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岁月
2024-05-13李天侠
李天侠
有些人,在岁月的长河里,会用一辈子弥补童年的缺憾。比如,喜欢买书、喜欢读书。近日,闲来收拾房间,发现女儿初中时买的文学书籍《边城》,颇有感触,思绪一下带我回到了我的童年。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家里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父亲在部队,母亲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每天忙于工作和生计,没有时间看书。三年级之前,我们家除了课本,唯一有的是小人书。
那时候,母亲所在的单位地处偏远大山的隐蔽深处,厂里什么都有,唯独没有书店,偶尔会有来厂里摆摊卖小人书的商户。想买书,需要到几十里外的新华书店。不过,在那里,我仍然还是买小人书,只是不记得是什么书名了。那时候对文学书籍没有概念,不像现在,二三年级就开始读名著,培养读书爱好。
生命中有些长辈是读书的引路人。幸运的是,小学时,回姥姥家过寒暑假,竟然在小姨家里读到一本老舍先生的《月牙儿》,蓝色的封皮,封面有一个月牙儿。小学时,在好朋友娟家还读过《山海经》。他的父亲初中毕业,喜欢读书、书法。在小学女同学家第一次接触《大众电影》,她的父亲是技术员,她的大姐很早就考上大学,家里有很多书。
直到上大学,才逐渐打开读万卷书的一扇门。后来,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父亲下班带回家的都是《半月谈》《支部生活》,他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父母没有太多文化,希望儿女能够有知识。受父亲影响,我高中毕业就读了师范,但忙于参加学生会社团,也没有好好读书,常常觉得知识肤浅以至于敬畏那三尺讲台。工作后,曾在南京买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感觉清新卓然有趣。第一次有了独自选择书的小意愿。
书香给我们带来归属感。小时候,无论在哪里,只要有书看,就觉得安全。所以,看到唐敏老师、陈毛美老师家里有那么多书籍,特别羡慕,很是向往那浓浓的书香气息。在有书的空间里,會觉得时间凝固,温润于心。喜欢书籍淡淡的香味,喜欢阳光洒在书上的感觉。
书香给我们带来舒适感。母亲的同事王阿姨喜欢读小说。高中暑假时,母亲让我去给阿姨送吃的,阿姨拿着一本小说迎出来。看着阿姨读书时那投入的神情,我想,等以后不再参加那么多考试了,能安静读本小说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书需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多年以后,我们已结婚生子。女儿上小学时喜欢读书,我们常带她去图书大厦。家里书柜中满是买来的各种书籍。上初中的女儿,看到书柜里的书点评说:“妈妈买那么多书,认真看过几本呢?囤书癖。”如今,五十有序的我们,看到书,依然会喜欢,只是随着电子书的增多,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得到”APP里会有各种各样的书,选择方向也更多了。老话说,书越读越厚,然后越读越薄,还会越读越厚,最终趋向薄。我的老父亲去世前,每天捧着单位寄来的《老干部》爱不释手。老母亲呢,现在每天读《圣经》,听讲道。读书、看书、听书,是心灵和思想的需求,有书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没有让我们的内心特别坚强,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一种被踏实和温暖包围的祥和萦绕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