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冠心病
2024-05-15杨凯
杨凯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研究发现,炎症、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环境暴露和病原体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据统计,全球三分之一的死亡人口和心血管疾病有关,其中80%来自发展中国家。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心血管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是巨大的,无论是直接的医疗保健成本,还是间接的成本。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冠心病,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肥胖和不良饮食等。因此,为预防冠心病,首先要解决这些风险因素。
提高对冠心病的认知
研究发现,健康知识水平较高的患者对冠心病预防及诊治的依从性更高。原因可能是这些患者更能意识到冠心病的危害性,对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更有信心;并且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克服负面情绪。为提高患者依从性,医护人员应给予健康知识水平较低的患者更多地关注和心理支持,提高其认知水平,使其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此外,患者应通过多种正规渠道多了解冠心病的相關知识,提高对冠心病的认知。
调整饮食结构
具体而言,人们早已认识到,饮食在许多慢性病的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全球不同国家和人群的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例如,据估计,在所有行为风险因素中,饮食因素对整个欧洲人口水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贡献最大。特别是,地中海饮食模式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其对一系列慢性病结果的潜在有益影响。几项观察性研究表明,随着对地中海饮食模式的更依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其他营养相关疾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更长,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地中海式饮食以蔬菜、水果、鱼类、全谷物和橄榄油为主,限制或避免大量含糖和盐的食物、酒精和含有部分氢化植物油的食物,已被证明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积极运动和减轻体重
据报道,7%~44%的冠心病由肥胖引发。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诱因,可使脂肪组织的扩张和重塑,引起局部组织缺氧,故减轻体重对预防冠心病大有裨益。建议1周进行3~4次30 min以上的有氧运动,同时改变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基础疾病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并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加不稳定。左心室肥大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会促进“冠状动脉储备”的减少和心肌耗氧量的增加。从临床角度来看,高血压患者应全面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以外动脉区域的损伤,以及冠状动脉受累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并且高血压患者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更高。另外,随着血压升高,血管弹性下降,常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应严格控制血压,定期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持续升高,可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加重心肌负荷,导致心肌损伤。需提醒,仅依靠空腹血糖测定会遗漏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而应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筛查的常规部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应积极采取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是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不同人群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类人如果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血管疾病的风险。还有研究表明,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之,监测血脂,严格低脂饮食,必要时口服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预防冠心病有益。
有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标志物和/或独立危险因素。严密监测血尿酸水平,控制尿酸低于6 mg/dL,可能对预防冠心病有益。
戒烟
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产生炎症反应,从而影响脂质代谢,引起血管内壁脂质沉积,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有必要戒烟,同时拒绝二手烟。
缓解压力
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不良心理因素(焦虑、抑郁)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然而,这些关联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的。心理应激在冠状动脉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分为行为机制和直接病理生理机制。如心理应激会增加负面行为,如酗酒、吸烟、不良饮食和治疗缺乏依从性。心理应激还会导致直接的病理生理过程,增加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研究发现,心理应激与血小板功能损害有关,包括血小板反应性增强和血小板产物的释放。过度焦虑和高强度的心理应激可诱发和加重冠心病病情,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不畅等症状,甚至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事件。
缓解压力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冥想是一种改善精神和情感健康的练习,教导从业者以非评判性的方式检查思想、感受和感觉,从而达到内心平静、身体放松和心理平衡的状态。
保证充足的睡眠
一项针对21个国家的研究表明,每天总睡眠时间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关联。其中,每天总睡眠时间为6~8 h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睡眠不足会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并且会升高血压。睡眠时存在睡眠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足,会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导致氧饱和度降低,心肌供氧不足。睡眠障碍可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伴有代谢异常,对心脏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