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运动会:原来古人这么会玩儿!
2024-05-11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近期,各个学校即将拉开春季运动会的帷幕。各种社团、精彩赛事,让我们可以直接感受体育竞技带来的热情与力量、健康与青春。那么,古人是否也有丰富的体育活动呢?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大规模体育活动了,项目多且有趣。千百年来,彰显自身魅力的“个人赛”项目与展示集体力量的“团体赛”内容数不胜数……
关山月色引长弓,箭矢腾空射青云
“礼、乐、射、御、书、数”中,“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射箭”是古代运动会个人赛中一个重要项目。古人十五岁便要学习射箭,据《孟子译注》中记载:“序者,射也。”学校就是学习射箭的地方。射术高超的少年儿郎,在射箭时形端志正、凝神静气,骑射俱佳,有百步穿杨之力,百发百中之能。
古人学射箭主要是用于军事,“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在战争中的作用很大,因此骑射也就成了军事训练的重要技能。当然,射箭不仅是一项军事技能,也是构成古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礼仪之一。
古代诸侯举行射礼时,一定要先举行燕礼;卿、大夫、士举行乡射礼,一定先举行乡饮酒礼。燕礼这一礼节,是用来明确君臣之间的名分;乡饮酒这一礼节,是用来明确长幼次序。
据《礼记·射义》中详载:“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射箭这件事,包含‘仁的道理。射箭需要思想纯正、身体端正。没有射中,不埋怨技艺超过自己的人,先自行反思找自身原因。”
从这些言论中不难看出,古人认为射箭处处彰显君子之风,礼仪之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输比赛但不能败品性,赛后切忌因技不如人就大加怨怼。这种体育精神在现代也非常推崇。
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
或轻快敏捷、或潇洒飘逸、或凌厉出锋的剑术,也是赢得满堂喝彩的个人赛的必选项目。剑,又称“轻吕”“径路”,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古人练习击剑除了强身健体抵御病邪,也是为了作战杀敌保护自己。
古代剑术根据功能和用途划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搏击、御敌的武术,主要用于军事格斗上阵杀敌,同时也可以用于自卫防身。我们所熟知的诗仙李白剑法也非常高超。
还有一类是用来比赛和表演的剑术。三国时期周瑜曾设“群英会”,在会上就曾舞剑作歌。到了唐代,剑舞表演受到当时民众的追捧和喜爱。最知名的剑舞明星当属公孙大娘,诗圣杜甫就用精妙诗句赞叹:“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近些年,随着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国风武术传承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无论是行云流水的剑术展示,还是赏心悦目的剑舞表演,利剑一出,斩山劈海的侠气便喷薄而出。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如果说射箭与剑术是个人赛的精彩展示,那么蹴鞠就是点燃全民激情的团体赛。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等。关于蹴鞠的起源有很多的说法,《史记·苏秦列传》中曾记载,齐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所以蹴鞠源于战国时期的说法最被人们认可。
汉代的蹴鞠运动分为竞技军事训练和表演助兴两种形式。唐代是蹴鞠运动的鼎盛时期,不论贵贱、不分年龄,都喜爱这项运动。蹴鞠的比赛场地与现在的足球场类似,呈长方形,南北两侧设有观众席,方便观看。
到了宋朝时期,蹴鞠的玩法可分为白打和筑球。白打注重娱乐性,筑球更有竞技精神。筑球较白打更为公平,两个队伍分别在球门两侧,开球靠抽签来定,能不能进球全要仰仗自身的实力,整体公平公正。
值得一提的是:蹴鞠运动也在2006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我们可以在很多国风运动会上看到蹴鞠的身影。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龙舟
竞渡也是古代体育活动团体赛中的重头彩。“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是我国最早有关龙舟的记录,出自古籍《穆天子传》。赛龙舟最早源于古越人祭龙神活动,这种祭祀活动寄托着古人的美好祈愿:像龙图腾那样,让龙的传人兴盛强大。等到春秋战国时期,龙舟开始在吳、越、楚等地流行。后来人们将其用于纪念屈原,从此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唐代诗人张建封曾写下《竞渡歌》,“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这些诗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龙舟竞渡时的壮观景象。
体育运动从古延续至今,结合当下流行的国风运动盛会与传统文化研学营,我们不难发现:古代体育活动有的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有的被保护了下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它的光彩;有的则创新传承演变为新的运动造福大家。体育运动,既能锤炼出健康体魄,更能将中华民族守礼爱德的君子品性继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