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续写生命之春
2024-05-11隋萌
隋萌
ECMO,俗称人工肺,是使用体外离心泵及膜肺短期代替患者受损的心肺功能,让患者心脏或肺脏得到一定程度休息,它是目前重症可逆性心脏疾病及肺脏疾病的高级治疗方法,被称为“最后的救命神器”。3月25日,科學导报》记者从运城市中心医院获悉,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运用ECMO技术,再次成功救治一例ARDS危重患者,患者目前神志清楚、对答如流、生命体征平稳,正在积极康复治疗中。
“与以往相比,本案例患者情况比较特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刘仲韬回忆道,“2月21日,我们科收治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入院时,该患者胸闷、气喘明显,呼吸困难。经过精心救治后,患者情况好转,但2月24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至70%,氧合指数为55mmHg(正常值为400mmHg~500mmHg),随时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心跳呼吸骤停等症状,情况危急。”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霞带领团队对患者情况进行紧急评估讨论,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决定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技术,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救治时间。
离心泵引出患者体内暗红色血液,经膜肺化为鲜红色血液顺畅流回体内。2月24日16时40分,ECMO上机成功,“流量正常!氧合正常!ECMO运转正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上机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ECMO运行管理是重中之重,且难度非常大,特别在早期转机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各种情况,电路、水路、血路、管路并发症,密切监测容量,预防抖管,随时紧急处理出血、溶血、感染等情况。同时,重症患者管理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肺功能,要做好液体管理、凝血系统精准调节、感染防控、呼吸管理、营养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工作。
ECMO小组成员昼夜轮流值守,一直在病床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紧盯各个参数变化,根据检验结果第一时间调整ECMO转速、流量和抗凝剂量,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经过185个小时的昼夜奋战,患者病情较前逐渐好转。3月3日上午10时,经过充分评估,成功撤离ECMO,取得第二阶段胜利。
3月5日,呼吸治疗师团队对患者进行SBT试验、漏气试验、白卡试验,均顺利通过,成功脱机拔管,取得第三阶段胜利。
运城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建于1998年,是运城市重点学科,团队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运行9例。这名患者的救治,是对该院ECMO团队技术成熟化、流程熟练化、治疗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的又一次成功检验,标志着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再上新高度。
该科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着力提高呼吸重症救治技术及管理,成立ECMO团队、呼吸治疗师团队、呼吸康复团队,医教研同步发展,向省级重点学科迈进,造福河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