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美学思想的社区文化规划

2024-05-14刘冠鹏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社区规划社区文化

摘 要:近年來,以社区生活圈为代表的社区层面的规划建设逐渐成为重要的实践方向,重点关注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但对于社区文化的关注有所欠缺。社区文化是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基于城市美学思想,提出三种社区文化层次及规划策略,包括“特色社区文化——城市历史的审美再现”“特色社区活动——文化归属的审美参与”“特色文化资源——多元共享的审美互动”。以上海市长海路街道社区生活圈规划为例,阐述基于三个社区文化层次的社区文化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期为社区层面的文化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城市美学;社区文化;社区规划;社区生活圈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及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社区层面的规划建设逐渐成为重要的实践方向。其中,社区生活圈规划在各地广泛开展,旨在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打造便捷、舒适、具有特色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福祉[1]。然而,目前的社区生活圈规划大多关注社区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类型与可达性的优化[2-3],对于社区文化的关注还有所欠缺。社区文化的营造有利于培育社区精神,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社区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4]。社区文化与城市美学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基于城市美学相关理论,提出社区文化的三个不同层次和规划策略,并通过具体规划案例对其实践方法和实施路径进行阐释。

一、社区文化特色的美学层次构建

(一)城市美学与城市文化

城市美学作为城市规划与美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理论,正逐渐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并在社区生活圈规划及实施中,关注城市环境的审美品质和人文价值[5]。目前,城市建设也逐步走向精细化空间设计,要求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城市审美也要得到提升[6]。此外,在城市发展中,不仅要发现城市之美,还要研究城市之美,更要创造城市之美[7]。因此在规划中,应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融入美的原则,提升城市环境的审美体验。城市文化与城市美学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历史的审美再现。城市社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这些是构成城市美学的重要元素。在社区生活圈的规划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历史资源,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美感。

第二,文化归属的审美参与。城市美学思想强调居民的审美参与和文化活动。在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和实施中,应基于特色文化活动进行发扬和设置,不仅要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还要能促进社区内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第三,多元共享的审美互动。城市美学思想提倡多元共享的审美互动,在规划及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角度的需求和特点,通过多元共享的审美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社区文化的三个美学层次

在社区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中,应着重思考创新、文化、智慧的城市发展趋势[8]。同时,相关部门也针对存量规划提出“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的理念,该理念成为新时代城市更新的发展诉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只有讲好历史文化故事,创新表达方式,才能把城市文化故事书写得更精彩、传播得更广泛、影响得更久远[9]。因此,在社区生活圈规划及实施中,充分考虑区域文化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城市美学与城市文化相联系的三个方面,提出社区文化的三个美学层次。

层次一:特色社区文化。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是社区的宝贵财富,应该在社区生活圈规划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和保护。

层次二:特色社区活动。在社区生活圈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活动,并尽可能地进行保留和传承。

层次三:特色文化资源。不同地域内可能有多方主体,主体之间的文化资源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生活圈规划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使各个特色文化资源之间更好地协同共荣。

(三)基于三个文化层次的社区规划策略

基于以上理论,在社区生活圈规划中,充分考虑区域文化特色和城市美学思想是打造和谐、宜居社区的关键。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将历史和文脉融入规划布局,可以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风貌及社区活动。同时,遵循城市美学原则,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协调,可更好地提升社区整体的美学品质。规划策略可基于以上分析,从三个方面综合展开:第一,特色社区文化——城市历史的审美再现;第二,特色社区活动——文化归属的审美参与;第三,特色文化资源——多元共享的审美互动。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打造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充满美感的宜居社区,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二、社区文化规划的实施路径

——以上海市长海路街道为例

长海路街道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特色的社区文化底蕴,在近代曾被规划为“大上海计划”中的市中心区。同时,长海路街道以体育文化为特色,坐拥上海体育大学、黄兴体育公园、江湾体育场等形成的社区健康纽带。此外,长海路街道内的资源丰富,包括部队资源、医疗资源等。这些资源皆为社区生活圈规划提供了重要支撑。

要提升市民和游客对“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的感知度,就应该连接起这些特色文化源空间和拓展空间[10]。本文以上海市长海路街道为例,通过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居民需求,结合城市美学的理念,提出并验证一系列规划策略,尝试打造既具区域特色又充满美感的宜居社区,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促进社区发展。

(一)特色社区文化——城市历史的审美再现

上海市长海路街道拥有百年历史积淀,基于特色社区文化,充分发掘其历史文脉,形成社区生活圈规划,打造特色历史项目,让城市历史文化魅力长存。

1.规划基础:充分发掘历史文脉

在历史文化遗产方面,上海市长海路街道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古迹。这些建筑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历程,是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特色方面,长海路街道地处黄浦江畔,紧邻杨浦大桥,既有老式里弄的生活气息,又有现代化住宅区的便捷舒适。这种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为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2.规划策略:传承历史,文化自信

将“传承历史,文化自信”作为规划策略制定的总体思路,在探索长海路街道历史底蕴的同时,鼓励老旧社区各方参与改善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增加便民服务、历史宣传栏、健身点等,设置专门面向儿童、老人的便民服务设施,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老年人助餐服务等。让更多人在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了解历史建筑的魅力和内涵。

3.规划发扬:形成特色历史项目

将特色历史项目作为社区生活圈规划的落地亮点,依托长海路街道一系列历史文化资源,规划打造一条历史文化特色骑行路线,途经重要文化点位,让居民和游客都能在人文游览中放松身心,更让骑行者沉浸在长海路街道的历史文化魅力中。

(二)特色社区活动——文化归属的审美参与

1.规划基础:特色体育活动资源

丰富的体育运动资源是社区活动的保障,规划创建社区级配套体育设施的同时,可对重要体育设施点位及其周边进行更新改造,结合学校、公园等场所并对市民开放。因此,上海市长海路街道具备打造全天候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示范点的规划基础。

2.规划策略:以体促健,打造健康社区

将“以体促健,打造健康社区”作为规划策略制定的总体思路,致力于构建“社区体育网络”计划,通过上海体育大学、黄兴体育公园、江湾体育中心与社区的合作,设立全覆盖、网络化的社区全民体育点位。另外,引入专业的健康导师,增设一系列针对特殊人群的健身项目,如老年人健身、青少年体育锻炼等。同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提升,通过宣传体育运动和健康饮食等方式,全方位支持社区健康体育的发展。

3.规划发扬:形成特色活动项目

以街道内重要的体育设施为中心,打造上海市中心区内门类最齐全的社区体育网,按照创建“社区级奥运会”的标准进行规划配套,形成特色活动项目。同时,将社区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形成全覆盖、多层级、各有侧重的立体化社区生活圈特色活动体系。

(三)特色文化资源——多元共享的审美互动

长海路街道的多元主体资源丰富,规划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街道内的各相关机构和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圈的规划与实施,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

1.規划基础:可共享的多元主体

拥有丰富的部队资源、医疗资源、养老资源等可共享的多元主体,是长海路街道特色文化资源方面的重要特点。部队资源可与社区资源共同发挥联动作用;强大的医疗资源、养老资源可依托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体育活动中心等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风险评估、科学健身指导、健身服务、体育锻炼等服务。

2.规划策略:多元融合,资源共享

将“多元融合,资源共享”作为规划策略制定的总体思路,基于医疗体育资源,在提高长海路街道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丰富长海路街道的运动设施及空间。同时,依托部队成熟资源,建设多功能的特色项目,采用开放式、灵活的布局,设置各种功能区域;利用医疗衍生出的养老资源,在老年看护、照料、助餐等方面,从智慧养老着手,确保老年人的社区生活品质。

3.规划发扬:形成特色协同项目

通过结合部队设施、医疗设施、养老设施、政府资源等可共享的社会力量,提高社区服务效率,配置重点项目。例如,打造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所、医疗卫生站、便民服务中心、睦邻小厨等综合服务设施,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运营,营造特有的社区氛围,为居民配置功能性场所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交空间。

三、结语

本文基于城市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社区文化的三个层次及相应的规划策略,以长海路街道社区生活圈规划为例,对社区文化规划的实践方法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城市美学思想对于社区生活圈规划具有指导意义,遵循城市美学原则,注重公共空间的美学设计,提升社区整体的美学品质,进而增强居民的审美体验和幸福感。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基于特色社区文化、特色社区活动、特色文化资源的生活圈规划策略,并结合城市美学思想,践行城市历史的审美再现、文化归属的审美参与和多元共享的审美互动。

在规划过程中,针对特定社区的特色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是关键。通过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注重美学设计、整合特色资源以及持续监测与评估等措施,可以规划建设一个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充满美感的宜居社区,同时满足居民的生活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旨在为类似的生活圈规划、社区规划和城市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于一凡.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J].城市规划,2019(5):17-22.

[2]孙道胜,柴彦威.城市社区生活圈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以北京市清河街道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9):7-14,25,2.

[3]周弦.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的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0(1):57-64.

[4]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9-24.

[5]王天,崔迪.青岛市秦岭路以城市美学重塑街区形象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管理与科技,2023(5):43-46.

[6]胡幸,孟祥婉.城市设计引导下城市美学与空间秩序的建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10):1-3.

[7]何一民,崔峰.发现·研究·创造:中国城市美学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22(1):112-126,159.

[8]刘曼,洪江,陈勇,等.未来社区引领未来城市更新的规划思考[J].浙江建筑,2022(3):1-3,11.

[9]秦旭.城市文化IP传播与表达的“四度”策略:以宜宾翠屏“文化名片”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23(12):14-15.

[10]胡玎,王越.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以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为例[J].园林,2020(1):39-44.

作者简介:

刘冠鹏,博士,上海尧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城市美学。

猜你喜欢

社区规划社区文化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分析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基于“四全一特”理念的城市既有社区规划改造提升方法
切中肯綮,打开社区文化活动的“马达”
宁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探究
甘南藏区“和谐”社区文化构建
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思考
浅析建立社区文化品牌的意义
国外社区规划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浅析印度黎明新村(Auroville)可持续性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