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循证理论的共享决策干预对冠心病稳定期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2024-05-10李甜甜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8期
关键词:循证效能决策

董 静,何 敏,李甜甜

(信阳市人民医院:1.普外二科;2.体检中心;3.门诊部,河南 信阳 464000)

冠心病(CHD)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狭窄、阻塞及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引发的坏死性心脏疾病[1]。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患者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了全球人类生命健康[2]。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治疗该疾病[3]。从检查到入院治疗过程中,患者多无选择权,多以医生决策为主,导致患者对治疗有诸多疑虑,给患者造成了较多不良情绪,降低了患者配合度。共享决策是指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医生制定的各种治疗方案的优点与缺点,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疾病自身的医疗决策过程中,根据患者想法与意见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由医生和患者共同拟定最终治疗方案[4]。循证医学是一门严格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根据临床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疾病恢复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5]。为了进一步优化CHD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本研究探讨了基于循证理论的共享决策干预对CHD稳定期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CHD稳定期患者207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114例)与对照组(93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6];(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3)无较为严重的视力、听力障碍及精神功能障碍;(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功能不全;(2)合并精神功能;(3)肝、肾功能不全;(4)合并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策,包括常规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进行药物治疗或PC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共享决策干预,主要包括:(1)团队成员组建。由1名心内科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及6名护理人员组成,上述人员均进行循证护理及共享决策护理培训,并通过考核。(2)循证理论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根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同时充分了解患者健康需求,确定护理问题。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对相关护理问题进行文献检索,使用科学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综合性评分。对上述护理问题寻求循证支持,根据患者个体需求拟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实施,随后护理人员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3)共享决策方案。基于上述循证理论寻找出的护理解决方案,拟定相应的共享决策方案。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医院基本信息、医疗团队及病房环境设施,由主治医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目前疾病发展情况,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告知制定的治疗方案与基于循证理论拟定的护理方案,耐心听取患者想法与意见,在不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的情况下,适当满足患者需求。向患者发放共享决策方案表,告知患者当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并为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方案的优点与缺点,同时耐心为患者的疑问做出相应解答,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护理理念,参考患者想法与意见对治疗方案进行修改与选用。于讲解完2 d内回收共享决策表,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签署相应的治疗同意书。

1.2.2观察指标 (1)心理弹性: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Connor-Dac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3个维度(乐观、自强及坚韧)及25个条目,采取5级评分法,每个条目评分0~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好。(2)决策冲突:干预前后决策冲突水平采用决策冲突量表(DCS)评估,量表包括感知有效性决策、决策不确定性及导致决策不确定性因素3个维度,涉及16个条目,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决策冲突水平越高。(3)自我效能: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自我效能,量表包括10个条目,满分40分,每个条目1~4分,评分与自我效能呈正比。(4)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躯体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稳定状况、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治疗满意度5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5)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20个项目,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80分为不满意。

2 结 果

2.12组CD-RISC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CD-RISC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CD-RISC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CD-RISC评分比较分)

2.22组DC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DC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DCS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会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DCS评分比较分)

2.32组GSE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GSES评分比较分)

2.42组SAQ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SA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Q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SAQ评分比较分)

2.5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有研究指出,CHD死亡率呈直线上升,已占全球心血管疾病的35%[7]。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可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升高,影响人类生命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CHD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基于循证理论的共享决策干预对CHD稳定期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CHD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高,从而直接影响疾病治疗进度[8-9]。有研究指出,良好的心理弹性对于疾病的康复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减缓疾病进程,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保护受损的心肌组织[10-11]。自我效能是对自己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与自我能力感属于同一概念[12]。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后CD-RISC各项评分、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提升更佳,其原因可能在于采取共享决策干预后,加强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参与感,同时不断针对自身情况解决相应护理问题,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13]。

由于CHD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当多种利弊相当的治疗方案同时存在的时候,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价值观对各治疗方案进行权衡利弊,便容易产生决策冲突。当患者存在较高的决策冲突水平时,可能出现决策后悔、决策延迟,甚至对治疗方案不满意、质疑医务人员等[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后DCS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循证结合共享决策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决策冲突水平。让患者参与疾病治疗决策,这样不仅促进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增加了患者参与感,有助于降低决策冲突水平。而决策冲突水平的降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理论的共享决策干预可有效提高CHD稳定期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同时可降低决策冲突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循证效能决策
《循证护理》稿约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循证护理》稿约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