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2024-05-13任亚丽

南方农业 2024年6期
关键词:通渭县气象条件晚疫病

任亚丽

(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通渭 743300)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生产价值。然而,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对当地马铃薯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晚疫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在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易发生。当晚疫病发生时,马铃薯的叶片会出现病斑,通常为暗绿色或紫色的斑块[1]。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逐渐扩大,并导致叶片枯死,还会导致马铃薯茎部腐烂、块茎品质量下降。因此,对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了5 种常见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通过比较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旨在为马铃薯晚疫病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的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试验药剂如表1 所示。

表1 试验药剂及生产厂家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地理位置为北纬35°13′、东经105°29′,海拔1 758 m。试验地块的土壤类型为黄绵土,质地疏松,肥力中等。该地块的前茬作物为小麦,播种前施用了腐熟的农家肥和适量的磷肥、钾肥。

在试验地块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如下因素。1)土壤类型。选择黄绵土是因为这种土壤类型在通渭县较普遍,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2)土壤肥力。选择肥力中等的地块,以保证经处理的马铃薯生长条件基本一致,减少因肥力差异导致的误差。3)前茬作物。选择前茬作物为小麦的地块,可保证试验地块无残留的药剂对马铃薯生长产生影响。4)气象条件。在试验期间,要密切关注当地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以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和施药时间。

1.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比较法,设置6 个处理,具体如表2 所示。每处理3 个重复,共15 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 m2,播种密度为51 000 株·hm-2。试验开始时间为2023 年4 月15 日。

表2 试验设计

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根据气象条件和马铃薯生长状况,分别在7 月13 日、7 月23 日、8 月2 日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进行施药,对照不进行施药。施药方法采用喷雾法。施药时,确保药剂能够充分覆盖在马铃薯植株上,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施药期间,高度关注药剂的安全性,避免药剂对人员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施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安全性评估和培训,确保施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1.2.3 药效调查方法

在每次施药后10 d,对每小区进行病情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取点法,每小区随机抽取3~5个点,每点取样10~15 株,统计病斑数量、病叶率、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

根据如下公式,计算马铃薯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

式(1)中:CK为病情指数;n1、n2分别为各级病叶数与调查总叶数;s1、s2分别代表相对级数值与最高级别数。式(2)中:U为防治效果;CK0、CK1分别为对照喷施清水前后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各处理施药前后病情指数。

1.2.4 试验期间气象因素

根据试验,将试验期间通渭县气象因素记录如下。

马铃薯生育期间(5—9 月),通渭县的气象条件对马铃薯的生长和病害发生有显著影响,主要对马铃薯的生长速度、病害发生与传播速度,以及最终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在马铃薯生长前期(5—6 月),气温适宜,降水较多,对马铃薯的生长有利。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了马铃薯的快速生长,使其在这一阶段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为后续的生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然而,这一阶段降水的增加也会导致土壤湿度的增加,从而为某些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在马铃薯生长后期(7—9 月),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也减少,这种气象条件将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蔓延。研究表明,晚疫病的发生和蔓延速度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3]。在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气象条件下,晚疫病的传播速度加快,导致病情迅速蔓延。相反,在干燥、温暖的气象条件下,晚疫病的传播速度会减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在试验期间,气象条件对药剂防治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气象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和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在试验地安装了气象观测仪器,对试验期间的温度、湿度、降水量等主要气象因素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每日的天气状况,包括晴天、阴天、雨天等,以更全面地了解气象条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4]。通过比较各处理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气象条件下的防治效果和产量差异,评估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另外,气象条件对药剂防治效果的评估也有一定影响。在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药剂的防治效果易受限制,因为这种气象条件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和蔓延。相反,在干燥、温暖的气象条件下,药剂的防治效果更显著,因为这种气象条件不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和蔓延[5]。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 单位:%

由表3 可知,5 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将病情指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其他3 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情,但与前两者相比效果不够明显。

在分析各药剂的防治效果时,试验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药剂的化学性质、作用机制、使用剂量、施药时间和气象条件等。通过综合比较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发现药剂的防治效果与使用剂量密切相关。在此次试验中,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使用了较大剂量,分别为475 g·hm-2、750 mL·hm-2,因此防治效果较为显著。而其他3 种药剂的处理组使用剂量相对较少,因此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和蔓延,显著降低病情指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药剂的使用剂量,对防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此次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药剂选择。在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应选择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40%烯酰吗啉悬浮剂作为主要防治药剂。这两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传播和蔓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2)使用剂量和处理次数。在施用这些药剂时,应适当增加使用剂量和处理次数,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药次数和药剂使用量,需要根据病情和气象条件进行合理安排。一般而言,在病害发生初期和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应增加施药次数,以更好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3)不同药剂组合之间的合理搭配。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同药剂组合之间的合理搭配。通过合理搭配不同药剂,可充分利用不同药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防治效果。例如,可将70%烯酰丙森锌可湿性粉剂与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混合使用,以增强防治效果。

4)考虑气象因素。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过程中,应注意气象条件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在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应增加施药次数并选用对这种气象条件适应性更强的药剂组合。而在干燥、温暖的气象条件下,则应适当减少施药次数,并选用具有更好耐旱性的药剂组合,以更好地发挥药剂的防治效果,并节约资源。

5)种植管理建议。为了更好地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建议采取以下种植管理措施:①选择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控制湿度等;③定期进行病情监测和预防;④合理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通过此次试验,深入了解了不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气象条件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这为今后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种植管理建议,以期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通渭县气象条件晚疫病
三个好朋友
李鹏鹏书法作品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崔莉摄影作品欣赏(二)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成都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通渭县苹果优质高效建园技术
气象条件对某新型蒸发冷却空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