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当男人使的日子里
2024-05-13胡艺桑
作者简介:
胡艺桑,笔名桑桑,资深媒体人。系回归文学社温陵分社社长、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解放日报》《福建商报》《海峡都市报》《女友》《泉南文化》等报刊,曾先后在杂志社、报社工作,现任泉州电视台“无线泉州”政务部总监。
“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早年在都市类媒体行业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这句话。这些“被当作男人使”的女人,和“被当作‘牲口使”的男人,是中国都市类媒体二十来年辉煌时光里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说,都市类媒体的异军突起,离不开他们的不懈努力与“拼命三郎”一样的精神。我庆幸自己经历了都市报从发展到高峰,再到如今日渐式微的过程,也亲身走过“被当男人使”的日子。
当年正式到海峡都市报报社工作时,海都报刚刚创办两年,却已崭露头角,风头迅猛。因为市场化自办发行的新型经营模式,加上崭新的新闻采写形式,使得海都报一开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了福建纸媒发行量第一的報纸。随后,更是一路高歌,不但发行量、广告收入稳居福建第一,并且很快跻身全国八强。当然,我想说的不是报社的辉煌,而是我们这些报社记者的辛酸史。
在我刚进入报社那几年,不加班基本是不可能的事。那时候,每天晚上写完稿件从报社出来几乎已经是十点以后了。有一次,我十二点多回到家,发现先生和婆婆还坐在客厅等我回来吃晚饭,心里内疚不已。报社的规矩是,记者必须二十四小时手机开机,随时待命。刚从福州总部到闽南那几年,我经常半夜被领导叫醒去采访。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大雨造成山体滑坡,七八名民工被埋,半夜三点多,领导打电话说:“十分钟,马上去现场换班!”
很羡慕现在的女记者同事,太重太累的活儿也基本不会叫她们干。我们那时候可能因为人员少,领导从不管你是男的还是女的,先抓来干活再说。记得有一次,我因肚子痛请了一天假。谁知刚好遇到大台风,那时候城市的抗洪排涝系统不完善,整个城市到处被淹,大树连根拔起,房屋损坏严重。记者都派出去了,消息一条接一条传来。领导电话打过来:“少林路整条路都被淹了,几十辆小车在水中熄火,你过去看看。”那天的情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一手举着雨伞,一手拿着相机、采访本,就这样无所畏惧地蹚入水中,为了能拍到好的照片,我尽可能靠近被淹在水中的汽车。记得蹚到最深处,水淹到了腰上。现在回想起来,万一不小心踩到某个下水道口,可能就没命了。可当时竟没有一点儿迟疑,也不害怕。
据调查,记者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这可能与记者工作的危险性有关。记得有一年也是刮台风,我的一位摄影记者同事在抢拍一座瞬间倒塌的古桥时,边往后退边抢镜,差点儿被水卷走,至今想起仍是心有余悸。
那时,报社实行末位淘汰制,记者写新闻按稿件计分,不但稿件有量的要求,对质也有要求,每个记者一个月至少要写出四篇头条新闻,不然就要被淘汰。工作量本来就大,要求又这么高,大部分刚进来的女记者都扛不住压力,人前人后都哭过。我虽没有哭过,但也顶不住身心的双重压力,也曾多次发誓:做足三年记者一定辞职!没想到,一晃二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我还坚守在这里。现在想想,这一段经历,不但让我在业务上迅速成长,也使我总能在以为撑不下去的时候咬牙继续撑一把。
曾有一位领导说我“内心很强大”,我想,如果没有当记者的经历,我一定还是那个见到落叶会流泪,看到下雨会心伤的我吧!而当记者的经历,早已让我这个曾经的文青褪去了伤春悲秋的个性,变得强大而独立,这也算是人生的一次蜕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