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重塑探析

2024-05-14王道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设计优化公共空间城市更新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与旧城区之间矛盾的重要措施。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须以城市环境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为核心,积极开展公共空间重塑,建设高标准的社交场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条件。鉴于此,重点围绕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空间重塑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相关理念,其次分析公共空间的重塑原则,最后探索重塑路径及形式,提出整合城市公共空间组织秩序、重塑城市公共空间交通体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体系、重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意象等策略,以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更新;公共空间;设计重塑;设计优化

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做好城市更新工作,使城市焕发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要通过科学设计与合理改进,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成效,提高公共空间的质量。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部分城市在城市公共空间重塑方面忽略了城市更新理念,未基于城市更新需求,科学设计重塑方案,导致城市重塑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无法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因此,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空间重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更新与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重塑概述

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项必要活动,具有持续性、针对性、差异性、创新性等特征。当城市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时,就需进行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以计划性改建为核心,通过改善、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丰富完善城市各项功能,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强城市的宜居性。此外,城市更新以再开发、整治改善和保护为基本方式,不同地区的城市往往有着差异化的有机更新目标与需求。近现代城市更新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本主义指导着城市更新活动的规划与执行,使城市更新不仅具有人本性,还具有发展性。纵观我国城市更新的具体实践,其首要步骤往往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危房改造,并在渐进式城市更新中逐渐加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美化等活动,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是我国现代城市更新的主要特征。

公共空间重塑具有重塑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以及提升公共空间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在公共空间重塑过程中,城市规划人员不仅要注重节约用地,开展人性化城市建设,还要加强历史遗迹保护、工业遗产空间重塑、地域文化表达等,并以公共空间重塑为载体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用地类型丰富,如公园、动物园、游乐场、专项绿地、广场、步行街等,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它们是城市居民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高质量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目前,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以步行街、体育场以及旅游景点为热点,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学习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城市记忆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二者内在关系

城市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环境,还是人文历史环境,都是城市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在城市发展中,城市更新不可避免,做好城市的有機更新是增强城市生命力、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在城市更新期间,深化公共空间更新十分必要,此项工作重点在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由此可见,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重塑有着密切关联,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在城市更新要求与观念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公共空间重塑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今,城市建设已经走入存量更新时代,这一背景下的城市更新重点在于实现既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更深层次开发城市既有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改善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体验。此时,做好公共性、日常性的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至关重要,存量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重塑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要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的重点,并遵循城市更新理念,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的原则

第一,可持续性。该原则要求人们做到科学运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土地功能及多样性的基础上,减少资源浪费。具体可通过合理规划,尽量保留现有土地,并优化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可持续性原则的要求下,相关人员要遵循能源和资源节约理念,加强对节能减排及资源重复利用的关注。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加大对节能技术的使用力度,包括雨水重复应用、资源收集等,并积极鼓励市民低碳交通,以此减少环境污染。此外,公共空间重塑还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在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基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实际诉求,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及结构的运用,使所有公共空间设计都能面向不同人群。在此基础上,城市规划还要注重平等性,并在兼顾包容的基础之上,营造良好的社交文化氛围,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第二,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要注重环境的舒适性,可基于人们的感官需要加强设计。例如:在景观设计中,应增加绿植元素,优化人们的视觉体验;在声音环境设计方面,要尽量降低噪音污染,营造和谐的区域环境;在座椅设计方面,要基于人体工程学原理,确保其舒适度。除此之外,还要确保所有的服务和设施都能满足便捷性要求。例如:设计一些便捷的交通站点,并提供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设施,营造安全可靠的通行环境;在公园广场中,增加监控、照明等设施,加强夜间的安全性,并科学设置交通标识,以此保障行人的安全。

第三,灵活性与多功能性。该原则是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核心,要求公共空间规划应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求,以最大程度运用城市资源,并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未来城市变化科学调整空间布局,使其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要,例如设置一些临时活动场所及多功能区域,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此外,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还要设计不同用途的空间,例如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士的需要[2]。

三、基于城市更新理念的公共空间重塑路径

(一)整合城市公共空间组织秩序

在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的过程中,空间整合设计十分关键,其核心是营造整体秩序,确保设计方案满足用地需求及结构需要,继而为后续建筑及外部空间形态分级提供参考,使结构、区域形成统一整体,提升规划的整体质量。在此过程中,应科学开展关联与耦合分析,并基于当前公共空间形态与状况进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多要素集合的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进而解决当前道路、建筑、绿地等各层面优化的矛盾,确保整体结构重塑形态层次分明、相互关联。

例如在德国柏林文化广场设计中,设计师插入了方塔形的圣经博物馆,以此为轴线关联室内乐厅及其他乐厅。此设计不仅将国立图书馆等空间引入了文化广场,而且使博物馆、美术馆形成统一整体。目前,德国柏林文化广场已成为公共空间更新及结构重塑中非常典型的案例。鉴于此,我国相关设计师在结构层级方面也要进行整合,明确不同层次的秩序,确认积极与消极空间,从而打造层级明确的空间单元,建立完善的空间秩序。在此过程中,设计者要关注造型实体设计,营造科学的空间。具体来讲,可通过关系互换及实体造型限定等形式来营造科学的空间形态,为空间结构重塑创造良好条件[3]。

(二)重塑城市公共空间交通体系

交通设计是连接人地关系及城市空间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城市的运行效率,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价值息息相关。在交通整合过程中,不仅要将步行与机动交通进行合理优化,而且要关注地上与地下空间的资源整合,并将推进公共活动发展作为核心,确保各空间体系能够相互协调。例如,可以将广场上部区域设计为步行区,下部区域设计为公交汽车区。这样便可确保步行和机动交通互不干扰,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换乘、购物的需求。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确保逻辑的可行性。例如,可将重点放在步行系统资源整合方面,加强对绿色理念的运用,通过步行系统优化等形式,降低人们对汽车的依赖程度,以此保障空间形态整合及公共空间结构重塑的整体成效。地上地下整合是指通过优化交通流线等形式,提高空间交流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要确保各大设施相互联系;另一方面,要提升步行系统及其他交通线的运行效率,同时加大对地下空间的使用力度。例如设置地铁站点、大型停车场等,以此降低城市大流量的运输难度,保障公共空间交通体系的完整性。

(三)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体系

城市公共景观不仅是空间轮廓建设的关键,还是强化居民视觉感受的重点,因此要突出结构布局,展现出城市的艺术风格。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应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基于整体布局架设不同层级的景观体系,从而构建合理、具有特色的人文环境。在具体优化工作中,要从景观美学的角度分析景观价值,确认景观设计的位置和轮廓,并基于城市观赏点的特征以及景观线路、交通体系进行设计,确保景观设计符合实际组织工作的需求,进而提升城市的美观度。

(四)重构城市公共空间意象

城市公共空间意象主要包括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在意象塑造的过程中,需精心布置标志性建筑,例如街道、广场、标志性区域等,从而打造良好的城市意象,为人们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空间重塑主要是针对空间形态和场所特征进行综合把握。人们在感知城市空间的过程中,会基于当地的城市街道及居住观念形成意象特征。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意象塑造的过程中,也要确保可识性。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有意义的建构,增强人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使公共空间更加具有人情味,强化城市空间的艺术性[4]。

四、不同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形式

(一)城市公共广场重塑

公共广场包括历史广场、主题广场、文化广场等不同形式。其中,歷史广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现代化体现,因此要基于城市历史文化内容,将其融入城市空间设计中,实现文化、时代共存,强化城市记忆的厚度与深度。主题广场是城市中较有特色的场域,主题不仅能够为广场赋予独特氛围,还能够引导人们在广场上的行为和活动。文化广场是某一时代文化或重大事件的当代展现,例如西安雁塔区的大雁塔北广场。它是基于唐代文化而建造的公共空间,内有大量唐风建筑及园林景观,是西安古都的重要体现。此外,文化广场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设计过程中要强化其育人价值,不仅要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还要基于当代现状重新建构和创新文化内容,进而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

(二)城市公共公园重塑

当前,我国在公共公园空间设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遵循公共共享原则,经常以单一的休闲公园存在,导致公园的功能性不足。在后续的城市公共公园重塑中,要基于当代审美标准,强化公园的文化艺术性、娱乐性、休闲性,加强共享元素的使用,从而使公园与城市生活相融合,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

(三)城市公共建筑重塑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基于城市更新理念的城市公共建筑重塑应保护好现有的历史遗存,不可以对现有建筑进行简单的拆旧换新,而是要通过资源整合及规划设计,将历史建筑与产业体系相关联,从而拓展公共空间,使建筑体系能够更好地展现城市文化。

(四)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重塑

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重塑是城市建设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很多一线城市虽然已经引入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但是依旧与国际大都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在伦敦,即使一个很小的博物馆或美术馆也会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功能。因此,在我国后续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重塑中,要补充现有的缺失,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内增设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区域,并加大公共区域的管理力度,从而带动城市文化发展。此外,还要不断基于时代发展特征融入文化设施,以此保障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的整体质量[5]。

五、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重塑已经成为凸显城市美学、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公共空间重塑成效直接影响城市的审美质量及文化高度,因此必须加大对城市空间重塑理论分析的力度,基于城市更新背景需求,科学进行空间组织、空间交通、空间景观、空间形态的优化,并借助广场、公园、建筑、文化设施重塑等形式,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整体美观度,为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格调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倩.城市公共空间更新重塑社区活力的策略探讨:以无锡蠡湖金城湾环境整治更新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3(25):110-112.

[2]蒋凯蓉,籍天扬,徐颉含.论后工业景观设计如何重塑城市活力:上海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二期解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6):125-127.

[3]林崇华,高玥,尹肖倩.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城市高架桥下公共空间活力重塑:以天津市天河桥下空间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3(3):58-60.

[4]方雄斌.重塑滨水公共空间,激发城市活力:以闽江两岸公共空间开放贯通规划为例[J].福建建材,2022(6):45-48.

[5]卢峰,王振文,陶陶.分割与连接:城市再生视野下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重塑,以重庆主城区为例[J].世界建筑,2021(6):28-31,126.

作者简介:

王道玉,建东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优化公共空间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空调自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