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分包税务风险及对策研究

2024-05-10连薇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财会学习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分包发票税务

连薇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引言

随着大中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总承包和分包模式逐渐成为行业主流。然而,随着分包模式的广泛应用,其带来的税务风险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分包结算的复杂性、施工进度确认的困难以及税务法规的不断变化,都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建筑施工企业分包模式概述

建筑施工企业分包业务模式指的是企业作为总承包方拿到某项工程后,对其中非主体、非关键工程进行合理拆分,分包给其他有能力的承包人,在此过程中形成分包单位对总承包方负责,总承包方对业主负责的责任机制,分包模式按分包方式可分为内部分包和外部分包,按分包内容可分为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

从现实情况来看,分包模式是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分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在设备、施工能力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足,辅助建筑施工企业主合同履约进度,在解决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难度、实现降本增效中发挥关键作用,也为一些小规模工程承包商在承接大型项目时,提供了施工经验和工程资质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分包模式意味着参与建筑工程的主体数量增加,分包队伍的作业水平和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项目效益,建筑工程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

但同时,由于分包专业化市场管理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分包业务复杂,分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较多,建筑业作为税务机关重点稽查行业,分包过程中的税务风险管理不容忽视。随着“金税四期”的全面推进,税收法律法规和税务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税务机关从“以票治税”转换到“以数治税”,利用税收大数据实现精确执法和精准监管,税收监管手段持续升级、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在此形势下,施工企业应当转换以往应对税收管理的被动思维,积极甄别分包经营过程中潜在的涉税风险,主动进行税务风险自查与管理。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分包税务管理,确保分包前提条件、资源引进、合规性审批、分包选择以及过程管控等各个环节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推进,既是保障建筑施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工程项目高质量、低风险履约的客观要求。

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在分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点,分析税务问题成因,结合分包管理模式提出税务管理对策,旨在提高工程分包质量、降低施工企业税务风险,从而推动分包业务模式合规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分包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风险

(一)因合同而产生的税务风险

一是分包合同未约定具体税率与不含税金额。分包合同中因分包单位纳税类型、税率等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税务风险。分包单位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只能提供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增值税普通发票,总承包方对应的可抵扣进项减少,税负风险增加;如果合同未约定税率调整条款,因税率变动产生的如果合同中未列明不含税金额与增值税税额,则印花税需要根据合同总价缴纳,税负风险增加。

二是分包合同的计价标准及依据与总承包合同不一致。部分工程项目在分包合同签订时,由于专业分包业务边界不明晰,大多以费率确定合同总价,对主要经济条款的界定不准确,上下游结算、开票和付款时点不一致,导致分包合同的计价标准及依据与总承包合同不一致,分包合同存在天然缺陷。这样一来,分包工程的结算无法对应合同工程内容,可能存在单项计价不准确、重复计价情况,导致总承包方超结超付,存在虚列成本费用产生的税务风险。

(二)因发票而产生的税务风险

一是存在虚开发票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存在大量分包问题。有建筑施工资质的专业分包单位可以提供正规发票,保证合同信息、提供劳务、资金收支与发票的一致性,但是小型分工程队无法提供专票,只能挂靠劳务分包单位委托开具发票,由此会产生发票流与资金流不一致、资金流与合同信息不一致等问题,容易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可能存在发票虚开或发票异常情况,带来税务检查的风险。

二是发票不合规的风险。在实际分包单位开票过程中,可能存在合同约定的工程业务内容与发票应税项目分类不一致,或者发票未备注项目名称,企业可能因此面临税务稽查,面临发票不合规带来的税务风险,相应进项税无法抵扣。

三是发票管理风险。项目履约中存在部分小型分包零散用工、日常采购等事项,无法及时取得合法有效的税前扣除凭证,或者部分分包单位因资金问题拖延开票时间,导致建筑施工企业进项税额抵扣不足,企业税负增加。另外,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分布较广,发票传递、保管、认证的抵扣有着非常强的时效性,存在发票管理环节的税务风险。

(三)因缴税而产生的税务风险

一是劳务分包下农民工工资个税代缴风险。无资质的劳务分包队伍由总承包单位直接向包工头或者挂靠单位支付工资,一般不进行代扣代缴个税,存在补缴个税的风险。

二是跨区域经营异地缴税风险。建筑施工项目存在跨区域经营,受项目所在地、单位注册地税务监管部门双重管理。在实务中,由于建筑行业的流动性以及自身税务管理的薄弱性,部分分包方没有在建筑服务发生地进行项目报验和预缴税费,直接回机构所在地开票和申报,导致出现总包方无法进行差额预缴的涉税风险[1]。

三、建筑施工企业分包税务风险问题的成因

(一)税务风险管控意识不足

总分包模式下,业务人员大多关注项目现场履约管理,施工现场人员只负责把控项目进度和质量,对税务风险防控的重视度不足,过于看重利润和经济效益,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对税务风险的预判和防范意识不强。就现实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分布广泛,无法为每个项目配备税管专员,公司本部财务、税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各个经营环节的税务风险情况,尤其是跨区域经营中各地财税政策解读有差异,对异地项目的税务指导不足,进一步削弱了税务风险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分包业务经营复杂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一般规模大,时间空间跨度长,分包工程核算本身较为复杂。现阶段,分包管理专业化市场尚未形成,部分分包企业资质不全,挂靠承接施工任务,不符合管理要求,导致企业涉税风险增加。在实际履约过程中,小型分包单位没有健全的财务税务管理体系,对于分包过程中的开票、缴税义务不明晰,纳税意识薄弱,纳税积极性不高,影响企业规范纳税。

(三)内部管控不完善

因建筑企业自身经营性质的特殊性,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涉及较广,涉及财务税务核算复杂,分包业务若处理不当会对税务管控造成直接影响。现有分包市场中,小型分包单位税务管理经验不足,无法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而施工企业在分包履约中,大多为事前监管、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各自独立,在合同管理、发票管理、财税信息传递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很容易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财税风险。

四、建筑施工企业分包税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增强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关注分包过程中的税务风险。一方面,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部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业务、财务、税务协调配合,必要时成立税务风控部门。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现数据多部门共享,财务部门和税务部门及时将资金与发票信息向业务部门反馈,业务部门及时将结算、发票、合同等附件传递到财务部门,构建业务、税务与财务部门联动管控税务风险的机制。

另一方面,加强日常业务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和培训,将税务风险防控理念深入到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和决策部门,在业务前端实现税务风险管理,从内部控制角度对分包合同、分包工程管理环节对税务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转嫁[2]。充实项目税务人才储备,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财务人员在掌握自身财务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同时加强对项目现场施工情况的了解,业务人员在做好工程项目生产运营的同时提高对财税管理理念的了解,确保分包工程项目履约过程中税务合规,提高分包经营管理水平。

(二)从合同源头严控税务风险

合同是税务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税务风险的发生,第一,加强合同管理。分包合同签订需经财务、法务、经营多方参与,针对存在涉税风险的环节在分包合同中予以明确,制定好涉税风险规避条款,管控好分包工程的税务风险,避免合同先天性缺陷导致税务风险增加。第二,注重分包合同方的选择。建立供应商准入筛选机制,通过资质水平、公司规模、历史项目承接评价等多维度考虑,尽量选择专业化、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分包单位,对比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合同价款,项目综合成本最低是最优选择。第三,明确合同条款。分包合同明确价税分离,约定分包商提供的发票类型、税率以及开票结算时点等相关信息,避免因发票或税率问题导致进项减少。在签订分包合同时还需要考虑总承包合同条款,坚持“先开票、后付款”原则,保证上下游结算、开票、付款的一致性,引导分包单位依法纳税,以减少税务风险。

(三)规范分包发票管理

加强分包单位进项发票管理,实现“应取尽取,应抵尽抵”。建筑施工企业税负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进项抵扣难度大。在分包单位履约环节,企业应该尽早取得分包发票,及时进行抵扣,以减少资金流出,提升项目效益。特别是跨区域经营时,如果分包单位发票开具不及时或分包单位开具发票前未在当地税务局备案,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抵扣进项,增加预缴税款风险。

在“金税四期”以数治税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分包购进时,应严格审核发票。首先,对从分包单位取得发票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查,确保发票内容信息与实际合同业务内容和项目进度情况相符,确保合同流、资金流、货物服务流、信息流与发票流“五流一致”,并留存结算付款资料备查。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及时传递、查验、认证发票,防止分包单位擅自作废、红冲发票,导致企业税务风险增加,对不符合要求的发票不予接受并要求重新开具,若发现分包单位对取得的发票存在疑问,应当暂缓抵扣有关进项税款,必要时可向税务机关求助查证。

(四)建立外部税务风险管理协作机制

第一,加强对分包单位的合规税务指引。站在施工企业角度,建立高质量分包商数据库,尽量选择经营良好、信用评级较高的分包单位,针对小规模纳税人或没有税务管理经验的小型企业纳税人,一方面要严格审查其纳税信用等级和发票开具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进行结算、发票和收支对账,加强对分包单位税款预缴等税务事项的合规操作指引。

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与外部有经验的大型施工单位、专业税管人员积极开展涉税风险合规交流,及时甄别分包工程业务中存在的税务风险,确保分包工程项目合法合规履约,有效避免分包工程税务风险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损失。

第三,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建筑施工企业跨区域经营现象普遍,企业要及时与项目当地及单位所在地税务机关沟通,充分理解税收政策,相关税务管理决策需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合理评估分包合同签订、项目履约、竣工结算等环节的潜在税务风险,及时防范化解,创造良好的税控环境。

(五)加强信息化税务管理建设

现阶段,税收征管进入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税务监管更加严格、规范和智能,实现对业务的更全面监控。建筑施工企业应当顺应信息化管理趋势,将税务信息化纳入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中,建立发票、财务、税率、成本费用信息化流程,识别分包成本执行中财会核算和发票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加强项目全流程的税务风险防范能力。依托税务信息化系统,可以将项目所有分包发票、结算和资金收支等信息集合在信息化平台,可以帮助财税部门及时了解分包现场进度,优化税务管理工作流程,推进税务管理标准化,强化税务数据分析,挖掘税务数据价值,享受税收优惠,降低项目执行成本,提升税务管理效率[3]。

结语

随着“金税四期”的持续建设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信用体系与信用评价的重要性进一步突出,必须高度重视分包过程中的税务风险控制。施工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分包业务涉税风险,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分包业务全过程,从源头识别税务风险,全过程防控税务风险,不断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分包业务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健全分包专业化市场管理机制,为高质量履约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分包发票税务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税务动态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基于改进LeNet-5卷积神经网络的发票识别研究
提升税务干部的学习力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