作需求接轨。
2.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首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完善教学团队结构。一是教师到相关行业进行轮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进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只有对行业的发展清晰明了,了解行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才能在课程当中加入职业规划及个人未来发展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环境。二是聘请行业专家组建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和创新教学团队。其次,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即专业课教师+企业教师。学校教师讲授专业课程,企业教师将一线经验、岗位需求、企业文化等传递给学生,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一线,直接进行现场的实践教学。以配音课程为例,教师就可以直接带学生进入有声书录制的企业,进行现场授课,并录制有声书,达到播出条件的,可以直接投放到平台上。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尝试探索订单班模式。尝试推动合作企业共建专业,探索为企业量身打造岗位所需人才,共编产教融合教材,建立集生产经营、教学实训、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实践平台,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就业方向之一是博物馆讲解员,学校可以与博物馆共建专业,形成订单班,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博物馆工作。订单班的学生除了专业课程外,还需要跟着学习博物馆讲解员学习所要掌握的技能。这样的话,学生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免去了岗前培训的环节。
3.创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一方面,创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潮流。教学内容不应该受到教材的限制,在保证理论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安排最新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电视制作节目时,可以尝试选取成功的网播节目,对比网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异同,总结成功经验,并将其作为节目创新的依据,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参与到播音实践当中,可以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在实践中通过表演、创造,进而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在集体活动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进而丰富情感、充实心灵,培养自信心。组织学生建立并运营公众号,提升学生社交互动能力。在公众号定期推送学生的音视频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公众号在平时也会根据主题推送相关文字内容,提升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能力。
4.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评方式
首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由灌输型向探究型转变,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运用VR 技术构建虚拟场景,将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专业基础课中引入VR 技术,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复杂场景可视化;专业核心课中引入VR 可以构建真实场景、帮助理解激发共情,增强体验感、加大互动性。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教学、案例分系等方法,在互动中融入和展现人文底蕴,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工匠精神等。其次,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步提升。将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做到德技兼修、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学生抗打击能力,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改变考评机制,全面测试学生专业素养。充分利用媒介平台,改变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考核中引进媒体从业人员、企业工作人员一起打分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或比赛中,参加或者获奖都可以折合不同的成绩。
(三)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音色、性格、表达能力等方面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大胆创作,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性、播音技巧与作品更好的结合。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水平参差不齐,有“标签”才能被记住。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育人目的。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媒体间的界限感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顺应时代发展,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多元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