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
2024-05-14白鳍豚童书
白鳍豚童书
年 代: 战國早期
出土地: 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
现收藏地: 湖北省博物馆
规 格: 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65件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全套编钟共 65 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按音律的高低进行排列。最大的编钟通高 152.3 厘米,重 203.6 千克。编钟采用了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等装饰技法。每个编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所以全套编钟十二个半音全部都有。音列是现在通用的 C 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乐曲。
战国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于 2002 年1 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一名编钟迷的执着
曾侯乙编钟的主人是谁呢?我们从编钟上的“曾侯乙乍持用终”的错金铭文可以得知,编钟的主人就是曾侯乙。
在追溯文物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曾侯乙是个编钟迷,他早就拥有了三套编钟。这在当时来说已经十分难得,因为收集编钟就像现在收集限量版跑车一样,需要雄厚的财力。尽管如此,痴迷编钟的曾侯乙仍不满足。
有一天,曾侯乙突然想起楚惠王曾经赠送过一批青铜给他(在当时铜是稀有资源,铸造兵器、酒器、乐器等都需要大量的铜,青铜是极为珍贵的)。曾侯乙为了物尽其用,决定用这批青铜铸造一套编钟。
于是曾侯乙组织乐师和技艺高超的编钟铸造师等人一起研讨、设计编钟。
“大人,请问您对这套编钟有什么设想呢?”工匠询问曾侯乙。
“要大!要重!数量要多!”曾侯乙兴奋地回答道。“那我们就造一套音律最全的编钟吧!”工匠说道,乐师们也纷纷附和。
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曾侯乙梦寐以求的编钟终于诞生了。当它们被放在上中下三层高架上,摆放在他的“乐宫”中时,曾侯乙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乐师和工匠们也为这套精心打造的作品而欢呼。
国宝之所以为国家宝藏,是因为它们是古人耗费了无数的心血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