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书

2024-05-13郝正茂

青年文学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儿子

郝正茂

说到与书结缘,一连几天我都难以下笔,其实连走路、吃饭的时间都在反复琢磨,那便是过往的读书时光。

这些年,读的书算不上高量,却也喜欢做笔记、写心得。即使离开校园后,也坚持每年读几本书,不为什么,只为一个习惯。如今,买书的习惯尚在,但读书的习惯早已跟不上节奏了。

有阵子,我的一位好友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关于“爱上阅读”的相关信息,每日一条,笔耕不辍,累积了几百条。有一日,我打趣她:“爱上阅读了吗?”她瞪大眼睛朝向我说:“最起码我坚持了一百天!”有一天,我把这件事讲给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听,儿子冒出一句:“大人的世界,就是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如果想爱上一件事,哪里需要一百天的时间。就像我爱游戏,妈妈爱我。”儿子也是在打趣我呀!是呀,按照习惯养成规律,我们人人立志成为“读书人”的愿望,应该很简单了。读书的事,谈与不谈,挂在心上便好。

每次儿子都惧我唠叨他要多读书之类的话。多读书是习惯,习惯养成不易,而真正爱上读书更成为孤独的奢求。能把孔老夫子“学与思”的关系搞明白,读书的乐趣才更显张力,对于多读书,举一反三便是“多”了。

前段时间,我又将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断断续续看了一整遍,还网购了系列图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武亦姝的父母,早早就强调:谢绝一切采访!如果读书可以带给我们荣耀,接连夹带上“炫耀”,那么气质不也走了样吗?父母的远见卓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弥足珍贵!跟大多数人一样,如果没有太多的起起落落,忙碌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真就变成了一种“消遣”。回想经年,忙碌着不想静下来,书摆在面前,读与不读,全凭自己。

到了该谈谈我要推介的书了,也许是“三句不离本行”的缘由,在我的书架里,偏爱法律、散文、杂文、评论之类。法本专业的我,法律的书籍自然有很多,唯独爱《法律之门》(美译本),有八百页的样子,故事的哲理性让人遐想无限,许多法律人一辈子反复读它,却也终究没有读“懂”。散文自然少不了《朱自清文集》,其中,《背影》《荷塘月色》自不用说,《匆匆》《儿女》《论诚意》也是极好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自然和人性的美好,真挚的情感无限放大……在现代文学里,“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名很严格,撇开鲁迅先生的严肃深邃,更喜欢他的幽默和思索感,文字更是极致精练。余秋雨先生的游记性散文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值得一看。羡慕先生们,行万里路后,看活了几千年的生命。励志小说当推《平凡的世界》,外国文学《安娜·卡列尼娜》《老人与海》《飘》也很好,对古典文学《红楼梦》更是爱不释手。传记也是必不可少的,名人传记自不用说,单单《哈同外传》就很不错了,犹太人的经营之道和“游而不散”的文化价值取向,值得我们思考。这里不能一一罗列了,健康、时尚类书籍和电子书也是要有一些的,有时候和儿子一起读绘本,也能读进大人的童话世界里,不能自拔。要重点强调一下“歌词”,文学作品配上乐曲,更是完美,大家都欣赏《诗经》,用任何美好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它!

有时候,读到热血澎湃之时,我会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也许在我人生第二个叛逆期来临的时候,我会选择放弃一切,圆了我曾经的所有梦想,重拾读书的感觉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也许写得远了,人生将半,事事未料,生活并不是绘本,儿时仰望夜空的好心情,彌漫在流年的碎片间,拼拼凑凑,总难以拾捡成原本的样子……也许,我们生命里,再也找寻不出那枚红豆大小的胸针……

多余的话不必提,美在被书暖化时,也是极好的。“暖化”这个词,潜藏在她温度慢慢、满满融为一体的境遇里。我的书架上,在不知不觉中养了这样多书,加上儿子的童书,多少也有几百本吧!像时下流行的养宠物,书,更应被很多人宠爱着吧!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眷顾下,不知有多少人一直被书滋养着,润泽着中华大地,绵延着中华子嗣,供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儿子
上课好习惯
打儿子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