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诗文
2024-05-15刘诗琴
刘诗琴
内容介绍
八百里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烟波浩渺,横无际涯。它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遗址遗迹星罗棋布;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诗赋文章千古传诵;它沃野千里,泽被苍生,用实力诠释着“湖广熟,天下足”。
洞庭汤汤,水色茫茫。千百年来,洞庭湖及湖湘大地的山山水水与无数文人墨客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屈原、贾谊,为后世树立了理想人格的丰碑;李白、杜甫,为后世描绘了浩渺苍茫的洞庭美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犹如黄钟大吕,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
精品展示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赏读
词人借描写洞庭湖的宁静氛围、水月光影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以及仰望辽阔星空时所触发的奇特想象,体现了自己肝胆如冰雪、心胸无挂碍的精神境界。
上阕写月景,突出了它的澄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素月”指皎洁的明月,“明河”指明亮的银河。在洞庭湖这面光滑透明的镜子里,词人看到了倒映出来的星空。月亮把光辉分了一半给湖水,银河把身影倒映在湖中。天上水中都是如此的清澈通透,没有一点隐藏,没有一点污垢,这哪里还是单纯的写景呢?这一句分明表达了士大夫对自我人格和节操的歌颂,表明了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想到环境与心境竟如此相同,词人不免会心一笑,所以觉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下阕着重抒情,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应念岭表经年”是由上阕所写洞庭湖的景色而想起自己在岭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同样的光明磊落。“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词人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转回当前。如今虽被免职,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乃全词情感的高潮。最后两句更显词人艺术手法的高超:“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不知今夕何夕”用了苏轼《念奴娇·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这两句作為全词的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洞庭一角(节选)
◎余秋雨
一〇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被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即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观被写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观。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范仲淹确实是写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
于是,浩渺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了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吕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惜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麤。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真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仙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是一种音符。
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一个洞庭湖搅得神神乎乎。至少,想着他,后人就会跳出范仲淹,去捉摸这个奇怪的湖。一个游人写下一副著名的长联,现也镌于楼中: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史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泪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他就把一个洞庭湖的复杂性、神秘性、难解性写出来了。眼界宏阔,意象纷杂,简直有现代派的意韵。
(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
●赏读
当景观被写入文章后,文章又化为了景观,这是《岳阳楼记》与洞庭湖的共生,也是很多人对洞庭文脉认知的局限。作者却在《洞庭一角》中带我们突破了这一限制,重构了对洞庭湖文学语境和文化意义的认知。洞庭湖是小还是大?它是一个天下,更是一个宇宙。在这里,不仅有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有吕洞宾三醉朗吟的仙风道骨,还有杜少陵的无言绝唱;有历史的无言,有地理的纵横,更有无尽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