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究
2024-05-10吴金泉
【摘要】运用读写结合理论,使用新课程新教材进行教学,探究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方法,结合人教版(2019)教材中的教学案例,提出教师可以运用语篇分析,支架活动设计和评价标准制定等教学手段,构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 读写结合 教学方法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079-03
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的理念由来已久,近年来尤其受重视。2023年,读后续写首次成为安徽省高考英语写作考查的要求,学生要通过给定材料,发挥想象,续写出衔接融洽,情节合理,结构完整的短文,续写的内容和语言必须与给定的材料在主题和语境上相关联,这给学生在阅读、思维、表达等能力方面带来了挑战。反过来,对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将读与写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呢?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教材各单元的 Reading for writing 板块充分體现了读写整合的教学新思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该板块重要的设计意图。但教学中,这一设计意图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读写结合教学存在低效的现象。
本文拟以人教版2019教材中的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探析相关的教学方法,期待对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些许参考。
一、高中英语课堂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读写结合教学中读与写的能力培养的割裂
实际教学中,在每个教学单元的语篇阅读、语言知识及语法项目的学习上,师生往往花大量的时间,课堂上很少进行专门的写作教学。教材的Reading for writing 板块,大部分老师往往作为阅读文本来处理,关注词汇和语言知识的层面较多,写作任务则替换为与单元内容有关的考试作文,布置给学生课下完成。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活动下读与写是割裂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之间没有建立联系,教师没有从主题信息,语言以及评价等方面搭建支架,学生不能形成迁移的能力,也就很难提高写作能力。
2.读写结合教学中读与写的活动失衡
在一节课中既进行阅读训练又进行写作训练,难免在时间上有挑战,如果只侧重阅读训练的话,就很难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写作,写作训练最终也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分析语篇内容,从语法和词汇的角度讲解阅读文本,最后写作的任务就不了了之。因此,只有平衡好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读写结合教学的理论依据
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是读写能力的双向发展路径和互相促进作用。首先,阅读与写作具有相似的认知过程,其次,阅读与写作的工作过程也存在相似之处,包括起草、准备、修改和分享阶段(Lewin,1992)。由此可见,读写结合的教学必须基于读写的互相促进作用,从阅读材料分析、写作任务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展开(钱小芳,王蔷)。
三、高中英语课堂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
从阅读和写作的目的来看,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分为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笔者以人教版(2019)教材单元教学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为例,属于以读促写,研究如何有效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1.研读阅读文本,寻找读写的关联点以明确写作任务
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Unit 3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ading for writing为例,读写教学开展前,深入研读和分析阅读文本。该板块的文本是一篇关于漓江污染治理的报告,漓江风景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繁荣的旅游业给漓江水质带来了负面影响,面对漓江水污染问题,地方政府紧急行动起来采取大量的综合治理措施来恢复漓江的本来面貌(what)。文本(Reducing Water Pollution in the Li River)介绍了漓江的水污染问题,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以及解决水污染的具体措施(how)。该板块的活动主题是写一份环境保护的报告(Write a report on an environmental issue),报告正文通常包括问题描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以及成效(why)。通过六个活动设计,要求学生独立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报告。
其次,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中的阅读文本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范例,开展阅读活动,要设计读写关联的真实情境;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应该显性化,让学生可知,同时要注重读写的交际性,以及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表格、图表、词汇语义网等思维工具将读写之间的连接显性化,方便他们将这些连接点迁移到写作中。
此外,引导学生分析与写作任务关联的写作方法、写作框架、词汇、句法、修辞、语篇结构,指导学生像作者一样去阅读,梳理作者的写作逻辑,这样在后续写作中,学生才能有意识地恰当使用阅读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发展写作的迁移运用能力。(见表1)
2.开展以输出为目的的写作支架式活动,建立读与写的桥梁以降低写作的难度
学生即使从阅读中获取了语言知识、句型,但从读到写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依然感觉下笔难,不会写,此时教师要通过开展充分而有效的支架活动,帮助学生过渡到写作构思和写作草稿环节。如何在读写结合中搭设学习支架,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为了建立读与写的桥梁,必须找到“读写结合”的关联点,从二者的关联共通之处,搭设支架。
①提供基于语篇结构的写作支架,通过阅读语篇的文本结构,帮助学生关注逻辑衔接词、主题句、支撑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写作的基本框架。
②提供写作的过程性支架,读写结合教学强调读与写的过程性指导。如,列提纲是正式写作前的关键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把构思显现化,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提纲支架,学生在列出提纲后,可以尝试写出初稿,从而实现从读到写的顺利过渡。(见表2)
3.制定以改进、提高为导向的写作评价标准以提升写作的质量
在学生完成草稿之后,要根据写作的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这样才能提高习作的质量。因此,评价标准可以反向影响写作,提升写作的质量。
①教师基于学情和写作的目的、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如下评价标准(如表3)。
②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培养学生评价习作的能力。教师指导,阐释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教师评价的方法,这样学生对比不同的评价,学会自我评价。(如表4)
③教师批改,形成评价的书面报告
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既要给出综合的评价,也要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从而形成评价的书面报告,鼓励学生对习作进行二次修改和创作。在学生修改完成后,可再次收集习作中的问题,记录在学情档案里,定期分析学生写作能力的动态变化。
四、结语
当前,在高考英语考查出现新的变化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从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着眼,研究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要从能力培养的角度,领悟和挖掘新课程新教材读写教学的理念,立足新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具有关联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迁移创新的能力。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大概要两年多的时间才能体现,这恰好是高一高二的新课学习阶段。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深刻领悟和挖掘新教材的育人理念,深化对读写结合的认识,用好新教材,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读写需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衡很亨.基于深度學习的读写结合的逻辑理路与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23):26-32.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钱小芳,王蔷.连接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途径与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12):12-17.
[6]吴习中.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读写融合教学浅探[J].中学课程辅导,2019(25):15.
[7]刘珍燕.协同视角下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读写板块教学策略—以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 Reading for Writing 板块为例[J].福建教育,2022(41):45-48.
作者简介:
吴金泉(1980年12月—),女,合肥庐江人,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英语阅读与写作。