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相关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分析
2024-05-10邹瑜玲赖小冰罗江洪
邹瑜玲,丁 涛,赖小冰,罗江洪
(赣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1]提出“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对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初步了解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本研究以本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分析,为提升其科研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本校2020级(三年级)、2021级(二年级)、2022级(一年级)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量性研究样本量估算要求,样本量一般是自变量的10~15倍[2],本研究自变量个数为19个,因此所需样本量为190~285例。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对象在微信平台发布电子问卷二维码,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问卷并自愿转发给同校硕士研究生,本研究共回收234份问卷,剔除非全日制、有明显逻辑矛盾的答卷,共获得23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29%。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研究生基本情况、科研现状和科研能力。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学位类型、录取方式、备考情况等;科研现状包括英语水平、科研实践情况、阅读情况、召开组会频率、论文发表情况等;科研能力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操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5个维度共11项条目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中科研能力选项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等级由“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赋分1~5分,总分为11~55分,得分越高表示科研能力越强。经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专家咨询后自行设计问卷,并在正式调查前随机对15名学生进行了预调查,问卷总Cronbach α系数为0.907,问卷信度、效度较好。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经正态性检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符合近似正态分布,故计量资料描述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运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科研能力因子分析对调查问卷中科研能力的11项条目进行检验,KMO值为0.931,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1 865.46(P<0.001),表明各条目间存在共同因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值≥1提取因子,结合碎石图(图1),提取出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72.50%,并将11个因子归类定义,公因子1在“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文献的缺陷、提出独特的见解、独立完成科研、建立论文结构、轻松理解专业英语文献、捕捉有价值的问题以及使用文献管理软件”上具有较大载荷,定义为外部因素;公因子2在“知识应用、乐于学习新方法以及以辩证的眼光分析”上具有较大载荷,定义为个人因素。
图1 科研能力因子分析碎石图
2.2 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1 科研综合能力自评得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230份,女生占72.61%,2022级学生占51.74%,科研综合能力自评总分为(38.03±7.29)分。其中90.00%的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数量以1~6篇为主,此部分的主要人群为一年级硕士研究生;72.61%的学生参与过科研项目,包括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题选题和设计、参与整理和分析研究数据、参与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参与科技成果奖申报、专利撰写与申请或主持挑战杯等创新大赛等项目。参与过科研项目(t=-2.826,P=0.005)及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t=-2.897,P=0.004)的学生科研综合能力评分更高。见表1。
表1 科研综合能力自评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分,n=230,±s
表1 科研综合能力自评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分,n=230,±s
一般情况性别女 男年龄20~25周岁26~30周岁30周岁以上学位类型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录取方式第一志愿录取调剂录取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医学技术与本科专业一致性一致不一致n(%)167(72.61)63(27.39)172(74.78)55(23.91)3(1.31)134(58.26)96(41.74)81(35.22)149(64.78)119(51.74)63(27.39)48(20.87)80(34.78)35(15.22)36(15.65)30(13.04)39(16.96)10(4.35)147(63.91)83(36.09)科研综合能力自评总分37.81±7.03 38.76±5.56 38.17±6.59 37.44±6.69 44.00±9.54 37.78±6.94 38.48±6.26 37.89±6.52 38.17±6.75 37.68±6.70 37.78±6.46 39.42±6.78 37.51±6.39 37.91±6.95 39.50±6.56 38.37±7.82 37.67±6.12 38.60±7.24 37.85±6.59 38.46±6.81 t/F-0.968 1.463-0.678-0.303 1.248 0.496-0.664 P 0.334 0.234 0.431 0.762 0.289 0.779 0.508一般情况备考情况工作后考取应届或未工作考取英语水平未通过四级仅通过四级通过六级或雅思科研项目获奖情况未曾获得获得过校级以上科研参与情况未曾参与参与过文献阅读数量/周1~6篇6篇以上文献阅读类型以中文为主以英文为主中、英文比例相当召开组会频率无组会制或不定期召开定期召开论文发表情况未曾发表已发表n(%)66(28.70)164(71.30)15(6.52)111(48.26)104(45.22)207(90.00)23(10.00)63(27.39)167(72.61)207(90.00)23(10.00)91(39.56)83(36.09)56(24.35)33(14.35)197(85.65)187(81.30)43(18.70)科研综合能力自评总分38.20±7.22 38.29±7.05 36.80±5.60 37.85±6.31 38.45±7.11 37.83±6.61 40.26±6.84 36.08±6.35 38.82±6.64 37.65±6.65 41.83±5.61 36.87±6.55 38.64±6.34 39.18±7.10 36.09±6.35 38.62±7.15 37.86±6.85 39.00±5.73 t/F-0.087 0.931 0.510 0.601-1.670 0.096-2.826 0.005-2.897 0.004 2.596 0.077-1.854 0.065-1.016 0.311 P
2.2.2 不同维度科研能力自评得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学习能力维度得分:男生较女生高(t=-2.073,P=0.040),参与过科研项目(t=-2.273,P=0.025)、阅读类型以中、英文比例相当(F=3.500,P=0.032)的学生得分较高。见表2。思维能力维度得分: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t=-2.286,P=0.025)的学生较高。见表3。实操能力维度得分:参与过科研项目(t=-2.725,P=0.007)、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t=-2.120,P=0.043)的学生较高。见表4。写作能力维度得分: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t=-2.011,P=0.046)、定期召开组会(t=-2.189,P=0.033)的学生较高。见表5。表达能力维度得分: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t=-2.230,P=0.033)、定期召开组会(t=-2.034,P=0.043)的学生较高。见表6。
表2 学习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表2 学习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注:▲为对照。
影响因素性别女▲男科研参与情况未曾参与▲参与过阅读类型以中文为主▲以英文为主中英文比例相当学习能力维度评分3.55±0.71 3.74±0.58 3.43±0.74 3.67±0.64 3.46±0.07 3.67±0.07 3.73±0.09 t/F-2.073-2.273 3.500 P 0.040 0.025 0.032
表3 思维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表3 思维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注:▲为对照。
影响因素文献阅读数量/周1~6篇▲6篇以上召开组会频率无组会或不定期召开▲定期召开英语水平未通过四级▲仅通过四级通过六级或雅思思维能力维度评分3.30±0.69 3.78±0.52 3.24±0.65 3.49±0.70 3.36±0.06 3.50±0.07 3.72±0.25 t/F-2.286-1.989 2.643 P 0.025 0.050 0.070
表4 实操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表4 实操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注:▲为对照。
影响因素科研参与情况未曾参与▲参与过文献阅读数量/周1~6篇▲6篇以上实操能力维度评分3.16±0.83 3.47±0.74 3.35±0.78 3.67±0.68 t-2.725-2.120 P 0.007 0.043
表5 写作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表5 写作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注:▲为对照。
影响因素文献阅读数量/周1~6篇▲6篇以上召开组会频率无组会制或不定期▲定期召开写作能力维度评分3.34±0.82 3.70±0.70 3.12±0.70 3.42±0.83 t-2.011-2.189 P 0.046 0.033
表6 表达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表6 表达能力维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分,±s
注:▲为对照。
影响因素文献阅读数量/周1~6篇▲6篇以上召开组会频率无组会制或不定期▲定期召开英语水平未通过四级▲仅通过四级通过六级或雅思表达能力维度评分3.25±0.88 3.61±0.72 3.00±0.90 3.33±0.86 3.20±0.08 3.31±0.86 3.67±0.27 t-2.230 0.033-2.034 0.043 2.780 0.057 P
2.3 影响科研能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1 影响科研综合能力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法对影响科研综合能力得分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献阅读每周6篇以上(b=3.750,t=2.624,P=0.009)、有科研参与经历(b=2.445,t=2.543,P=0.012)及定期召开组会(b=2.493,t=2.058,P=0.041)对学生的科研综合能力呈正向影响(F=4.233,P=0.041)。见表7。
表7 科研综合能力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3.2 影响各维度科研能力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献阅读类型多元(b=0.142,t=2.541,P=0.012)、参与过科研项目(b=0.239,t=2.432,P=0.016)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维度得分随英语水平提高(b=0.168,t=2.242,P=0.026)和召开组会增多(b=0.272,t=2.100,P=0.037)而增高;实操能力维度得分随参与过科研项目(b=0.315,t=2.805,P=0.005)及文献阅读数量(b=0.122,t=2.090,P=0.038)的增多而增高;文献阅读数量多(b=0.368,t=2.081,P=0.039)及定期召开组会(b=0.304,t=2.011,P=0.045)正向影响写作能力;文献阅读数量多(b=0.200,t=2.520,P=0.012)、定期召开组会频率(b=0.362,t=2.234,P=0.026)及英语水平高(b=0.188,t=2.006,P=0.046)正向影响表达能力。见表8。
表8 各维度科研能力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
3 讨论
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养与科研能力是医学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科研能力受外部和内部因素如个人基础、导师、机构、方法和氛围等多方面的影响[3],不少学者对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定义目前尚无明确、统一的科学界定,有研究者认为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科研基础、科研态度、科研素质、科研产出4个方面,其中科研素质包括发现问题、信息获取、科研创新、研究设计、数据处理、实验操作、论文撰写等能力[4],也有研究者认为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应该包括提出问题能力、收集文献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和科研表达交流能力等方面[5-6]。因此,综合既往研究以及实际情况,本研究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操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5个维度进行研究。
本研究发现,学习能力维度得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较男生得分低,可能与女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动力、创新能力、科研信念方面低于男硕士研究生有关[7]。有研究[8]发现,与学习相关的情绪可能影响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男生会表现出比女生更自信、更积极的情绪。虽然不同性别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但国内外尚无证据表明科研能力在性别上存在差异。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能力[9]。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少大学也开设了逻辑相关课程[10],美国也将逻辑推理能力测试作为选拔研究生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11]。因此,高校在研究生教学中,应探索更多激发科研人员动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挖掘研究生的科研潜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学生在科研实操能力得分较高,与田力等[12]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早期参与科研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促进理论储备的转化有关。因此,学校可以从制度、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为学生提供展示科研能力的平台,激发科研兴趣,为科研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表明,文献阅读数量与类型不仅对科研综合能力存在影响,而且对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不同维度的科研能力均有影响。由此可见,文献阅读是发现问题的灵感来源,是科研实践的基础,是统计方法的思路,是论文观点的支撑。通过文献阅读,可以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帮助学生理清论文写作脉络和框架结构。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文献阅读仍处于阅读量偏低、缺乏深度以及阅读类型不均衡的情况,与张曼霞等[13]、谢爱泽等[14]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可能与有效文献阅读时间短、阅读范围狭窄、英文阅读能力不足、不熟悉文献管理软件使用以及文献阅读驱动力不足有关。另外文献阅读量最低的主要人群为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可能与方向不明确,缺乏自主阅读意识有关[15]。学校可以从阅读计划、文献阅读量、阅读培养模式[16-18]、文献获取及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升阅读质量。
本研究发现,定期召开组会是提高科研能力水平的促进因素。导师定期召开组会,可能通过团队例会分享,涵盖选题、文献检索、阅读笔记、汇报展示、讨论交流等内容,能开阔学生眼界,激发新思路,使其拥有更多科研实践机会,导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科研困难与需求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此导师因素和定期召开组会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19]。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类别的研究生科研能力无差异,但培养重点应根据各自的要求和特点有所侧重,以适应不同岗位需求。
4 不足与展望
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科研经历、召开组会频率及文献阅读情况是影响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反映了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为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依据。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样本量较小,仅对本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相关结论可能存在偏倚;其次,自制的自评量表及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可能不全面,国内外缺乏对“科研能力”的清晰定义,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再次,愿意接受调查者可能存在志愿者偏倚。今后可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的调查,进一步了解我国医学院校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