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的衔接性研究

2024-05-12王一姮

物流科技 2024年8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

王一姮

摘 要: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目前我国的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航空线路不断增加,运输能力也在直线上升,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之间的衔接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二者衔接性,对提高运营效率、确保安全和优化乘客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上,目前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衔接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进。对此,文章围绕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的衔接性展开探讨,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包括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高效利用A-CDM决策系统、建立共享风险管控平台、统一运营协调等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航空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机场管理;交通管理;放行管理;数据共享平台;决策系统

中图分类号:F562.8;D63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8.024

Abstract: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country, China's air transport industry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ir routes and a sharp increase in transport capacity. While bringing huge economic benefits, i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and airport management. How to ensu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operational efficiency, ensuring safety, and optimizing passenger experience. However, in realit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and airport management. In this regard,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and airport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 data sharing platform, efficiently utilizing the A-CDM decision-making system, establishing a shared risk control platform, and unified operational coordin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air transport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support for relevant policy formulation.

Key words: airport management; traffic management; release management; data sharing platform; decision-making system

空中交通管理與机场管理是航空运输领域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它们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航空业的核心运营体系。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的衔接变得愈加重要。这两个领域的紧密协作,不仅会影响飞行安全和效率,还会对旅客体验、航空公司经济效益以及全球航空系统的可持续性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旨在为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的衔接性问题提供新的见解,提高飞行安全、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并提升旅客体验,从而促进航空业的可持续和繁荣发展。

1    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ATM)和机场管理(AM)是现代航空运输系统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在确保航空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优化旅客体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中交通管理是管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和决策的过程。它涵盖飞行计划、导航、通信、监控和飞行中的安全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高效和有序,以防止飞机之间的冲突,减少飞行延误,以及提高空中交通系统的容量。这需要高度复杂的系统和协作,包括航空管制员、飞行员、空中交通控制中心、雷达系统和通信设备[1]。

机场管理涵盖飞机在地面上的各种操作,包括航站楼运营、地面交通控制、航班调度、货物装卸和机场设施的维护。机场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航班的准时起降,旅客和货物的顺利过渡,以及机场运营的高效性。这包括处理乘客和货物流量、维护机场设施、确保航班时刻表的合理性,并提供必要的安全检查措施。

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之间关系密切,相互联系,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相互影响。首先,飞机的飞行过程不仅包括在空中的飞行,还包括在地面上的起飞、降落和地面运营。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和有效运营,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需要密切协调,以协同处理飞机的过渡和接管。其次,机场管理需要根据航空公司的航班计划和需求来调度飞机的起降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场资源。这需要与空中交通管理协调,以避免拥挤和冲突,确保航班的按时起降。最后,在紧急情况下,如飞机故障、天气恶化或其他问题,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需要紧密合作,以确保飞机的安全着陆和乘客的疏散。这种协作对处理潜在的灾难性事件至关重要[2]。

2    我国目前机场运行与空中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机场和空管配合不密切

在我国,机场运行和空中交通管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是二者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具体如下。

2.1.1    缺乏实时信息共享

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是确保飞机在地面和空中运行时顺畅协作的基础。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信息共享不够迅速和有效[3]。机场管理人员可能无法立即获取空中交通管理的飞行计划,导致无法充分准备航班的地面服务。同样,空中交通管理也无法及时了解机场的地面状况,从而无法灵活地调整飞機的进场和降落程序。这种信息不畅通导致航班延误和拥堵。

2.1.2    缺乏统一标准和流程

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使用不同的标准和流程,这会导致协同运营困难。例如,机场管理使用一种方式来排定航班的起飞和降落时间,而空中交通管理使用另一种方式来分配飞行高度和航线。这种不一致性使协调更加困难,导致冲突和混乱。

2.1.3    缺乏协同规划

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通常分开规划航班的进出程序,而缺乏协同规划,以至于飞机在进场时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以等待机场准备好接收它们[4]。这种不协调的规划增加了飞机的燃油消耗,增加了运营成本,同时也影响航班的准点率。

2.1.4    通信问题

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之间的通信问题也会妨碍协同运营。通信设备不兼容、不稳定或不足以满足需求时,将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和不确定性。这会影响紧急情况的处理和航班计划的调整。

2.1.5    与机场发展不匹配

随着中国机场数量和运力的不断增加,机场的发展速度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升级进程之间的协调也面临挑战。一些新建机场没有进行足够的考虑,导致机场和空中交通管理之间产生矛盾进而导致机场资源的低效使用和拥挤,尤其是在一些繁忙城市的机场。

2.2    塔台区调配合不当

机场的塔台区是机场管理的核心,包括航站楼、跑道、滑行道等地面设施,由塔台空管部门负责协调和控制。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繁忙的机场,特别是大城市的主要机场,地面拥堵问题常常发生。这是由于航班计划不合理、塔台空管调度不足以满足需求以及地面设施容量限制等因素造成的。地面拥堵导致飞机在滑行道上等待时间过长,增加燃油消耗、减少准点率,还导致机场容量不足,限制新航班的增加[5]。机坪是飞机的停放区域,也是机场地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坪安全问题涉及飞机、地勤人员和设备之间的协调和安全操作。不当的调度和协调可能导致飞机在机坪上发生冲突、事故或操作不当,危及机坪安全,这需要塔台空管和机坪控制人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在某些情况下,机场地面运行效率低下,导致飞机等待时间过长、旅客登机和卸载时间延长,以及机场资源浪费。此类问题是塔台空管和地面交通控制之间的协调不足,或者机场资源规划和分配问题所致。机场塔台部门通常需要协助航班的进出程序,确保飞机按照计划的时间起飞和降落[6]。但有时航班调度不合理,导致冲突、延误和拥堵,影响机场正常秩序。另外,机场塔台区的规划通常是分开进行的,缺乏协同规划,导致飞机在塔台区内的移动不够高效,增加等待时间。

2.3    航班放行管理混乱

航班放行是指机场塔台控制与空中交通管理之间的协调,以确保飞机可以顺利进出机场空域。对于国内一些繁忙的机场,特别是大城市的主要机场,塔台控制和空中交通管理之间的指挥混乱常常发生。究其根本,是由于通信问题、信息共享不足或指挥操作不当,指挥混乱会导致航班的延误、冲突和混乱。要注意的是,及时、准确的信息共享对航班放行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存在问题。塔台控制和空中交通管理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延迟、不完整或错误,导致错误的决策和航班放行混乱,联动影响下会增加飞机的等待时间,影响准点率,甚至增加飞行冲突的风险。

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航班放行管理尤其具有挑战性,低能见度、恶劣气象条件和风暴可能导致航班的放行混乱,因为需要更多的调度和协调来应对这些情况,如果缺乏有效的应急计划和协调措施会加剧混乱[7]。某些情况下,航空公司的航班计划不合理,导致航班的集中起飞或降落。这使塔台控制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应对大量航班的放行,增加混乱的风险。在一些机场,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如自动化工具和数字化系统,导致航班放行管理混乱。

3    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的衔接策略

3.1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高效利用A-CDM决策系统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使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实时共享关键信息,具体包括飞机位置数据、航班计划、地面运营信息、气象数据等各种相关数据。通过共享数据,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操作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协调和决策。A-CDM(机场协调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用于优化机场运营的决策支持系统[8]。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高效利用A-CDM系统,以更好地规划资源、协调航班和减少拥堵。A-CDM系统可以帮助机场管理部门提前获取航班信息,包括计划起降时间、机组人员、旅客人数等,以更好地规划航班地面操作。同时,空中交通管理部门也可以使用A-CDM系统获得实时飞行数据,以更好地协调飞机在空中的移动和地面的进出。另外,数据共享平台和A-CDM系统的使用将有助于实现更高度的协同决策和资源规划。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共同决定如何调整航班计划、资源分配、进出程序等,以更好地满足需求和避免拥堵。基于协同决策可以通过共享数据和信息在实时情况下实现,从而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和变化。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高效利用A-CDM系统,还可以提高航空飞行效率和准点率。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协同决策和资源规划将有助于减少飞机在地面的等待时间,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航班延误,提高飞行安全和效率[9]。基于此类方式,能够有效增强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之间的衔接性,提高航空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3.2    建立共享风险管控平台

首先,风险识别与评估。建立风险管控平台的第一步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空中交通和机场运营的风险,包括识别气象不良、技术故障、交通拥堵、紧急情况等风险因素。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共同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和流程,以确保一致性和有效性。其次,数据共享。共享风险信息是建立风险管控平台的关键,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确保实时共享风险相关信息,如气象数据、航班信息、机场地面情况等。这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平台和协同决策系统来实现,以提供综合视图,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当前情况。再次,风险分析和建模。建立风险管控平台还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和建模,可以借助历史数据、模拟工具和风险评估模型来预测和评估潜在风险的影响。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共同制定风险分析方法和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和量化风险。一旦风險被识别和评估,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共同制订风险应对计划。这些计划包括行动计划、资源分配、决策流程和应急措施,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共同制订计划将有助于确保双方在应对风险时进行协调和合作[10]。最后,风险监测与反馈。建立风险管控平台后,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进行风险监测和反馈,实时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应对计划,并提供反馈信息以改进风险管理流程。故此,加强风险监测和反馈可以确保风险管控平台的持续有效性。上述策略能够有效减少事故风险发生几率,提高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飞行效率和准点率。

3.3    加强交通流管理

交通流管理的一项核心任务是规划和调整航线,确定飞机的下降路径、升空路径以及适当的航线,以避免碰撞和拥堵等,确保飞机在机场附近的空中交通流动得以协调。而在航线规划中需要考虑飞机类型、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气象条件以及机场流量,以使交通流畅无阻。交通流管理也涉及着陆和起飞间隔的控制,主要是为了确保飞机在机场降落和起飞时的安全距离,以防止碰撞和危险情况的发生[11]。具体涉及确定适当的时间间隔,需要与机场塔台和地面交通管理部门密切协调,以便飞机可以依次安全地降落和起飞。此外,现代交通流管理受益于先进的技术,如自动化流量管理系统和卫星导航。自动化流量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飞机位置,帮助预测拥堵和冲突,并提供建议以进行飞行路径调整。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有助于精确控制飞机的飞行轨迹。

3.4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优秀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协调和合作,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首先,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计划应涵盖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最佳实践,这些培训需定期更新以跟上行业的最新发展和技术。其次,工作人员应具备跨领域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和协调各自的操作。空中交通管理人员应了解机场地面运营,而机场管理人员需了解空中交通流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协同决策和资源规划。再次,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提供团队合作培训,以培养工作人员的协同能力[12]。具体可以模拟实际情况,让工作人员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借助团队合作培训有助于工作人员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良好的沟通是确保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之间有效衔接的关键。工作人员应具备出色的沟通技巧,包括书面和口头沟通,减少误解和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最后,工作人员应接受危机管理培训,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因此,在专业培训中应将这部分内容纳入其中,以此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协同处理事故、紧急情况和恶劣天气等不可预测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持续学习和改进,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管理部门应鼓励工作人员参与行业研讨会、会议和课程,以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部门还应定期评估和改进培训计划,将培训结果与人员薪酬待遇和职位晋升相挂钩,以此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3.5    完善法规标准

完善法规标准,可以有效地规范和约束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的行为,确保二者在衔接过程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故此,通过制定明确的法规标准,规定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在衔接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之间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包括航班时刻安排、安全检查、登机流程、行李托运等方面,以便于两个部门在衔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之间的信息交换流程和格式,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空中交通管理和机场管理的行为进行实时监督,发现违反法规标准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以强化对法规标准的遵守和执行。在完善法规标准的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国际航空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进行对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随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和变化,相关的法规标准也应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管理需求和发展趋势。

4    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为了保障飞行安全和管理效率,应做好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之间的衔接工作。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完善配套衔接机制,更进一步提高航空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赵志博.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管理在民航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职业安全,2023(8):27-29.

[2] 刘永欣,赵元棣,张彬,等.TULIP平台学习行为数据聚类分析——以空中交通管理本科专业课为例[J].高教学刊,

2023,9(21):193-196.

[3] 杨越,马博凯,颜晨阳.应对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突发事件的航空器动态接管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3,41(3):41-47.

[4] 李佳倪.公共安全视角下的中小机场空中交通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5] 王俊鹏.空中交通管理中空域规划的关键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航务周刊,2022(45):55-57.

[6] 王俊鹏.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与解决策略[J].中国航务周刊,2022(44):67-69.

[7] 林娟涓.中小机场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哪些?[J].中国航班,2021(19):7-8.

[8] 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2(14):25-26.

[9] 崔丹.关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多机场地面等待策略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3):38.

[10]  王思韵.空中交通管理中机场场面监视雷达的选择及作用[J].科技传播,2015,7(1):134-135.

[11]  顾庆坤.空中交通管理与机场管理的衔接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1):299.

[12]  林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0):177.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
闭环数字孪生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主动交通管理在智慧高速中的应用探讨
大数据下的智能化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大数据 智能研判平台SEARI-TBDS
深圳交警爆发洪荒之力 交通管理科技创新全国领先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限行不限购应是小汽车交通管理的新常态
浅议石家庄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取向
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