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社交空间及社交活动调查分析
2024-05-15毕可心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041
毕可心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041)
1 前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入,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是一种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要处于完好的状态。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其相关研究也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社区是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加强社区环境的建设是促进老年人进行社会交往活动和体力活动、改善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现有的理论研究认为,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以及承受外来环境影响脆弱性的增加,社区建设环境的优化成为老年人社会活动和健康的重要课题。鼓励老年人主动参加社会交往活动,能够让老年人减少抑郁,增强自我价值感,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记忆力与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因此,本文针对社区的公共空间与社区老年人社交活动问题展开研究,以探讨老年人社交生活需求和社区未来可持续优化模式为目的,期望对改善老年人社交活动空间提供建议和参考。
2 研究背景
2.1 老龄化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 年的6299 万增加到2000 年的8811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 年,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 年将增加到7400 多万人,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石景山全面落实并积极应对国家人口老龄化战略,以实施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为抓手,大力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让全区老年人安享晚年。国际上通常把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达到7%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北京市石景山区已于2000 年步入老龄社会。2010 年6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达到13.5%,65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9.7%,老年人口规模和比率进一步扩大,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2 老年人社交需求
人类是社会性生物,人和人的生存以及发展都离不开这个社会。一个人想获得关怀和成就感等社会性需求,社交是必经之路。对于老年人而言,在失去了一些社会角色以后,仍能保持一个相对活跃的社会活动状态,则老年人的幸福感也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的帮助不仅是自我感知层面上,同时也会反映在生理层面。研究表明,缺乏社交活动的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概率会更高一些,是因为社交活动多的老年人获得了更多的认知储备,而认知储备的增加会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大脑功能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大脑活动。
本次调研的八角北路社区和鲁谷六合园南社区居住的老人大多系单位分房,社区内部有一定共同文化历史,居住在这样社区里的老人们大多社交情况良好。小区内的集体氛围良好,老人们有许多共同话题,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较少,新的社交关系建立比较容易。但社区因为建立时间较为久远,公共设施较为陈旧,不能够满足老年人日渐多元化的社交活动需求,近几年石景山的几个社区陆续进行适老化改造和公共设施更新,以丰富老年人社交空间。
3 石景山区社区适老化调研分析
3.1 八角北路社区
图1 八角北路社区区位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八角北路社区始建于1958 年,常住人口约10 万人,位列全区人口密度之首,目前为社区养老建设的示范区域。
图2 八角历史演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八角地区历史悠久,自汉代就有八角村,1997 年建筑公司在八角村西北角施工发现魏晋时期的壁画墓,说明古代就有人在这里生息劳作。
3.1.1 八角北路社区公共空间
图3 八角北路社区周边与内部功能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本次调研的八角北路社区位于八角街道办事处周围区域,北至八角北路,东至八角西街,南至八角路,西至古城东街,东西长约550m,南北长约380m。涵盖八角北路、特钢、公园北(北区)三个住宅区,另有八角街道、八角派出所、石景山区中医院、八角北路小学、幼儿园、八角文化广场、崇廉苑等单位和场所。
图4 八角北路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八角街道办事处此前已经针对八角北路社区、特钢社区、公园北社区品质社区的主干道及主要出入口进行了景观节点建设,对社区环境和部分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
在背街小巷的品质提升中,办事处重点打造了八角北路小学门前路和办事处门前路两条街巷,以高品质的理念和多维度的文化营造,树立了区域背街小巷改造的标杆。
图5 八角北路社区街道空间(图片来源:作者实地拍摄)
图6 八角北路社区老年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社区公共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社区老人大多选择位于社区中心公共活动广场进行文娱活动。在社区内有很多文化墙,广场和花园里有很多雕塑。这些人性化的空间设计符合社区时代记忆,既展示社区特色,又引发老年人共鸣,兼具功能性和设计性。
图7 八角街区功能圈和周边交通(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八角北路社区作为重要的通勤区域,车流人流密集,居住、办公、教育和商业功能齐全,涵盖人口众多,是八角街道的核心区域。区域交通属于典型的城市次干道围合区,片区内小街巷较多,构成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微循环。正因如此,早晚高峰时期人车较多,街道宽度较窄,再加上沿街停车较多,使得早晚高峰时段区域交通会出现拥堵状况。大多数老年人行动迟缓,噪音和路况会影响他们的听力和行进速度,并且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8 八角北路社区调研老人性别年龄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2 老年人行为与社交分析
本次八角北路调研共采访了30 位老人,发放问卷30 份,回收30 份,有效问卷30 份,其中16 位男性,14 位女性,大部分年龄段在60~65岁。
如图9,通过问卷采访可知老人们的外出目的以锻炼身体居多,接送孩子和娱乐放松其次,还有一部分是散步和结交朋友。
图9 八角北路社区老年人外出主要目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7~9 点八角北路社区外出老年人较多,社区广场和小花园的公共空间活跃度较高,主要的行为是健身、舞蹈、练剑、太极、乒乓球、散步、送孩子上学、晒太阳聊天,其中健身居多;12~17 点社区广场和小花园的公共空间活跃度有所下降,主要的行为是散步、晒太阳聊天,其中晒太阳聊天居多;17~21 点由于接孩子放学、饭后散步等原因,社区广场和小花园的公共空间活跃度又上升,主要的行为是健身、舞蹈、乒乓球、散步、接孩子放学、休闲聊天,其中散步居多。
3.1.3 社区公共设施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人大多每天都会使用社区公共空间,选择公共活动区域多是有充足的空间和座椅,同龄人较多,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公园与绿地,其次是医疗卫生设施。同时,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公共设施覆盖区域和功能类型全面,老人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价良好。
通过采访发现,部分老人反映社区的活动设施更新后的健身设施尺寸不适合老年人,要被迫更换活动内容。反馈给社区也并未解决,建议后续社区适老化改造可以多征集老年人意见,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图10 八角北路社区老年人行为活动与活跃时间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1 八角北路社区公共活动区域选择原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2 八角北路社区公共设施(图片来源:作者实景拍摄)
图13 八角北路社区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公共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4 八角北路社区公共设施评价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5 八角北路社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和老人选择停留的活动区域(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4 社区适老化改善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人认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问题较多的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停留设施。同时,基于前期的调研发现,老年人社交高频空间主要为公共空间中的微空间,这与空间要素及空间组合方式有关。按分布范围主要可分为三种,即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周边空间、景观绿化空间和社区道路人行空间。提升社区微空间的品质,可以有效地促进老年人的社交频率、扩大社交范围、提升社交空间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选取老人流量最多的社区广场制定问题菜单,分析这一区域的公共空间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图16所示。
图16 八角北路社区广场问题菜单(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提升社区广场空间品质,首先需要将场地现有的公共设施和空间存在的基本问题予以修复,如缺少照明需要加装夜间照明设备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社区公共设施的更新和提升,社区景观绿化空间品质的提升可以促进老年人的社区活动。
图17为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有待提升景观和优化后的景观效果对比图,可见维护和休整之后的街巷风貌更加美观宜居,报刊亭和快递箱这类功能性设施的加入,可以提升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和丰富度。
图17 景观修整示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 鲁谷六合园南社区
六合园南社区位于北京石景山鲁谷地区,始建于2001年10月。
图18 六合园南社区区位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1 鲁谷六合园公共空间
社区周边商场众多,交通便利,紧邻莲石东路,周边有银河小学、派出所、芳园六合市场、半月园美食街等,配套功能齐全。附近有八大处公园、石景山游乐园、北京射击馆、石景山法海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也有北京酥糖、漆雕、雕漆、绢人、景泰蓝等为代表的国宝级工艺等。
图19 六合园南一区社区周边与内部功能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1.1 公共空间改造
石景山区鲁谷街道六合园南社区改造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形成“一体化招标、一揽子改造、一本账统筹、一盘棋治理”的长效机制,引入老年会客厅、便民食堂等社区服务业态。
①立体停车楼改造
北京石景山的六合园南小区,由于车位严重不足,是众多老旧小区停车难的一个缩影。
改造中的六合园南小区升降横移原是小区内小广场,改造后,停车库顶层做了绿化,还嵌入了自行车停放和居民休憩等功能。如图20 右图为改造后的下沉式立体停车场,顶层是屋顶花园。
图20 六合园南一区社区平面导视图(图片来源:作者实地拍摄)
②适老化改造
此次社区改造还在社区核心位置设计了老年餐桌、社区食堂、社区理发和老年会客厅,这几个项目与立体停车楼形成社区的核心功能组团,集中了社区功能和老年人需求,促进了老年人社交活动,增加老年人集中活动的频率。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内老人与年轻人社交互动。在与年轻人的社交互动过程中,老年人因人生阅历和经验丰富,能获得尊重,提高老年人的自我认知,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降低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图21 六合园南一区社区适老化改造(图片来源:作者实地拍摄)
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社区的老年人目前使用老年会客厅的频率较低,原因是认为开放性不够,加上长期的生活模式,导致会客厅的冷清,建议后期社区可以多在会客厅举办一些开放类的活动,让老年人熟悉和真正使用。
3.2.1.2 老人活动公共空间
图22 六合园南社区老年人活动公共空间(图片来源:作者实地拍摄)
鲁谷六合南一区社区功能集中化管理,新增了屋顶花园,并且除了已有的社区活动中心和社区公共活动广场,还将老年会客厅建筑室外的小空间做成老年人休息、聊天的场所。
图23 六合园南社区老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4 六合园南社区老人选择停留的活动区域(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六合园南路社区老人大多选择位于社区中心地区的社区公共活动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文娱活动,更愿意停留在有游乐设施和休息座椅的地方。在社区内有很多彩绘文化装饰如图25 所示,为了让小区环境变得更美,社区就这面墙专门召开了老街坊议事会,倾听居民关于“小区换新颜”的设想,居民参与进来,为社区的景观提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25 六合园社区彩绘装饰(图片来源:作者实地拍摄)
3.2.2 老年人行为与社交分析
图26 六合园南社区调研老人性别年龄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本次调研共采访了30 位老人,发放问卷30 份,回收30 份,有效问卷30 份,18 位男性,12 位女性,其中大部分年龄段在70~75岁。
如图27,通过问卷采访可知,老人们的外出目的以锻炼身体、娱乐放松和接送孩子居多,购买生活用品和结交朋友其次,还有一部分是探亲访友和散步。
图27 六合园南社区老年人外出主要目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八角北路社区老年人7~9 点社区公共活动广场的公共空间活跃度较高,主要的行为是健身、遛狗、散步、送孩子上学、晒太阳聊天,其中散步居多;12~17 点社区公共活动广场的公共空间活跃度下降,主要的行为是散步、遛狗、晒太阳聊天,其中晒太阳聊天居多;17~21 点由于接孩子放学、饭后散步等原因,社区公共活动广场的公共空间活跃度上升,主要的行为是健身、散步、接孩子放学、休闲聊天、遛狗、外出买菜,其中散步居多。
图28 六合园南一区社区老年人行为活动与活跃时间段(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3 社区公共设施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老人们经常使用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社交活动,多是因为良好舒适的环境、充足的交流休息空间和同龄人较多,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文化娱乐设施,行政管理、医疗和社会保障其次。
图29 六合园南一区老年人选择公共活动区域原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0 六合园南一区公共设施(图片来源:作者实地拍摄)
图31 六合园南一区老年人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公共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2 六合园南一区社区公共设施评价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公共设施覆盖区域较集中,功能类型不够全面,大多数老年人认为生活周边地区无障碍卫生间较多且比较方便,现阶段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价良好,但也有一部分老人认为街道的设施和场地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3.2.4 社区适老化改善建议
由于距离社区整体改造时间较短,楼房都已做了隔热保温处理,社区环境也有了极大改善,公共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优化。并且经过社区改造,困扰已久的停车问题即将得到解决,社区居住品质变好。但仍存在停留设施和管理等问题,有待解决和优化。
图33 六合园南一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老年人社交空间与活动
4.1 老年人社区空间
根据老年人对社交空间的需求,将空间分为三类,即私密空间、小型交流空间和大型的群体活动空间。因此,在空间的设计上分静态活动区和动态活动区。
结合上文提到的八角北路社区和六合园南社区的适老化调研分析,发现老年人愿意去的社区活动空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大多数社区都会设置社区活动中心和活动广场,由于本次调研采样多在社区广场进行,所以得到的结果偏向老年人更偏爱开放性较大的活动广场,这些大空间使老人情绪更容易释放,并且在广场类的大空间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会更加频繁,社交圈也能够得到扩大。除了开放性的空间,人际交往中的相似性定律明确指出,每个人都倾向于和自己契合度高的人交往,这种相似性包括了信仰、兴趣、爱好等因素,每一种相似性都会产生一种吸引力。未来在设计老年人社区空间和活动设施时,可以让设计更具定制化,对适用人群的分类更加细致,会更易引发共鸣,产生分享欲。
图34 老年人社区活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和实景拍摄)
4.2 老年人社区活动
通过对石景山区两个适老化典型社区的调研,可以发现老年人社交参与的公共服务设施范围小、类别固定,主要是超市、药店、餐饮店、文体设施中的活动中心、医疗卫生站、托儿所、小学和银行等。主要社交的对象是邻里,老人间话题多、共性多、交流程度深。
除了老年人的日常社交,交通出行也是老年人在社区中的一种主要社交活动。步行是大多数老年人在社区内唯一的出行方式,因此步行安全、步行的空间体验、步行距离、合理的步行路线、道路的识别性都容易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心理状态。社区需要进行无障碍出行设计,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出行。像八角北路社区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穿行的社区,应该注意步行交通系统和机动车交通分离,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后续可以考虑道路封闭,减少外来车辆穿行,尽量避免老年人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5 老年人社区可持续优化模式
通过对老年人社区空间与社区活动的调查采访与分析总结,学习各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方式方法,并加以优化提升得到表1 的老年人社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表1 老年人社区可持续优化模式探究(作者自绘)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两个侧重点进行的策略和维护探究。问题导向注重修复问题,需求导向注重功能激活更新,后续维护需要居民和社区共同管理,共建宜居美好社区。未来这一模式还需要继续优化更新,随社区老龄化加剧产生的新问题进行修整升级。
6 结语
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深入了解社区环境对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的影响,对于建设老龄友好型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帮扶作用。老年人社交空间与社交活动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让老年人获得一个健康的生理状态,更希望以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为平台,从老年人行为需求探索出发,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丰富其精神世界。
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石景山两个老龄化典型社区存在的社区空间适老化问题,借助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进行深入研究。调查发现,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周边空间、景观绿化空间和社区道路人行空间,可以促进老年人社交活动的产生。注重街道美感塑造与服务设施协同发展也是对社区风貌美化的要求。同时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改造和适老化优化,提升归属感和参与感,以提升晚年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