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膜马铃薯应用生物菌肥施用量试验研究

2024-05-10宋明宝

河北农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垄沟菌肥施用量

□文/宋明宝

马铃薯是武山县三大主栽作物之一,目前马铃薯种植模式有大棚种植、地膜覆盖种植、露地春播种植、夏季复种四种。露地春播和夏季复种是武山县马铃薯传统的种植模式,地膜覆盖和大棚种植是21世纪以来推广的种植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的新模式,具有上市早、销路好、产量高、效益好的优势。渭河川区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热量充足,早春升温快,光热资源丰富,设施蔬菜生产水平较高,早熟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人员对早熟马铃薯的试验研究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大棚和地膜覆盖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种植技术日趋完善。经过调查,在种植大棚和地膜早熟马铃薯中使用生物菌肥的农户较多,对生物菌肥增产效果说法不一,有的说能使薯皮光滑,但不增产,有的说增产效果明显。对生物菌肥的施用量缺乏详细的试验研究,没有统一的用量标准。生物菌肥是一种新型生物肥料,主要成分是有机质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种,含有大量生物菌,通过生物菌的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解钾、释磷、固氮作用,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1]。为了测定生物菌肥在早熟马铃薯上的增产效果以及适宜的施用量,开展了生物菌肥不同施用量试验研究。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武山县洛门镇刘坪村,该村地处渭河北岸河谷川区,年大于零度积温3100℃,海拔1470 米,年均气温10.4℃,无霜期260 天,土质为褐色河淀土。该村是武山县渭河流域大棚蔬菜生产核心地带,主要种植早熟马铃薯、豆角、蒜苗、水萝卜等蔬菜,每年2~3茬,周年循环种植。

二、播前准备

(一)选择试验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视野开阔、前茬一致、四周无高大树木的地块。

(二)准备试验种子。以荷兰15 号为指示品种,选择正规种薯企业销售的种子,按照2250 千克/公顷准备种子。播种前一周左右,将种子放置于温暖的室内摊晾在地上催芽。

(三)采购地膜和肥料。覆膜前准备白色聚乙烯地膜150 千克/公顷。复合肥(N-P2O5-K2O:17-17-17)1500 千克/公顷,尿素600 千克/公顷(N:46%),辛硫磷颗粒剂37.51 千克/公顷。高钾水溶肥(N-P2O5-K2O:12-6-40-Ga-Fe)900千克/公顷。

三、试验设计

(一) 试验处理菌肥用量

表1 试验处理菌肥用量

设6个处理,以不施菌肥为对照,不同处理播种时先开沟,再按照种植图将各小区每垄的菌肥称好撒施于沟底,然后摆放种薯,最后进行覆土、覆膜。

(二) 试验设计。按地块宽度方向开沟、播种、起垄、覆膜,依地块长度方向顺序排列,三次重复,每小区长5米,宽1.6米,小区面积8平方米,每小区种2垄,每垄种1行,垄(行)距0.8米,不留小区间距和重复间距。株距0.2 米,每小区种50 株(每行25 株),亩密度4168 株,四周为保护行,试验地面积0.03 公顷。播期以当地习惯播种期确定,试验必须在同一天播完,试验田施肥、定苗等田间管理要相对均匀一致,各处理其他化肥施用和栽培管理均一致[2]。

四、试验经过

(一) 年前整地冬灌。蒜苗收获后,用旋耕机深耕试验地块,晾晒1个月左右,11月下旬土壤封冻前冬灌。

(二) 播前旋耕施底肥。3月土壤解冻后,撒施复合肥(N-P2O5-K2O:17-17-17)1500 千克/公顷,辛硫磷颗粒杀虫剂每亩37.51 千克/公顷,随即旋耕翻埋入土,整平地块[3]。

(三) 施用菌肥播种。首先催芽切种,3 月8 日切种薯,切完后用薯管家拌种。第二步开沟、撒施菌肥、播种,3 月11 日,先用小锄按试验设计在地面上划出全部试验小区,开播种沟,沟深15 厘米,沟面宽15 厘米。将电子秤调好放在地边平坦处,每开一条沟,称量出该条沟所在小区一行的菌肥施用量,撒施于沟底,在沟底摆放种薯切块,芽眼朝下,每穴一粒,一行种子摆放完后,再距第一条线绳80厘米拉第二条线绳,顺线绳开第二条播种沟,然后称量撒施菌肥,摆放种薯切块。依此类推种完三个重复。第三步起垄,用铁锹将每条播种沟两侧25~40 厘米的土壤铲起10 厘米左右深,覆盖于播种沟两侧的垄面上,整理垄面,使垄面宽50厘米,垄沟宽30 厘米,垄沟深20 厘米,垄面要平坦,以便现蕾期在膜面上覆土。依此类推,完成全部试验起垄。第四步覆膜,用宽幅70 厘米白色地膜覆盖垄面,拉直贴紧后,两侧膜边每隔一米压半锹土,垄面不压土[4]。

(四) 田间管理

1. 放苗封口。播种后30 天左右开始出苗,每天检查,发现幼苗顶起地膜时,将地膜抠破一个小孔放出幼苗,然后用垄沟中的细土将播种孔封严实,以免地膜内热气冲出,灼伤幼苗。该试验4月8日开始出苗,4月15日齐苗。

2. 灌水。现蕾期开始10 天左右浇一次水,共浇5 次水。5月1日开始现蕾,5月12日第一次浇水,5月25日第二次浇水,6 月8 日第三次浇水,6 月20 日第四次浇水,6月30日第5次浇水。

3. 追肥。第一次浇水时,随水施入尿素600 千克/公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浇水时,分别随水施入高钾水溶肥90千克/公顷、90千克/公顷、180千克/公顷。

4. 培土。第一次浇水后3~5 天,垄沟中土壤干湿适宜时,用宽度15厘米的方铁锹将垄沟中表层的土壤铲起5 厘米左右,覆盖在垄面上植株附近,一方面防止生长后期块茎露出土面顶起地膜受光照射变成绿色,另一方面增加块茎上面的土层厚度,降低块茎周围的土壤温度,有利块茎膨大和增重[5]。

5. 防治病虫害。川区5 月份气温较高,荷兰15 易发生早疫病或蚜虫,要及时防治。第一次浇水前,喷洒代森锌、吡虫啉、中生菌素叶面肥混合液20千克。第二次浇水前喷洒代森锰锌、吡虫啉、中生菌素叶面肥混合液20千克。第三次浇水前喷洒代森锰锌、定虫咪混合液20千克,第四次浇水前喷洒丙森锌、吡虫啉、中生菌素叶面肥混合液20千克,最后一次浇水不喷药,减少块茎农药残留[6]。

6. 收获。6 月下旬试验各处理均茎叶干枯或发黄,薯皮老化,显示成熟长相特征。于7 月8 日全部人工收获,分小区称量大、中、小薯产量。

五、结果与分析

(一) 产量。从表2 可以看出,试验平均产量45416.4 千克/公顷,施菌肥的处理产量都高于不施菌肥的产量。处理1 产量为41770.95 千克/公顷。处理2 产量为48803.55 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17.25%,居第一位;处理3 产量为47732.25 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14.67%,居第二位;处理4 产量为45043.35 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8.21%,居第三位;处理5 产量为44126.25 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6.01%,居第五位,处理6 亩产45022.5千克/公顷,较对照增产8.15%,居第四位。

表2 地膜马铃薯菌肥施用量试验产量统计分析表

(二) 生育期。施用菌肥各处理与不施菌肥处理生育期没有差异,出苗到成熟均为79天,生物菌肥对马铃薯生育期影响不大。

(三) 株高。施用菌肥各处理与不施菌肥处理株高差异不大,施菌肥的处理比不施菌肥的差异不超过5 厘米。

(四) 商品率。施用菌肥各处理与不施菌肥处理的商品率差异不大。施用菌肥的处理薯皮光滑光亮程度好于不施菌肥的。

(五) 抗病性。施菌肥各处理与不施菌肥处理都中度发生早疫病,轻度发生黑茎病,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六、小结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施用菌肥的处理,产量都高于对照(不施菌肥),而且薯皮光滑程度显著好于不施菌肥的处理。说明菌肥的增产效果是肯定的。建议地膜马铃薯种植中菌肥施用量以每公顷375~750千克为宜,施用过多增产效果不大,生产成本增加较多,相对降低了生产效益,由于菌肥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相对较少,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施入有益菌,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效率,而不能代替或减少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

猜你喜欢

垄沟菌肥施用量
复合微生物菌肥在草莓上的肥效试验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菌肥施用注意四问题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百泰微生物菌肥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
2015年微生物菌肥试验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