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末自我评估(一)

2024-05-14黄诗晴

《学习方法报》历史八年级 2024年48期
关键词:外交材料

黄诗晴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新中国建设蓝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指()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 电视连续剧《跨过鸭绿江》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热情讴歌英雄儿女,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下列人物会在剧中出现的是()

A. 邱少云       B. 雷锋           C. 焦裕禄        D. 钱学森

3.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钢、原油和煤产量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535][134][146][44][1.3][0.67][1.96

][1.6] [  钢/万吨     原油/万吨      煤/吨       粮/亿吨

][1953年][1957年]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 土地改革的开展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4.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文中“和平方法”指的是()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包干到户     D. 政企分开

5.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等口号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其反映出的最主要问题是()

A.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 知识分子遭到批判             D. 人民生产积极性遭受打击

6.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倒一切”“造反有理”“停工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 三大改造时期             B. 改革开放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7.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開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

讨论()

A. 开创经济建设新局面 B. 是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C. 标志拨乱反正的完成           D. 是“两个凡是”的延续

8.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邓小平,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材料这样评价邓小平的理由是()

A. 人民的好总理                         B. 新中国的缔造者

C.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9.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此,中央决定实行()

A.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B. 人民公社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 一位同学从《百年党史关键词》目录中摘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关键词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C.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1. 据统计,1999年澳门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是121 363澳元,2017年增长到625 254澳元,人均生产总值翻了5倍多。澳门的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A.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邓小平南方谈话振奋人心           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2. 某同学正研究学习“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亮相”等内容。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C.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3. 国庆节上,伴随着“石榴瓶”彩车,各族群众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组成“民族团结”方阵,载歌载舞经过天安门前。这一场景的出现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       B. 脱贫攻坚取得丰硕成果

C. 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D.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

14.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率先得到苏联的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次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据此可知,此举()

A. 淡化意识形态领域分歧            B. 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有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D. 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全方位外交

15.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生的入学行囊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衣服、被褥、饭碗”或“脸盆、暖壶、搪瓷缸”都是常见的开学“三大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学新生们的入学装备也由“钢笔、手表、收音机”到“手机、电脑、MP3”再到“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悄然发生着变化。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高等教育的普及                    B. 社会保障的提高

C. 经济的快速发展                    D. 社会风气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 (10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土改工作组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农产品商品率较低,无法向城市和国家的工业化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其他农产

品。……由于农民无法大规模使用机械化农具,购买轻工业品,也阻碍了轻工业的发展。……土改后分到农民手里的土地、农具、资金非常分散,状况各不相同,……农村中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崔玲《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歷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 1980年,小岗村村民实行“大包干”的第三年,生活大为改观,部分家庭盖起了新房,有的还购买了小四轮和收割机,个个喜笑颜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如今大变样。政策顺心干劲足,五谷丰登粮满仓”。

——摘编自赵伟峰《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让农民生活大为改观的“政策”是什么?(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 (16分)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2001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4年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行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在杭州成功举行 2017年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 巴西联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非共和国领导人以视频的方式举行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 2020年 中国与欧盟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

材料四 从中共十八大到中共十九大,乃至到2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外交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主要是从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推动外交实践。在周边外交层面,我们全面提升和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让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得到加强。在全球层面,我们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来加强与大国之间的协调,以及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摘编自《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哪些外交成就“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和具体实践。(4分)

(5)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当今国际形势复杂的变化,我们应当如何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2分)

18. (14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材料

[项目 概况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A              經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后来,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青蒿素 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我国药学家             B              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有效化解了国家内部的制度冲突,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各国寻求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社会历史进程。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发展道路,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请在材料A和B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什么意义?(2分)

(3)阅读材料,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人类社会发展”提出观点,并从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事,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猜你喜欢

外交材料
焊接材料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