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发展及其与概念理解的关系研究

2024-05-15郭尚维高雅雯孙文涛郝嘉佳朱文凤刘妮娜

中小学德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层面程度概念

郭尚维 高雅雯 孙文涛 郝嘉佳 朱文凤 刘妮娜

摘 要 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词语联想测试,探究小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发展现状及其与核心价值观概念理解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生对核心價值观的认同程度随年级增长而增强,且不同层面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个人层面高于社会层面,而社会层面又高于国家层面;其对整体核心价值观的概念理解与认同程度呈显著正向预测关系,但具体分层时这一预测关系仅表现在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认同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存在显著增长,且其与整体概念理解存在相关,但二者在不同层面也可能相互独立。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认同;小学生;概念理解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4)04-0069-06

一、研究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称“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国民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生作为主要受众之一,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1]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指在情感上认可并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念,且能够主动将其融入日常行为之中。[2]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认同,培养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但是,综观已有研究,相较于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观研究,目前对小学生群体的相关研究数量明显不足,[3]且主要是考察小学某一个年级或不区分年级与中学生进行对比。②研究显示,个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会受其对概念本身的理解影响,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概念内涵是提高价值观认同与实践的基础。①然而,有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表演式认同”的现象,即高认同低理解,[4]这将会导致“知行”脱节的问题。这种“表演式认同”可能与个体受到社会赞许有关,又或是出于本能的从众心理和对权威的依附,将主流价值观作为一种“政治正确”被动认同。可见,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之间可能存在更加复杂的关系。而当前尚未有研究揭示小学生群体中二者之间的关系。

核心价值观本身作为一种高度抽象性的概念,具有缺少单一实体指示物、感知经验参与程度低,描述多个对象或实体之间复杂关系或状态等特点。②因此,个体的理解会存在更大差异,特别是对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有限的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更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发展现状及其与核心价值观概念理解之间的关系。其一,力求揭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现状和年级差异,并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提供参考;其二,从抽象概念的表征角度,考查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概念的理解与认同程度之间的关系,希望为学生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助力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建设。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天津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309名,五年级学生286名。经筛选后,参与认同度分析的有效数据有三年级223份(其中男生108人,女生115人),五年级232份(其中男生112人,女生120人);同时参与理解水平与认同度相关分析的有效数据共有254份。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改编自邓明智等人编制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量表,[5]力求使其题目表述适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该量表结合了心理测量学和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相比访谈式问卷,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效度。问卷旨在测量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各个概念的认同程度,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12个概念共48道题,分别为富强3题、民主5题、文明4题、和谐3题;自由2题、平等4题、公正3题、法治4题;爱国8题、敬业4题、诚信4题、友善4题。问卷要求学生选出自己对于题目描述的赞同程度,采用5级计分,1为完全不同意,5为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认同程度越积极明确。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

在核心价值观概念的理解方面,采用词语联想测验。由于每一个核心价值观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已有研究仅从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程度或个别含义去测量理解程度,难以囊括概念的所有内涵。此外,由于价值观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对情境的依赖性非常强,脱离情境的抽象概念意义相对模糊。因此,本研究创新性地从心理语言学视角,基于概念表征的词语关系理论[6]和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算法[7],来量化小学生对其理解的发展变化。具体研究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与每个核心价值观概念相关的词语。指导语要求学生为每个概念最少写出5个答案,由于学生未能有效完成,最终基于被试最先联想到的前3个词语量化概念的理解情况。量化方式如下:基于大规模语料库所计算的语义空间模型[8],计算每个概念与其3个最高联想词语之间的平均语义距离值,将其作为被试在该目标概念上的理解得分。

(三)数据分析

运用SPSS2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python进行语义距离计算,R语言进行数据整理和绘图。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的发展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卷每一道题目的满分为5分。因为每个价值观包含的题数和每个层面包含的题数均不一样,因此,分析采用所有项目的平均值(相关的题目总得分除以题目数量)作为计算指标。

(1)整体上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在核心价值观整体的认同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儿童的核心价值观整体认同程度的得分高于4.5 (满分5分),同时存在年级间差异,表现为五年级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三年级(t(453)=-6.630,p<0.001,d=-0.624)。

(2)三个层面间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對认同程度进行2(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3(核心价值观层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核心价值观层面的主效应显著,个人层面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国家层面,F(2,906)=228.721,p<0.001,ηp2=0.336。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453)=45.874,p<0.001,ηp2=0.092),五年级(M=4.704,SD=0.305)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三年级(M=4.500,SD=0.455)。核心价值观层面和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F(2,906)=6.716,p<0.01,ηp2=0.015),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五年级的认同程度都显著高于三年级(ps<0.001)。(见图1)

(3)各个层面内价值观认同程度的年级差异分析

在国家层面,进行2(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4(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主效应显著(F(3,451)=129.029,p<0.001,ηp2=0.462),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453)=42.558,p<0.001,ηp2=0.086),五年级(M=4.586,SD=0.342)的认同程度比三年级(M=4.339,SD=0.475)显著更高;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3,451)=3.210,p<0.05,ηp2=0.02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四个价值观上,五年级的认同程度均显著高于三年级(ps<0.001)。

在社会层面,进行2(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4(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主效应显著(F(3,451)=22.270,p<0.001,ηp2=0.129);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453)=28.984,p<0.001,ηp2=0.060),五年级(M=4.640,SD=0.373)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三年级(M=4.402,SD=0.511);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F(3,451)=13.032,p<0.001,ηp2=0.080),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除了公正以外的其他三个价值观上,五年级的认同程度均显著高于三年级(ps<0.01)。

在个人层面,进行2(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4(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主效应显著(F(3,451)=10.455,p<0.001,ηp2=0.065),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1,453)=19.161,p<0.001,ηp2=0.041),五年级(M=4.887,SD=0.200)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三年级(M=4.759,SD=0.379);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见图2)

(二)小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与理解变化的关系

(1)核心价值观整体认同程度与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理解的关系

核心价值观整体认同分别与核心价值观整体和各个层面上的理解的相关分析显示:整体理解和整体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具体到各层面上,发现社会层面理解和整体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而国家和个人层面的理解与整体认同不存在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整体理解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整体认同(β=0.138,p<0.05,R2=0.019),其中的社会层面理解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整体认同(β=0.253,p<0.001,R2=0.064)(见表2)。

(2)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上认同程度与理解的关系

分别分析核心价值观各个层面理解与认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社会层面上,理解和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在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上,理解和认同的相关不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社会层面的理解可显著正向预测社会层面的认同(β=0.162,p<0.05,R2=0.026)。(见表3)

(3)社会层面认同与其各个价值观理解的关系

进一步将社会层面认同分别与其各个价值观概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解水平做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自由和法治的理解分别和社会层面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ps<0.01),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自由和法治的理解可显著正向预测社会层面的认同(自由:β=0.221,p<0.001,R2=0.049;法治:β=0.227,p<0.001,R2=0.052)。(见表4)

四是使互联网成为促进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力工具。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和流行文化,且网上信息具有碎片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特点,而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多方信息的影响。我们应该全面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虚拟空间,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网络文化,使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领地。

参考文献:

[1]王燕晓,吴练达.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关键环节[J].中国特殊教育,2020(01):3-6.

[2]何美子.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0.

[3]李炜.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变化和差异[J].青年研究,2021(03):16-30+94.

[4]裴秀芳,郝慧颖,安彩红,等.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德育,2015(15):10-15.

[5]罗敏,王英.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9):16-20.

[6]隋璐璐,李晓雪.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J].北京教育(德育),2021(02):16-21.

[7]本刊记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理论前沿问题——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2):15-22.

[8]赵诏.基于认知图式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以艺术类学生为调研对象[J].未来传播,2021,28(02):90-97.

[9]曹格,石中英.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问卷调查:学生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6-31.

[10]隋璐璐,李晓雪.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J].北京教育(德育),2021(02):16-2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①本研究获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编号:CBE210093)资助。

②参见曹格,石中英,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项问卷调查:学生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16-31;裴秀芳,郝慧颖,安彩红,等.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教育对策——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德育,2015(15):10-15.叶松庆,胡光喜.“三力同构”视角下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为例[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4(05):44-52;罗敏,王英.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9):16-20.

①参见:隋璐璐,李晓雪.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J].北京教育(德育),2021(02):16-21;本刊記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理论前沿问题——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12):15-22.

②参见BORGHI A M,FLUMINI A,CIMATTI F,et al.Manipulating objects and telling words:a study on concrete and abstract words acquisition[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1(2);MARSCHARK M,PAIVIO A.Integrative processing of concrete and abstract sentence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77,16(2);王晓莎,毕彦超.抽象概念语义表征的认知神经基础研究[J].生理学报,2019,71(01):117-126.

猜你喜欢

层面程度概念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