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研究

2024-05-13宋寒

信息系统工程 2024年4期
关键词: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技术

宋寒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社会进步,优质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与高速发展共同来临的还有信息安全问题及信息隐私隐患。为了有效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针对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势在必行。要想有效提高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整体安全性,全面优化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必要。鉴于此,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入手进行分析,在明确安全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安全衡量方案,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优化要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

一、前言

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建设期间需要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推进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在全面完善信息技術算法和规格指标以及系统结构的前提下,保障操作安全度量和分析准确性,使信息技术系统运转期间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均被排除。要想充分保障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安全管理效果,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构建完整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从而使信息模式得到稳定发展。

二、信息安全管理简介

(一)基本内容

信息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安全和组织安全以及操作安全。通常情况下,在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建设期间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参照技术信息安全级别标准内容进行数据分析。针对信息技术开展研究,衡量各项数据信息的基本规格、算法以及设计体系等要素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数据实施方案和产品分配等内容加以管理,以保障技术信息安全。对组织安全进行管理时,则需要衡量基本组织量级,根据安全信息的规模化情况开展操控分析工作,明确信息环境当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及安全问题,进而及时采取模糊处理手段解决安全隐患,保障信息安全[1]。在开展信息安全管理时,还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并确定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在精准定位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减少信息网络当中的问题、隐患,有效提高信息准确度量水平。

(二)衡量标准

信息安全的准确衡量是以科学化技术衡量标准,通过判断其中存在的不足,对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争议进行分析,通过区别信息系统的安全度量标准,合理地衡量信息中存在偏序的技术值,通过技术值分析信息安全相关的质量范围,提供合理的信息安全程度描述,从而保证综合预期内容,改善信息技术标准有效性[2]。

三、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必要性分析

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属于关键性核心技术内容,在信息时代发展过程中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期间需要借助安全管理辅助力量,从而保障整个行业实现稳定发展。为了有效推动自主研发和自主发展,应该在信息化背景下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性。因此,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持久推进,有效完善相关的法规内容成为做好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内容,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推动信息化时代健康发展[3]。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网络通信领域开放性很高,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以支持突破垄断,促进自主创新。在安全管理落实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对信息技术系统工程进行优化建设,有效规避相关风险要素,使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总体而言,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支持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能够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发展与进步。

四、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终端安全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和组织以及操作等安全因素方面。除此之外,在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执行期间,如果设置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或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使各类问题频发。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落实期间没有根据相关标准合理制定安全级别会使技术操作和组织规划存在安全隐患,在后续的操作工作执行过程中会出现问题与漏洞。在安全管理和风险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数据衡量过程中的整体规格以及算法还有产品分配等工作环节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整体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水平。在安全管理体系及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各项管理措施都将缺乏执行依据,管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缺乏制度参考而出现工作偏差与失误,进而影响整体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安全中的衡量问题同样属于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安全衡量的问题实质就是运用科学化的技术对当前的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标注,之后即可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衡量信息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技术价值。在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建设期间,衡量信息的技术价值能够很好地描述整个系统的安全程度,因此,针对性解决相关问题,可以充分优化技术标准,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

五、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衡量方案

在探究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期间,应该结合信息系统的实际存储和应用情况,合理分析信息度量方法,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不同的工作环节制定相应的度量标准,确定信息系统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由此更加及时、高效地判断风险量,并针对性地采取安全管理措施。

(一)定量分析

安全管理衡量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分析手段是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过程中,需要根据数据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风险度量,定量分析可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序分析法模型、回归分析法、决策分析法以及树形结合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在定量度量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分析方法投入使用。一般情况下,应该参照信息度量标准开展分析工作,在充分保障定量分析科学性和客观性以及定时、定量特性的基础上,推进计量和分析有效落实。在数据信息存在复杂或模糊现象的情况下,则应该结合风险量化标准内容开展信息因素风险分析,由此避免定量分析过程中出现曲解信息或分析失误等问题。

(二)定性分析

在开展定性分析时需要采取信息度量方法。一般而言,定性分析与信息调查的判断基础标准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在定性分析过程中,需要针对信息内容进行判断研究,确定导向演绎的基本框架标准。在定性分析实践期间,需要全面分析资料信息的具体内容,根据内容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并且应该及时明确信息数据的整体调查结构,在充分验证和分析数据调查结构的基础上,完成分析过程[4]。比较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逻辑定性分析法和数据信息定性分析法,还有因果定性分析法。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标准度量,有助于降低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规避一些定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失误。采取定性分析方式进行度量,能够保障结果的全面性,有利于提升针对主客观内容进行标准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性。总之,定性分析在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衡量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可用性,实际应用准确性也更高。

(三)综合分析

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应用优势,针对信息技术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行综合性分析属于综合分析度量手段,在该分析方法执行期间,需要衡量和考虑的因素更多。归根结底,采取综合分析手段进行标准衡量属于形式分析过程。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需要基于量化指标,明确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当中存在的风险性内容,进而确定相应的信息标准。与此同时,应该利用定性分析手段对风险级别加以判断,进而更加准确地进行信息标准分析,充分融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作用特点,使综合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同时高效完善量化解决方案。总体而言,综合分析方法能够从相对客观的事实角度,对信息技术系统过程中存在的内部规律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可以采取综合性手段使定量和定性分析过程中的片面性问题得到解决。在综合分析落实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提出的判断观点更加真实可靠,综合分析手段也能够更好地将系统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处理,进而使度量分析结果质量提升。

(四)度量过程

顾名思义,度量过程分析是指在基本度量标准下推进信息风险衡量过程,在度量过程分析中,同样需要利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明确信息安全性。实际分析过程中,需要针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清晰准确地了解信息内容基础上,采取范围分析手段,明确信息风险。分析度量过程时还需要明确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确定信息安全组织政策标准内容,进而针对信息技术系统工程中存在的弱点和信息漏洞进行全方位研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障信息安全,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实体信息

从信息安全管理本质特性来看,在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时需要针对信息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管理标准以及信息网络管理人员环境采取管理措施,执行管理工作时需要参照故障标准和灾害水平开展全方位的预测分析工作,由此确定切实有效且能够改善信息采集操作效果的应急办法。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对信息技术系统工程运转期间可能产生的最低限额损失加以设定,基于此,开展全面有效的技术检查和分析工作,以支持安全管理顺利落实。一般而言,在开展实体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对信息机房当中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建设。实际管理过程中,应该对电力和水利资源以及环境洁净标准还有交通运输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立足实体信息开展安全管理时,应该针对机房附近是否存在危险建筑和易燃易爆、有害气体等情况进行管控,同时检查各类气道和管道与机房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安全管理工作执行期间,还应该注意及时检查实时监控设施的覆盖范围,对于不同设备的监控标准加以明确,在此基础上设置红外线和无线传感等装置,以保障安全系统的内外安全。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在信息技术系统工程设施周边设置自动报警和防火、防水、用电管理系统,借此发挥各类预警系统的安全处理作用,有效保障计算机房的运转安全。总体而言,在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执行期间,涉及的实体信息比较复杂且数量众多,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计算机房的具体运行状态,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保障整体安全。

六、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优化要点

(一)合理选择安全度量方法

為了有效改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执行效果,应该在管理落实期间注意根据实际的管理工作需求,选择恰当合适的安全度量方法投入使用。在进行安全管理度量过程中可选的方法较多,但是在常规的信息技术系统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或结合不同度量方法投入使用[5]。从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整体安全度量情况来看,在利用单个度量方法无法对风险进行量化的情况下,则应该灵活采取度量分析方法,尽可能客观地展示事实,将直观的数据和市场调研以及逻辑判断方法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得出意义更加深刻的风险分析结论。例如,在实际安全管理期间,对信息技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时,应该关注与信息系统关联性更强的安全质量因素,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将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开展综合度量分析工作。

(二)全面提升工程自主可控性

全面提升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自主可控性,属于安全管理执行过程中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任务。从当前的信息技术体系发展情况来看,随着安全可控要求越来越高,在网信领域发展过程中仅靠防火墙对信息技术工程加以防护,已经无法满足安全保障需求。在信息技术体系越发完善的背景下,将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到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各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升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水平,应基于自主可控进行安全保护建设,有效强化软硬件适配服务研发力度,增强市场化引导的积极作用,有效发挥风险度量方法的应用价值,对信息技术系统工程进行多维度测评,进而提高工程整体可控性。在实践过程中完善自主可控评估效果,做好安全测评,针对性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综合水平和安全能力,进而改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运转态势,有效满足实际业务安全需求,从而推进信息技术系统实现安全等级保护升级,真正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三)积极优化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为相关管理工作落实提供良好基础。从制度层面进行管理创新优化,能够直接作用在安全管理执行效果方面。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系统的实际安全状况和运转状态,构建监控机制,在提高信息安全监测服务专业性水平的基础上,有效排查网络系统异常状况,同时设计紧急应对措施,以解决运转问题。整个系统工程由多个供应链集合组成,在不同位置遭遇攻击都可能使信息技术系统出现崩溃,因此,构建完善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制度并完善相关检查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价值。在对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外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安全管理需求,建立资质评定制度,为落实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从源头排除风险因素,保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期间的工作安全。

(四)科学设置管理权限

信息技术的应用风险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企业可适当明确程序授权,提前确定管理权限,以此控制信息技术应用风险。企业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科学控制,既能提升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也能在风险防范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会投入较多财力。同时,企业可针对性地引入符合自身特色的信息控制系统,并持续完善相关模块,明确不同岗位人员职责,以加强信息技术应用风险控制。总体而言,为了有效保障信息技术系统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性,需要在实践期间明确各项程序的授权内容,并科学设置安全管理权限,在管理优化过程中,根据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借助权限有效保障整个信息技术系统的数据管控科学性,真正做到数据专人操作,从而使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整体操作规范性进一步提升,为安全管理高效执行贡献力量。

(五)全面加强系统防范

为了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水平,还应该充分关注系统防范能力。在推进安全管理落实期间,需要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的安全性建设开展工作,持续修补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当中存在的程序漏洞,有效采取措施促进整个系统的防范能力实现优化升级,借此为安全管理控制力度的提升夯实基础。由于网络防护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防护功能,所以在推进系统防护能力提升期间,还应该增强网络防护能力。工作人员需要在实践中结合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行为进行全面规范,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操作正确性,进而从根源上提高防护效率,避免在信息技术系统运转期间出现网络方面的隐患和漏洞。当然,还应该在促进信息技术系统防范能力提升过程中加强结构建设,保障整个系统结构的稳固性,从而提升信息技术系统结构安全水平。

(六)做好数据信息备份

由于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于对系统当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控制,因此,在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优化时,应该从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角度出发进行规划,通过做好数据信息备份等工作来为信息安全管理效率提升助力。在信息技术系统当中,数据安全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时,应该从数据信息的存储等角度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针对性防范主体越权访问和非法入侵等行为。同时,将数据备份工作作为辅助手段,保障数据信息基本安全,避免数据信息在系统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出现丢失或损毁。因此,在实际安全管理期间,应该加强原始單据审核,从而保障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推进数据信息传达效率和安全性升级,完善数据输入系统,通过及时审核修正,保障数据信息安全。

七、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力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任务。为了有效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水平,应构建安全评估标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有效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应该设计切实可行的安全衡量方案,在做好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实体信息管理等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选择安全度量方法、充分提升工程自主可控性、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进一步改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的安全管理执行有效性,进而真正为信息化时代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司夏萌,赵博白,康海燕.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师,2022(26):108-110.

[2]房泽鑫,张成爽.基于云计算与信息技术的社区矫正信息系统体系——评《社区矫正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安全》[J].中国科技论文,2022,17(06):717.

[3]黎志忠.高安全性工程监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J].通信电源技术,2020, 37(07):63-65.

[4]张冬.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架构——以地级市金保工程为例 [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2):72-73.

[5]张梦.信息技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9(04):67.

责任编辑:张津平

猜你喜欢

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技术
京德智慧高速信息化系统工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广州新型有轨电车通信系统工程应用创新
系统工程
复杂系统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