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家庄村:打造多元发展新路径

2024-05-11杨凯飞

科学导报 2024年24期
关键词:大院大棚红色

杨凯飞

春有山花烂漫、夏有翠色千叠、秋有层林尽染、冬有银装素裹,一年四时,季迁物变,步移景换,处处皆画。4月7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长治市壶关县东井岭乡崔家庄村,这里的“红”璀璨夺目,这里的“绿”靓丽清新,这里的“古”韵味悠长……

崔家庄村居太行山之巅,位于壶关县域内上党盆地和太行山区的交汇处。村庄四面环山,山势平缓。近年来,村委会以蔬菜大棚为切入点,紧扣“红色资源”,坚持高质量多元发展。

建大棚 打造“菜篮子”

凭借着其较为宽广平坦的地理优势,崔家庄村积极打造蔬菜专业村,成片的蔬菜大棚坐落在田地间。每年丰收时节,附近村民会趁着农闲采收蔬菜,不仅帮助种植户解决了采收难题,也实现了家门口务工,增加了经济收入。

时下正是播种季节,村民播种、覆膜,开始新一轮的蔬菜栽培。种植户侯先生说:“我承包了40多个大棚,十几亩豆角,五亩尖椒,西红柿每年都能亩产7500公斤左右,豆角4000多公斤,尖椒2000多公斤。每年还雇二三十人播种、施肥、采摘,帮他们增加收入。”

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侯保军满怀感慨:“村集体当初建成20个蔬菜大棚,由于担心赔本、不挣钱,全村无一人敢承包,女党员侯国娥出面全部承包,与村集体签订10年的承包合同,结果当年赚了10多万元。”此后,崔家庄才拉开了产业转型序幕,年年建新棚,家家有大棚,“庄”里的“黄土地”加装了“封盖”,“撂荒地”變成了“富民产业地”。

目前,崔家庄村集体主导产业有蔬菜大棚51座,蔬菜种植基地1个,四季蔬菜大棚40余座,形成了蔬菜种植的规模化。依托东井岭乡菌种生产车间,村民还积极发展平菇种植庭院经济,发展40余户。

红色游 致富“金钥匙”

在崔家庄村东200余米处,有一座占地1万平方米的“黄沙山战役烈士纪念园”,这是1944年5月29日发生在陵川的“黄沙山战役”牺牲人员就寝地。这一仗,八路军32团加上壶关、平顺独立团,向驻守陵川的日伪军发动攻击,拔掉碉堡10个,消灭16个村庄的日伪据点,打死打伤100多人,俘虏日伪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步枪百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震慑了敌人,粉碎了日伪在平城建立据点的企图。

现在,这里已是壶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烈士纪念日,县、乡党委都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凭吊,平时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在乡党委引导下,崔家庄村紧扣“红色资源”,主打“红色牌”,着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在村东新建了红色文化广场,设立了党员先进事迹展览区,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古村落 文化“照明灯”

“侯氏家族”形成于明代,崛起于清代,鼎盛时占地面积30余亩,现存七八亩,留下了一座壶关商业文明的见证——侯家大院,也留下了一段壶关人文历史的珍贵缩影。

崔家庄村中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院落,大都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崔家庄最好的房子是侯家大院,也叫魁盛院。由花院(前庭院)、柏树院、小庭院、西院、当中院、东院、书坊院等九个院落组成,共200余间房屋。

崔家庄村投资10余万元,维护“侯家大院”基础设施,铺设园区绿道2000余米,推出“古文化游”项目,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旅游公厕等设施。

侯保军说:“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发展种植产业规模化,实实在在地增加村民收入,并依托崔家庄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侯家大院居民群的资源,对侯家大院进行保护建设,保护侯家大院居民群,提升侯家大院旅游名片,走出一条生态、旅游、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大院大棚红色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红色是什么
“幸福大院”可以有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